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西湖电影院即将拆除。为了今后留 份念想,本报记者来到影院,进入了播放后台,拍下了这台老放映机。 本报记者 吴崇远
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孙晶晶 陆芳 通讯员 洪斯斯) 每个人的记忆宝藏里,都藏着一座电影院。或是小时候成长的回忆,或是爱情中浪漫甜蜜的记忆。在杭州,西湖电影院说不定就是你记忆深处的那座电影院。
这座曾位于平海路西头的电影院,是杭城最老的电影院之一。从1939年开张以来,陪伴杭州人走过了73个年头。
2013年1月1日零点,它放完最后一场电影之后,与观众暂别。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从杭州上城区湖滨指挥部了解到了一个好消息:截至2016年10月,湖滨三期项目地下室主体结构已接近尾声,计划在11月份基本完成。目前,机电安装工程稳步推进,预计在2017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预计最快明年年底前,湖滨三期将带着全新的西湖电影院,回到我们的视线里。
华丽变身后的西湖电影院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影院将设7个厅。最大的厅面积300平方米,净高有9米,它以后可能会成为5D厅。
常有老杭州来影院拍照
这里承载着他们年轻时的回忆
西湖电影院是张师傅(化名)迈入电影行业的起点。和很多一辈子在西湖电影院工作的老前辈相比,他在西湖电影院工作的时间并不算长。可是,他对这座电影院的感情却一点都不少。
和现在电影院在杭州遍地开花的现状不同,电影院在他们那个年代还算是个时髦的休闲去处。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上世纪90年代,西湖电影院曾连续3年冲进全国影院票房前三强的行列。《泰坦尼克号》连放200多场,售票窗口的队伍排出去50米,一直拐到东坡路上。
2003年,西湖电影院顺应这个行业的发展,开始改变,将一个1500多人的大厅改成了7个小厅。
不过,它却渐渐显现出了“老态”。“尽管当时整个电影院的格局有了变化,可是由于装修、自身条件所限,它的竞争力已经明显比不上后面新装修的后起之秀。”
但是,就是这么一座慢慢开始走下坡路的电影院,杭州人却一直都不愿意舍弃它。
张师傅的印象很深刻,西湖电影院的大门朝北,一到冬天,风大很冷。他却经常能在影院大门口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些老面孔,有空就来影院转转看看,有的还会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有热心的工作人员上前问:“看电影吗?”
他们当中有的含蓄一笑,摆摆手,就走了。不过隔了一段时间,又会过来。有的就会打开话匣子,聊起当年的往事。“我们当初谈恋爱就经常来这里看电影,结婚纪念日的首选也是这里。”
这群常来电影院门口转悠的观众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几乎清一色全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甚至不乏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影院即将关闭的最后一年,来的人就更多了。
正是这些观众的坚持,让张师傅看到了人们对于西湖电影院的特殊感情:它承载了一代老杭州人对电影的深刻记忆。
干了30多年电影放映员
等新开张了,一定要回去看看
李大庆今年54岁,1985年来到西湖电影院做放映员。当年他还是20多岁的小伙子。这份工作一直干到了2012年底,那时西湖电影院即将与观众暂别。他也从原来的“小李”变成了后来的“老李”。
“电影放映员是个技术活,在那时候可是份吃香的工作。”就算现在聊起这份工作,李师傅言语中还是满满的自豪感。
李师傅至今都还记得当时电影放映时的场面,一个1000多人的大厅座无虚席,就连第一排都是坐满的。一场90分钟的电影下来,大家都还是意犹未尽。
二三十年前,电影还属于高档娱乐活动。电影院一天只放六七场,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电影票。
“当时,身边的朋友都很羡慕我,可以每天看电影,只有我心里知道,放电影哪里有这么轻松。”
李师傅说,老底子的电影都是胶片放映,需要两个人相互配合,一个放单数胶片,一个放双数。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常常分成10个胶卷,每个胶卷包含9-10分钟电影画面。一个胶片即将放完的时候,另一个胶片需要不差分毫地跟上,不得有半点马虎。所以,工作的时候,他没有看过一场完整的电影。
不过,这份工作也让他享受到了额外的“福利”。
“经常有朋友托我来买电影票,说周末要跟对象逛西湖,逛完想看场电影,事情成不成,就看我买不买得到电影票啦!”
遇到这种情况,他每次都会尽力帮忙。“还真有看完电影后,两人就确定关系的!”
李师傅笑着说,不仅朋友的婚姻靠的是这张“电影票”,就连他和他妻子也是在这家电影院相识相爱的。
“我老婆当时也在西湖电影院工作,我们也是在工作中通过相处,对上眼的。到后来,儿子出生,长大了,也经常在这家电影院看电影。可以说,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都已经融入到这家电影院。”
李师傅说,当时电影院拆掉后,他的心里挺失落的。新影院建成以后,他想回去看看,毕竟这里有他们一家人太多的回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