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对一个村庄的追问:今年3月搬进新民居之后,村民住得舒服吗
2016年12月18日 07:49:33 来源: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 李蔚

身为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的设计,火了一个村。

  这一年,几乎每天都有设计师,来看富阳文村西头这24栋新民居。它们临水而建、一字排开,每幢都不相同,极具艺术性。而对于这些新民居的讨论,在这一年的微信朋友圈里,络绎不绝。

  看看是一回事,住住又是一回事。

  从今年3月13户人家分到房,到如今一半以上人家入住。在河山溪畔世代而居的村民,又会与这些气场强大的房子产生怎样的碰撞?

  近日,记者就敲开了他们的新居大门。

  大妈们念叨的闲屋和后门

  2016年3月15日分到房,当月就搬进了新居,62岁的朱云香,是最早入住的村民。

  朱大妈挑的是一幢独栋小楼,临溪,前有门,后有门,一进去就是大天井和大堂屋,有着传统农村民居特有的开阔和敞亮。

  她看中的就是这间大堂屋,足有30来个平方——能堆好多东西。这个角落搁一张老式写字台,那个角落塞两张旧沙发。摆在正中的是饭桌,周围却堆满了蕃薯、玉米粉、米糠,根本没地方落脚坐下吃饭。

  同样被堆满东西的还有一楼除灶屋以外所有的房间和空间,连卫生间里也是,除了抽水马桶和洗衣机外,还塞进了锄头、箩筐、木桶和好几个大麻袋。

  “都是要用的,我还有三四亩地要种呢。”朱大妈说,“以前都是放在闲屋里的。”搬进新居后,她只好向人家租了一间闲屋,农具还能塞进家里,养的那头猪总不能专门搞个房间给它住吧。

  不光是朱大妈,好几家的老人们都在念叨“没了闲屋不习惯”。

  70岁的叶大妈很热心,领着我去见识了一下闲屋。原来,有些村民会在农家小洋楼一墙之隔的空地上,用砖头搭出简陋的棚子,用来养猪、沤地肥、堆柴火,里面又暗又脏又臭。不过她还是念叨了几句:“王澍老师专门设计了农具室,可是农民的东西太多了,还是塞不下。”

  叶大妈是一个月前搬进新居的,家里铺了地砖墙砖,到处散发着新房子的气息。不过,这栋房只开了一个门,叶大妈想开后门的地方,现在是一排能透进阳光的木栅栏。

  “后门不能开,用来堆堆东西总可以吧。儿子回来,见了就骂,说不能乱放。”叶大妈最后腾出了木栅栏间,只在角落头放了几根晾杆。

  妇女主任周大姐是文村分管环境卫生的,几乎每天都要巡查一圈。沿途会看到,屋檐下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脱谷机、靠着黄泥巴墙一字排开的蚕匾,还有堆放在墙角捆扎得整整齐齐的柴枝。周大姐说,其实有些农具摆放整齐,反而增添了一点农村的味道。

  被青睐的灶屋与被扩建的洗手间

  王澍曾说过,他在进行文村民居改造时,考虑到村民的生活习性,在设计中特别考虑到了天井、堂屋、灶屋、农具室等。

  实地走访下来,会发现,村民接受程度最高的就是灶屋了,因为设计成灶屋的房间,大都宽敞明亮,甚至有城里人家两三个厨房那么大。

  朱大妈的其它房间都简陋得像毛坯房,唯独厨房是最花心思装修的——墙面都贴上了雪白的瓷砖,还有一口精心砌起来的大土灶。

  这样的大土灶,几乎每一户搬进新居的村民家里都有。就拿叶大妈家的厨房来说,一边是一排整体厨柜,还配了一个环保节能灶,另一边靠窗采光最好的位置就留给了大土灶。角落能堆放一些柴枝,靠门这一边还能放下一张小小的饭桌。

  村长沈樟海说,文村家家户户都有大土灶,因为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吃大土灶烧出来的饭菜,特别香。土灶用的是砍下来的桑树枝,到了冬天,灶膛里扒出来的炭还能放火囱里取暖。

  70岁的叶大妈最满意新居的大灶屋,而30出头的周群丹,为了给每个卧室都配上一间卫生间,却绞尽了脑汁。

  “王澍老师在设计时,可能是考察过我们这一带的农居房。10多年前造的房子,每层楼就一个卫生间,所以也设计成了这样。”周群丹说。

  农具间不够,年轻人表示,放不下就不要了,以后用到的机会也不多了,不过卫生间可少不得。

  只好自隔卫生间,有人利用走廊尽头的空间,有人牺牲卧室或贮藏室的空间。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进行的内部改建,我们一般都是同意的。”村长沈樟海对年轻人的需求表示理解,不过他说,也有硬杠杠不能碰,比如房子外观不能动,加盖阳光房也不许;天井不能动;承重墙承重梁不能动。

  活络的小年轻已经动起心思

  文村新区的西头,一幢黄色建筑,可能是被参观者拍摄最多的一幢楼了。

  这一户的装修已近尾声,户主沈东林打算年底前搬进小楼。44岁的沈东林强调是全村唯一用夯土技术造出来的楼。这座小楼建造时也费了好一番工夫,垒墙时先要架好结构,建好后,再抽去——所以,墙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洞眼。

  会不会透风?沈东林早就想好对策了,装修完工后,他会给小洞眼扣上盖子,“你看,洞眼的分布还有点规律,盖上白色的小扣子,效果可能蛮别致的。”

  沈东林还把沿梯的整一面白墙都刷上了黄黏土,有一种粗砺的做旧质感,“原来是白墙,但我觉得现在的颜色跟我家的夯土墙更搭,而且耐脏。”

  沈东林家的斜对面,就是周群丹夫妻正打算开业的民宿。大大小小圆木拼就的服务台,舒适又乡村风十足的房间,最赞的是他们把三楼的低矮阁楼,打通变成了一个豪华大床间,还配上了大浴缸和一个可以眺望远山俯瞰田野的大阳台。

  参观过小夫妻自主设计装修的民宿后,不少村民都有点后悔,没想到当初看起来不怎么样的房子,收拾收拾后,也能变得这么上档次,比起外面的宾馆也不差啊。

  其实,最初分到房时,周群丹还没想好怎么做,后来村里组织大家去外地参观新农村建设,回来后两口子一商量,打算开民宿了。“王澍老师的设计,有传承也有创新,我们的装修也试着按照这个风格,硬件是现代化的,但装饰大多用竹子木头的,保留古朴风。”他们说。

标签: 安居;设计;村庄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