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源水润山林 碧水出千溪 生态治水绘就武义秀美画卷
2016年06月28日 10:18:00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朱静怡 报道组 温君凯 通讯员 卢巧爱

  浙江在线6月28日讯 武义这座温泉名城,因水闻名,因水而美。武义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于生态。武义把生态治理理念贯穿始终,以必胜的决心和务实高效的举措大力治理水环境,流域水质明显提升。

  “生态治水”治出了武义新面貌,推动了“两富”“两美”武义建设。武义县以治水为突破口,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利用生态倒逼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腾空间,推动工业、农业、旅游业绿色转型。

  如今,武义全县29条干支流中,27条达到Ⅲ类以上水质,其中79.3%为Ⅱ类以上,4个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武义江出境交接断面水质从2014年的Ⅳ类提升到Ⅲ类,成为省级“清三河”达标县,夺得省治水优秀县市“大禹鼎”,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今年,武义提出“确保可游泳、再夺大禹鼎”的目标,显示武义人治水的决心。悠悠清水穿城过,碧水青山处处皆美,面对这幅正在徐徐展开的秀美画卷,治水无疑也是一场持久战。

绿意盎然的履坦坛头湿地公园。 张建成 摄

宣平溪畔,朵朵荷花引客来。 张建成 摄

入住“一水间”民宿的游客在熟溪上泛舟戏水。 张建成 摄

  鸭场变身美丽民宿

  畜禽养殖整治“变魔法”

  来到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熟溪上游最美河段湿地,沿着美丽的绿道漫步,穿过一片百年构树柳树,青山绿水如屏障屏蔽了喧嚣,你会看到一处古色古香的民宿,白墙黑瓦,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间,草木深深,花开蝶绕,临溪傍山,清风怡人,宛如一处世外桃源,周遭安静清雅,只闻飞鸟偶一掠翅、细雨低落浅吟的声响。

  民宿取名“一水间”,推开大门,迎面是一个雅致的院落,花草点缀其间,水缸里有红鱼悠游,脚步微滞,闭上眼感受,似乎还有隐隐的茶香袭来。

  投资500万元占地500平方米的“一水间”面朝熟溪河,共有18间客房,江南风格的设计感,还有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谁能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养鸭场。不仅“一水间”前身如此,沿着熟溪河一带,还聚集着数十家脏乱不堪的畜禽养殖场,河水为此受到污染而变黑发臭,美丽的骑行绿道被成群鸭子挡道。

  “一水间”业主詹丰勇说,当初来这里考察时,感觉有山有水,自然景观优美,只是村民大多搞养殖业,环境脏乱差。而政府治理环境、鼓励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消息,让詹丰勇下定决心。

  过去,大田乡沿熟溪上游的几个村子分布着许多养殖场,近两年在“五水共治”中被拆除了,只在山上保留了19家,而且根据环保要求,必须做到污染零排放。

  作为大公山村民宿旅游的先行者,“一水间”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6年春节试营业期间,18间客房全满,大部分游客是从上海、江苏、厦门等地慕名而来。詹丰勇说,如今,“一水间”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溪傍山,熟溪河水清景美,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他准备更好地发挥优势,多开发亲水项目,增加亲子类趣味互动,打造更年轻化的体验环境。

  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水中,源头在岸上,武义狠抓监管执法,深化畜禽养殖整治,把紧治污源头关。各乡镇按照“不漏一场、不漏一户、不漏一头”的要求,开展排查偷排漏排隐患、超养新养复养行为、养殖“黑户口”、治污设施配套、防控责任落实等“五查”,分别制作“两图两表”(畜禽养殖现状图、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作战图;畜禽养殖场污染隐患整治专项行动日报表及检查统计情况表)。全县19个乡镇(街道)、度假区已全部完成“两图”绘制,全县已出动排查1596人次,发现问题783个,整改702场次,关停养殖场(户)177家,累计消减生猪9300头、家禽3万余羽,移交案件6起。

  下一步,武义将进一步明确治理标准,开展严厉打击行动,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扩面整治,启动新一轮的关停拆除,排除隐患,掐断畜禽养殖污染源。

  绿岛湿地引四方客  清淤治出美丽乡村

  坛头村位于武义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全村有146户378人,耕地面积514亩,山林面积419亩。东临武义江,白鹭溪绕村东而过,两条水系交汇形成村里的一口大池塘。不过,由于上游养殖场、企业排放污水、垃圾,村民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也都往里倒,这口大池塘早已变成垃圾塘。

  2014年上半年起,借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东风,坛头村600多亩湿地公园和古民居修复、道路绿化等空间造景同步进行。2015年,通过清淤,村里把水塘、河道里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把淤泥就地堆积,修成湖心绿道,建起亭台、游步桥,把原先无人愿意走近的垃圾塘打造成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湖心公园。

  坛头溪滩是片风水宝地,昔日掏沙掏出的一条条水坑,现在整修成古拱桥相连的纵横河道,分流武义江和白鹭溪水面营造出一片青葱起伏的绿岛,在下埠口溪面汇聚后流向浩浩荡荡的婺江上游。湿地中天鹅、白鹭、野鸭、半斤头等野鸟振翅飞翔过松树林、芦苇丛和一片片绿地和草坪,新种下的银杏、桂树、桑葚等花果树绽放嫩芽花蕾。

  坛头村率先启动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湿地公园中的村庄,打造全县乃至更大范围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和旅游特色村,成为武义生态保护开发的一张金名片。

  村党支部书记林卫良说,为保护“五水共治”以来的成果,维护村庄整洁、水域洁净,村里已将河道保洁及垃圾分类纳入新的村规民约,村委会与每户农户都签订了保洁责任书,并进行考核和奖励,农户爱护环境的

  自觉性大大提高。

  近年来,武义坚持把清淤作为源头治污的重头来抓,在“清三河”过程中,对熟溪城区段和两条黑臭河进行了集中清淤。今年3月省、市作出“湖河库塘”和“千河万塘”清污(淤)部署,武义把清淤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巩固省级“清三河”达标县成果、提升县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

  2016年,武义将完成1200座重点池塘的清理整治,2017~2018年完成河道、山塘、水库清淤整治,2018年完成农业面源及养殖场的清淤整治。截至5月底,全县共清淤59.44万方,其中整治计划内河道6.97万方;整治池塘316口、清理淤(污)泥35.47万方,整治水库2座、清理淤(污)泥17万立方米。

  水岸同治离不开岸上的治理。去年12月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两乱”整治歼灭战在武义全域打响。截至5月16日,全县共清理乱堆乱放91309户,清理面积609.7万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3770宗、15.08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房11.72万平方米,覆土、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经过整治,绝大多数村庄一改过去“柴堆土堆砖瓦堆”的旧面貌,呈现“干净整洁景色美”的新形象。下一步还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每个乡镇(街道)年底前建成1条美丽乡村精品线、5个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加快发展电商、民宿等产业,推进“两富”“两美”武义建设。

  美丽经济策动绿色发展

  巽峰塔脚,宣平溪畔,十里荷花盛开的地方。

  农村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治理后,武义县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引导转型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旅游业,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依托宣平溪十里荷花等生态资源,柳城畲族镇江下村搞起了民宿经济,通过治水改善环境,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摇身一变成为风景秀丽的旅游热点村。

  “五水共治”以来,武义县坚持水岸同治、因势利导,在水“清”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水“美”。江下村党支部书记潘进平说,江下村地处瓯江源头的宣平溪畔,过去受上游污染影响,流经村庄的河段水质差、垃圾多。2013年,村里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进行农房搬迁改造,外墙统一粉刷并绘写精美畲族文化风情;另一方面对宣平溪江下村段2公里河道进行了大力清淤整治,并在两岸种植了杨柳、芦苇起净水作用。2014年,村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接户率达到100%,实现了村内生活污水处理的环保化、无害化。

  如今宣平溪水清、河畅、岸美,村里转产种植宣莲,水质好了,宣莲品质高了,价格也随之上涨;利用自然生态发展农家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吃、住、行、游一体化的精品旅游村,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目前村中有农家乐18家,客房200间,去年一年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

  江下村的变化让老百姓感受到了“五水共治”带来的实惠。

  在两年的治水实践中,武义把治水和发展美丽经济有机结合,以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为根本,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谋划、统筹实施,努力从“花钱治水”迈向“治水生钱”。

  坚决拆除禁养区畜禽养殖场的同时,引导农民发挥生态优势,积极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柳城畲族镇“退养还田”,宣莲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形成“十里荷花”观光带。王宅镇、桃溪镇大力“退养还林”,吸引浙商回归,引进花田小镇、延福小镇两个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全县有机认证面积3.3万亩,年产值达3.4亿元,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以治水倒逼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清洁生产,一大批企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全县310家金属防盗门企业采取新工艺,实现总磷减少排放或零排放。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桐琴镇被命名为“中国淘宝镇”,楼王村等4个村获评“中国淘宝村”,全县网络零售额达到46.8亿元,连续入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

  治水还治出了美丽乡村,成功打造10个精品村、3条精品线,加快了生态景区全

  域化步伐,垃圾河变成漂流河,垃圾湿地变为休闲乐园,乡村旅游火爆。2015年共接待游客365.8万人次,增长44%,今年1~4月接待游客323.7万人次,同比增长62%,“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26.7万人次,增幅114%。

  确保可游泳 再夺大禹鼎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武义将继续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主线不动摇,找准短板、精准发力,加快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供给,加快完善“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加快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到2020年,全县29条干支流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其中Ⅱ类力争达到90%以上,初步展现“源水润山林、碧水出千溪、活水畅河湖、清水绕城乡、秀水印万村”的水乡风貌,促进生态旅游加快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

  围绕“确保可游泳、再夺大禹鼎”的目标,武义将狠抓项目治水,全面实施72个大项目、1498个子项目,开展项目大会战,推进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农村“两乱”整治、城区“六小”服务行业整治等“五个全覆盖”,同时,开展“千塘百河大清淤”,完成1200口村庄池塘和城郊沟渠的清理整治,清淤150万立方米以上。着力提升治污、防洪、排涝、供水、节水能力。

  强化以“河长制”为重点的长效机制建设,境内水域实现常态保洁,通过省“清三河”达标县(市、区)年度复核。突出全民治水,实施“十百千万”行动,开展“十大治水宣传”,组建“百名治水指导员”,壮大“千人护水队伍”,组织“万人下河游泳”,进一步形成共享共治的浓厚氛围。

  治水绝不是一时之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打一场系统战、持久战。武义将以不达目标不收兵的决心,继续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努力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旖旎风光。

标签: 治水;武义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