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东阳最后一个手工雕花凿制作人眼中的工匠精神
2016年06月30日 10:18:00 来源: 金华日报 张海滨

19371467244621483.jpg

  浙江在线6月30日讯 “学手艺,学会不难,难的是精益求精,一辈子钻研其中。学手艺时,我们最先接受的是道德教育,作为一个手艺人,一定要问心无愧。打造出来的作品,一定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就是工匠精神。”

  很难相信,说这话的是今年72岁的打铁匠卢秀龙。在东阳卢宅老街,卢秀龙天天坚守着他的打铁铺,风雨无改,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沧桑,不变的是他对手艺的忠诚。作为东阳最后一个坚持用古老的打铁技艺制作雕花凿的手工艺人,老人最不希望的就是这独门技艺在自己手中走向消亡。

  渐行渐远的打铁技艺制作雕花凿

  东阳木雕名满天下,无数人惊叹于东阳木雕鬼斧神工的手工雕刻技艺,却少有人关注那让雕花匠化简陋为神奇的雕花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雕花凿就是雕花匠手中的器。

  很多人走到卢宅街30号,就会驻足,会被里面红红的火炉所吸引。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传统打铁铺,门口的展台里,摆放着几十种不同规格和型号的铁制雕刻工具。

  “这些雕花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认得了,谁能想到,当年东阳木雕最辉煌的时候,这些雕花凿曾远销德国。”

  卢秀龙出生在一个打铁世家,到他手上,打铁铺已是第四代。受家庭影响,卢秀龙从小就会拎着铁锤给父亲打下手。

  打铁行业有大铁、小铁之分,大铁主要打制农业生产用具,小铁则打造相对精细的生活用具,还有专门打制各种钉器的钉铁。“我这一行叫锯(与‘钩’谐音)铁,也称本行,所有的铁器都能打制。”卢秀龙说,“以前大家都种田,我各种铁制农具都打,生意不错。”

  上世纪80年代,东阳木雕出口形势一片大好,卢秀龙重拾祖传的打制雕花凿技艺,专门供应附近的东阳木雕总厂以及周边众多的木雕作坊。卢秀龙说,打制雕花凿是锯铁匠职责所在。较之其他铁器,雕花凿的打制要求更高,用料更精,工序更繁杂,从打制凿坯、拔尖、烊火、淬火、修整等,需20多道工序。当时主打雕花凿,一个主要原因是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很少有人来打铁农具。

  “那时候,东阳木雕的毛坯都是全手工打制,用的大多是我们的工具。”给东阳木雕界巨匠们打制雕花凿的经历,是卢秀龙最值得骄傲的记忆。在他的铺子里,现在还挂着许多早年东阳木雕巨匠的设计图稿。

  后来,随着东阳木雕行业陷入低谷,卢秀龙的打铁铺开始变得冷清。

  “从1987年开始,我招徒弟就变得困难了。原来,我的三个儿子还跟着我学打制雕花凿,后来因为生意不好,只好一个个都放了出去,过几年走一个,过几年走一个,到最后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里继续做。”卢秀龙有点无奈,“现在,木雕打坯都用上了机器,在毛坯做好后再用手工精修。红木家具更是用上了电脑,机器+电脑,威力很大,刀子的损耗非常小。而且,现在连雕花凿都可以机械化生产,省工省钱,价格只需我们手工打制雕花凿的一半不到。虽然他们的雕花凿损耗很快,不像我们手工制作的,十几年才损耗一把凿,可是因为价格便宜,我们手工业者根本没法与他们竞争。”

  工匠精神,让苦苦坚守的老手艺人看到了希望

  这些年来,到卢秀龙这里购买打制雕花凿的都是一些熟客。很多时候,一天下来,没有卖过一个雕花凿,但是,卢秀龙一直在坚守着。他最希望的是能找到一个传承人,将这独门技艺传承下去。

  卢秀龙说,作为一个手艺人,要耐得住寂寞,一生只追求更高的质量,让作品更趋完美。可是,这些年来,人们购买东西时只看价格,不重质量,导致手工业者很难静下心来提高产品质量。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价格上没有优势,质量上又拉不开距离,最后,只能默默退出市场,退出历史舞台。

  “东阳木雕为什么能闻名全国?首先是工匠手艺好,但雕花凿也功不可没。这种手工打制的雕花凿,雕刻效果是电动工具没法比的,更是那些劣质机制凿比不上的。”卢秀龙对自己的雕花凿充满信心。其实,早在几年前,不管是东阳当地,还是来卢宅游玩认识卢秀龙的外地游客,很多人都在为其呼喊。

  “东阳雕花匠对传统雕花凿还是有深厚感情的。”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楼秀民听说卢秀龙的雕花凿打制技艺后,对他坚守传统技艺深表敬佩,并希望从业者能处理好各种雕花工具之间的关系。楼秀民认为,传统雕花凿与电动雕花凿各有长处,可以搭配使用。东阳木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保持其手工艺的属性,因此传统雕花凿的地位不可或缺,电动工具永远不可能完全代替手工雕花凿。否则,东阳木雕就会失去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敲打了50多年,谁来接班?”早在几年前,就有热心网友帮卢秀龙在网上呼喊,希望能帮他找到徒弟,可是一直未能如愿。

  不过,让卢秀龙高兴的是,现在,人们考量产品的重点又有了变化。“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开始重视产品质量,对价格不再那么敏感,这就给了传统手工艺行业一个机会。”卢秀龙说,特别是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工匠精神后,让他觉得传统手工艺复兴的日子就要来了。

  “我现在正在准备将打铁技艺制作雕花凿申报非遗。”卢秀龙说,“由于手艺人需要天天守在打铁铺里,没时间出去跑。去年,我去了一趟东阳市非遗中心,工作人员说我去得迟了,没有名额了,让我今年再去申报。我希望今年能申报成功。”

标签: 工匠精神;雕花凿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