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拿出400万重奖科技成果 为创新活力之城助力
2016年07月19日 09:03:19 来源: 杭州日报 姚寿坤 吴宛青 杜悦

  进入7月,各地相继进入高温炙烤模式,居民和企业的用水量也与日俱增,但在一向缺水的舟山六横岛,自从海水淡化项目投产后,缺水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解决海岛居民用水难题的是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他们的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单机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刚刚得到2016年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15万元的奖励。与它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基于H3C虚拟融合架构的云网融合系统、水性无溶剂高固含量发泡聚氨酯、新型软土路堤桩成套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发酵法高产天然虾青素产业化开发等四个项目。此外,高性能全谱型光谱分析仪器研制及产业化等75个项目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221个项目申报,80个项目获奖,这次杭州市科技进步奖评审,杭州拿出总计405万元资金,重奖这些优秀的科技成果。杭州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和颁发,目的是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技创新、推动优秀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是为了更好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为杭州这座创新之城助力。

  花十余年持续攻关

  让海岛居民喝上干净便宜的淡化水

  有水的地方,居民却用水紧张,这大概是所有海岛之痛。也因此,海岛居民迫切需要海水淡化技术,

  舟山市是全国最早开展海水淡化产业化应用的地区,早在1997年,嵊泗县嵊山镇就建成了日处理500吨的海水淡化工程。而这个项目,正是杨波担任总工程师的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杰作。

  杨波说,那是前辈们的成果,这次他们能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是因为有许多前辈的积累。在海水淡化领域,一直有热法和膜法两种方法,热法是通过蒸馏萃取,而膜法还可以用到废水治理上,运用领域更为宽广,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膜法这条路。

  但这是项艰难的技术。1997年的500吨海水淡化工程,是全国第一套海水淡化项目,但其中的核心设备基本都是进口的。到2000年,他们成功研制了千吨级海水淡化工程,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0%。

  海水淡化一直是国家战略,杨波说,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他们经过10余年的持续攻关,开发出高性能反渗透膜产品并首次进行大型示范应用。

  这改变了舟山海岛的缺水困境。原来,六横岛上自来水来源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来自水库水,另外一块需要通过船运。船运20元一吨,运输途中也很容易造成污染。而杨波他们的独创技术,解决了大型装置配水不均匀、能耗高等技术难题,使系统吨水电耗从1997年的近7度电一吨水,降到了如今2.6度电一吨水,让普通市民都可以用得上、用得起干净水源。而且创新膜材料配方,自主研制的膜元件脱盐率高达99.8%,这些性能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

  新技术在舟山六横岛得到示范应用,并相继在河北曹妃甸、山东海阳核电等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中得到推广。杨波说,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部分技术与装备已出口至沙特、印尼等10个国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这次科技进步奖的获得,对公司是一个极大的激励,他们将加速提升公司形象和品质,在国际上跟以色列等国的一流技术同台竞争,为更多的海岛居民带去干净淡水。

  以环保节能为目标

  改变合成革制作“毒性”过程

  作为真皮的替代品,合成革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相当广泛。箱包、服装、鞋、车饰、家具,都有合成革的身影。相比天然真皮,合成革更耐磨、价格便宜、色彩丰富、花纹繁多,同时也能大量取代资源不足的天然皮革。

  但是在合成革的生产过程中,始终存在无法回避的工业污染。传统的湿法制作合成革,需要将树脂与布料融合从而形成多孔的皮膜效果,而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有机溶剂来溶解树脂。对人体来说,有机溶剂绝不是“善类”,多数有机溶剂都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对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肝脏机能等都会造成伤害。此外,有机溶剂普遍具有挥发性,长时间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

  能不能用新技术、新材料代替有机溶剂的使用?杭州传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他们研发的水性无溶剂高固含量发泡聚氨酯技术,可以有效地替代有机溶剂的使用,使生产过程更安全、更节能。这项技术,也让他们获得了今年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负责人、杭州传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王小君说,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我们将聚氨酯材料运用在原材料布料的涂层上进行加工,整个合成革的生产过程中只需要用水做溶剂就可以。”

  除了安全之外,节能也是技术的一大亮点。不但节省了溶剂的费用,还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王小君算了一笔账:以生产一吨普通合成革为例,算上节省下来的溶剂本身的费用、溶剂回收费用和尾气处理费用,一共可以节省2380元;在减少能耗方面,整个过程可以节水10吨,电6度,蒸汽0.2吨。

  从2013年7月开始试销售,到2015年年底,这项技术总共为公司创造了5300多万元的利润。目前,产品在萧山、绍兴、江苏、山东、福建等地都进行了推广。

  不过,王小君承认,虽然做到了环保节能,但比起使用有机溶剂的传统制造方法,这项技术本身在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上并没有很大优势。“能够获得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我们技术的肯定和鼓励。环保节能是大势所趋,下一步我们将对技术进行提升,力争做出更优质的产品。”

  用医学背景作铺垫

  成功实现虾青素量产化

  虾青素,一种天然色素,存在于甲壳纲动物、绿藻和红酵母等生物中。它以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而闻名。研究证明,机体抗氧化的能力越强,就越健康,生命也越长。将虾青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患病几率,从而起到取代抗生素的作用。

  虾青素这么“神”,但量产化却是一道难题。目前市场上获取虾青素的途径,要么是使用碱提法从甲壳类加工下脚料中提取虾青素,要么就是从雨生红球藻中提取天然的虾青素。前一种方法加工过程中需消耗大量酸碱,环境污染严重,不安全,正在被逐步淘汰。后一种方法虽然相对安全健康,但是雨生红球藻的养殖比较困难,很难实现量产化。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浙江皇冠科技有限公司最终拿出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培育出优良菌种,并利用发酵法进行天然虾青素的产业化开发。具体说来,就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选育出高产稳产的天然虾青素生产菌株,然后采用智能化控制的发酵技术缩短虾青素的生产周期,从而降低能耗、提高产量。

  “我们用玉米芯、陈用粮等下脚料作为培养基,在大大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为虾青素量产化提供了可靠的出路。”浙江皇冠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胡向东说。

  做医学出身的胡向东,从2002年就开始研究天然虾青素的项目。2010年研究初见成果,虾青素成功实现量产。到目前为止,皇冠科技的虾青素系列产品已经在国内创下了七八千万元的销售额,对外则出口到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区。

  胡向东说,目前国内不少高校也有类似的技术,但是真正能够达到产业化标准的寥寥无几,最主要是败在菌种的筛选上。“这次获奖,也是对我们技术的充分肯定。我们的技术已经获得了一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第二项技术专利正在申请中,很快就要拿下来了。”

  解读

  企业自主研发、政策扶持推动科技进步带动创新发展之路

  纵观所有的获奖项目,行业分布十分广泛,医疗、移动通信、金融、城市管理等领域都有所涉及,而有关子信息技术的成果更是夺目。这次获奖项目当中与电子信息相关的有10项,占比13%。可以看出,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之下,电子信息技术正在充分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另外,此次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也非常“惹眼”。获奖名单当中有22个项目来自医疗机构,占比达到27.5%,超过四分之一。

  企业的积极参与是今年的一大亮点。获奖的80个项目中,企业参与的有53个,占比66%,为数过半。参与数量增多的同时,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也在不断提高。在采访中我们不断了解到,这些企业的科研成果都已经在商业实战当中产生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且企业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迅猛前行。

  作为创业沃土,杭州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绝佳的孵化空间。自从2007年修改新的奖励办法以来,杭州市科技创新进步奖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新科技成果。政府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创造出良好的科研环境。

  去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贝达药业,就是政府扶持推动科技创新的典型。作为杭州市科委重点关注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早在2007年,贝达药业申报的《抗癌新药克美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Ⅱ、Ⅲ期临床研究》重大创新项目就获得了市科委的立项支持,市科委和余杭区政府一起为企业提供了500万元资助,并且将其推荐为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08年金融危机,正在Ⅲ期临床试验的贝达药业陷入资金困境。实在没办法,总经理丁列明硬着头皮写了封信给余杭区政府。很幸运,他们获得了1500万元的无息贷款,临床试验终于得以继续。去年,贝达药业研发的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上市后打破了进口药的垄断,成为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靶向抗癌药,救助了不少患者。凭借此项科技成果,贝达药业成为浙江省第一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企业,也是中国化学制药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如今,一个可以让科学家发挥能量的时代已经到来。国产大飞机总装下线、新一代北斗导航微型升空、万米级无人潜水机海试归来……更有屠呦呦获诺奖,中国科学研究赢得世界尊重。

  从基础科学的突破,到高端技术的研发,从科学成果的转化,到创新创业的兴起,中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在上半年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列出了一张令人振奋的时间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立足2016,展望2017,杭州的企事业单位、高校以及科研机构都充分投入到了科技创新之中,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而不断努力,为创新活力之城添砖加瓦。

标签: 科技创新;获奖;奖金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