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三十件巨作再现浙江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美术浙军,追梦百年
2016年12月16日 03:07:3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刘慧

  编者按 为时代画像,为人民创作。下月初,“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作品将亮相浙江展览馆。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省委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2014年,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组织、省美协具体实施“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经过多轮征集和研究,从浙江近现代重大事件中精选出三十个题材,最后经过艺术家历时两年多的创作完成。作品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主要艺术形式,反映浙江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追寻中国梦的鸿篇巨制,打开了浙江人民百年奋斗、百年追梦的时代画卷,留下了浙江美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标杆之作。

  今天,浙江日报《人文周刊》浓墨重彩关注“百年追梦”工程的创作之路,回望这些线条和色彩背后倾注着的艺术家们无数个不眠之夜,仰望他们用恢弘画笔定格历史一刻,那些奋斗与崛起辉映,那些光荣与梦想——即将到来!

  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慧)“定海三总兵”“镇海保卫战”“国学大师”……由我省41位艺术家历时两年多创作的30幅精品巨制近日结题完成。这是我省近年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美术创作工程,展现了一幅浙江人民百年奋斗、百年追梦的时代画卷,留下了浙江美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标杆之作。

  时代画卷,

  从高原迈向高峰

  冬阳透过落地窗,光线散在画作上——环绕浙江展览馆偌大展厅,仿佛走进时间隧道,不由得跟随这批巨作去追溯浙江的百年历史,穿越到辛亥革命重要策源地、抗日战争重要战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之江大地……画作上的线条和色彩倾注着艺术家们无数的不眠之夜,浸透着艺术家们无数的辛勤汗水。

  为时代画像,为人民创作。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组织实施,省美协承办的“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为主要艺术形式,创作出了30件反映浙江大地从1840年到1949年近现代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精品力作。结题现场,该工程艺委会主任许江与著名画家全山石等艺委会的委员们,边看边评价说:很多艺术家、年轻人是第一次接手这样的任务,对历史画创作没经验,通过这次锻炼以后,他们慢慢领悟到了这种创作的重要性。这次创作活动不仅填写了浙江美术创作的空白,而且也反映了祖国那个时候的大背景。

  “在祖国的版图上,浙江成为近代以来抵御外敌的海防前线、对外开发的通商口岸,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该工程组委会副主任、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感言,作为全国的文化重镇,浙江还涌现了大量的文化名家大师,为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百年奋斗所凝聚和打造出来的浙江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在浙江的生动体现。

  用美术来追溯浙江重要人物和事件,是当代艺术家的使命和担当。“决定创作成功的艺术元素有很多,包括对大时代中人与事件的正确理解、对选题的深刻把握、具体创作要素的选取、艺术表现和创作手段的呈现等。”许江清晰地记得,2014年10月工程正式启动,我省优秀的美术创作团队和美术家在第一时间被遴选集结起来,同时组建了代表我省美术创作领军水平的艺委会,紧贴创作开展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了创作质量和进度。2015年4月,经过专家学者多轮筛选和研究,最终选出了30件作品题材,来自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省美协、浙江画院等的专家对作品初样进行把关,正式进入全面创作阶段。

  “这30个主题均围绕浙江百年历史,追寻民族复兴路中值得去描绘的内容。”边走边看,许江感言:“‘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聚焦的浙江近现代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群像。虽历经百年,但浙江人民为民族独立、解放与复兴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仿佛历历在目,浙江人民百年追梦的精神和骨气涤荡心灵。这些作品,鲜活展示了什么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后人留下了足以代表浙江美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标杆之作。”

  久久伫立,面对《浩气长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9位浙江省委书记》,许江深情地说,比如这件作品时间跨度很大,每位省委书记不在同一个时间点,自然创作难度就加大。画家佟飚画了许多草图,尝试了各种创作手法,才得以比较令人满意地呈现9位书记凛然正气的英雄气概。

  那是1939年7月底,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县召开,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留存至今的图像资料甚少,给相关的创作工作带来困难。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陆琦创作团队,为创作《明灯——1939年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多次到温州平阳的会议遗址纪念地考察采风,摹拟历史场景,仔细揣摩人物服饰、会场空间等细节,勾勒了多张创作草图。在创作过程中,创作团队虚心听取和采纳专家团队的指导意见,组织当地农民在召开会议的老房子里化妆进行情景模拟。“我们在创作中要多去阅读历史资料,带着感情去阅读这种历史资料,带着感情去访问那些老人。”

  宁波商帮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为民族工商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参加此次创作的中青年画家、浙江画院画家袁进华表示,祖籍宁波的他负责创作的《宁波商帮》主题,也成为他经历的一次艺术洗礼。

  “要用一幅画来展现宁波商帮并不轻松。”在袁进华看来,近代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宁波商人有240多人,不可能都画下来。“不一定画很多人物,更重要的是了解这段历史,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历史人物的性格挖掘出来。”在完成草图之后,袁进华找了很多相关书籍来读,“画这样的题材需要做很多功课,一点都不能马虎。”

  这不,在创作《钢铁洪流——红军挺进师》期间,画家常青一年都找不到创作感觉,每次草图都不满意,就在2015年农历春节前,他来到遂昌黄村口粟裕、刘英战斗过的地方,实地体验感受当年的氛围,终于找到创作灵感。“实际上,讲到底还是要深入生活,还是要对我们民族,对我们历史心存感情。”常青深有感触地说。

  “即使反映历史,也要下足功夫。”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们告诉记者,只有以辛勤的艺术劳动,真诚地走进历史深处、走进生活深处,既放飞想象的翅膀,又脚踏坚实的大地,才能创作出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传神达意,

  历史人物画的新天地

  文学如河,串起人类精神记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浙江是众多文坛巨匠的故乡,浙江作家是现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如今沐浴他们的庇荫,无疑是画家们幸福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精品工程的作品中还有一些群像作品,其中包括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多种多样的人物。这些人物虽然时间上有先后,但他们都是在过往的百余年中,为浙江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物,延续和传承了之江大地的人文命脉。

  油画家潘鸿海、汪文斌的《湖山掩映——浙江近代国学大师》描绘了龚自珍、章太炎、王国维、马一浮等一代文化名人的形象,这些名人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中国美院教授吴宪生创作的《天心月圆——浙江近代高僧》一组国画人物,再现了寄禅、谛闲、圆瑛、弘一、太虚、印顺等6位近现代时期浙江佛教领域代表人物爱国爱教、精研学术的精神。吴宪生自接受选题任务以来,一直将精品意识铭记在心,创作中在“像”的基础上求“神”,恪守反映历史的责任。

  走进吴山明位于凤凰山间的画室,都会被这幅三联画勾成的《星空璀璨——浙江近代文学大家》所震撼。像一阵清风掠过画面——浑圆的大石头上,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那么深情地望着远方,诗意、浪漫、放达……

  画家吴山明与中国美院教授李桐、浙江画院一级画师吴扬共同创作的《星空璀璨》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四位文学巨匠,向人们呈现一幅上世纪浙江文学的灿烂星空。

  “其实,他们是同时代的浙江名人,鲁迅年龄大一些,另外三人差不多。”吴山明说,他们开始构思这幅画时,在反复查看四位作家的文献资料后,勾勒了一张四人肖像,安排他们散散地站在一起。

  但是,如何把这四人“散散地”站在一幅画里呢?“我们一起商量,一起构思,一起研究,常常不知不觉就到天亮。”最后四人达成一致:天然当中融入自然状态,把他们置身于大自然,让四人随意地坐在大石头上。”

  也正是这种中国画特有的错落,让尉晓榕、林皖的国画《西泠印社》笔下的人物,涌现出一份质朴,一种凝重,虽淡墨飘飘,却凝结着天地悠悠的深切关怀。尤其是人物的关键部位:头、手、肩、关节画得非常自如,轻松。在画面处理上,石头和树木也都充分展示了文学精神——在有限的画面上,历代西泠印社的掌门人,穿越时空,历历在目。

  那是1904年夏天,丁仁、王禔、叶铭等几位酷嗜篆刻的年轻人,商议于孤山数峰阁之侧,筑室为社,振兴印学。绍兴篆刻家吴隐得知此愿,欣然响应,共举一代篆刻宗师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蜚声中外的西泠印社,就在这孤山之上,开启了她跨越世纪的艺术历程,西泠印社便是从江南绵长的文脉和浙江人艺术痴迷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奇葩,在中国篆刻史上声名显赫的浙派篆艺,以浙派创始人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均为杭城人士,他们的篆刻艺术开近代篆刻之先声,薪火相传,百代标程,对浙江印学产生巨大影响。

  你看,眼前这幅《西泠印社》国画,自有文人身上散发出的烟云机趣。那墨块如月影移壁,亦苍亦润。霏微迷漫,空洞沉冥,覆水如纩,横山如练,一派烟波氤氲之象。那笔墨天然沉郁,力克华美秾丽之过。笔呈现出镂金刻石的深度,却丝毫不滞;敷染如若古锦旧壁,光晖愈见朴质。

  正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艺术家们用自己的不懈追求,传递出那些仁人志士身上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精神内涵。

  大型主题创作

  催生精品 锻炼队伍

  “有人说命题创作不能出伟大的作品,其实不是。从中外美术史来看,命题作文是可以出伟大作品的。”精品工程艺术指导、著名油画家全山石表示,比如《开国大典》《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八一起义》《南京大屠杀》这些优秀作品,都是通过这样的组织创作方式产生的。百年追梦美术创作工程,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遇,也是浙江艺术家发挥才艺和智慧的机会。

  “在主旋律题材绘画创作上,浙江一直是全国范围内的主力军。”用许江的话说:我们不仅要画一些精品,而且要培养一代人,通过这次创作能够真正达到出一批精品、炼一批骨干、创一个高峰的目的。

  那么,浙江美术创作该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

  所幸“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应运而生——深入历史,还原历史,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历史。

  艺术家的倾情投入,是组织化创作的根本。

  在此次主题创作中,省委宣传部组建了代表我省美术创作领军水平的艺委会,紧贴创作开展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了创作质量和进度。组委会、艺委会、创作团队紧密合作,工作会、审稿会、评选会梯次推进有条不紊,展现了我省美术创作的高超组织化水平。

  值得自豪的是,在“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推进期间,浙江美术界还同时承担了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组画创作等国家级的重大创作任务。

  值得自豪的是,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历史画创作工程最终入选“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的146件(幅)作品中,我省占了22幅;在由12幅巨幅画作组成的新长征组画中,我省创作团体贡献了3幅,均列全国第一方阵。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省美术创作的整体实力和组织创作的运作水平,佐证了‘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的高质量。”田宇原直言:推动创作繁荣的路径有不少,就社会主义文艺而言,我们本来就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通过有组织的大型主题创作催生精品、锻炼队伍、提升整体创作水平,被证明是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重要路径。

  在展厅,倾听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骆献跃细数创作过程,几分感动,几分敬意:吴山明手臂骨折,却向组委会艺委会隐瞒了消息确保完成创作进度;陈虹在创作中身体抱恙,一直坚持到创作完成再进行化疗;崔晓冬靠吃止痛药坐在轮椅上进行创作,在完成任务后第二天就去做了关节置换手术;陈继武做了心脏手术,仍保证进度圆满完成任务;全山石带领参加工程创作的青年美术家,到俄罗斯、法国等欧洲各地的博物馆实地讲解作品构思和创作手法,激发创作灵感……

  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是艺术家的责任。

  在展城,记者发现这次精品工程创作中,共有两件版画作品,中国美院版画系主任孔国桥和他的创作团队于洪、鲁利锋、蔡枫一起完成了《新学兴邦——浙江近代教育》。孔国桥说:“表现历史题材,并不一定非要用厚重的黑白木刻,而是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大作品首先要在视觉上有震撼力。”

  所有创作出的好作品,都证明了一个真理: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所有参与创作的美术家,都证实了一个规律:深入历史,还原历史,是重大美术历史题材的创作灵感。

  该工程艺委会副主任、省文联副主席马锋辉坦言,到生活的第一线去,到火热的时代中去,只有真正做到了走出书斋,走出画室,才能透过历史长河,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去还原历史真实,努力打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艺术家们的精彩表现,充分展示了新时期浙江美术工作者在时代召唤面前的使命担当,以辛勤的艺术劳动,实践着把作品作为立身之本。

  恢弘巨制,重塑经典。

  这正如,首次集中呈现在浙江展览馆的“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精品工程聚焦的30个重大题材的艺术元素,叠加出浙江所拥有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在这百余年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重要发展变迁——值得用手中的笔画下来,用心去追逐百年中国梦。

  荣获金奖的《火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油画)孙景刚

  荣获优秀奖的《国药之脉——胡庆余堂国药号》(国画) 池沙鸿

  荣获创作奖的《湖州商帮》 (油画) 陈宏庆

标签: 浙江;历史;浙军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