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 近年来,我市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然而,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近日,由金华市体育局牵头、浙师大专题研究组调查制定的《浙中城市群重大体育设施布局研究》新鲜出炉,今后,金义都市区的大型体育设施、场馆将有哪些新的布局规划,令人期待。
重大体育设施布局
构建“一轴、两带”
据史料记载,金华的体育场最早始于明代,位于现在八咏楼前的八咏滩。20世纪20年代开始,先后有了市田径场、人民体育场,人民体育场几经扩建改造后,成为现在的人民广场,之后发展较快的都是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
改革开放后期,我市有了奥托康体育馆、市体育馆。20世纪初,因旧城改造,拆除了奥托康体育馆和人民广场田径场,当时市区大型体育设施只有市中心的金华体育馆和新华街的游泳池,各县(市、区)也只有义乌有可承办省级以上高水平赛事的体育场馆。
2005年前,金华市体育局委托相关单位对全市体育设施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经过10多年努力,我市体育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2013年金华市体育中心的落成使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文化品位,成为金华一张美丽的新名片,使市区体育设施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据2015年浙江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金华市共有体育场地14273个,从2003-2013年,增加场地10779个,全省11个地市中,我市新增的场地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三。
按照542.8万常住人口计算,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1.51平方米。《浙江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确立了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平方米的指标。
现在,除金华市体育中心和义乌梅湖体育中心、永康体育中心外,在建或部分建成的有浦江体育活动中心、东阳体育中心、磐安县体育中心等。浙中城市群区域内重大体育设施的大体框架已初步形成,但整体规模不大、基础较为薄弱。
浙师大专题研究组调查发现,金华城市居民常参与的运动项目选择前三位是步行/跑步、羽毛球、篮球。市民对新建大型体育场馆、中小型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设施等各个层面都有需求,尤其是新建全民健身中心的愿望最为强烈。
现在,金华体育场馆设施发展已有了全新蓝图。根据相关规划和金义都市区发展框架,研究提出构建浙中城市群重大体育设施“一轴、两带”的空间发展架构,以金华、义乌为主轴,以浦江、义乌、东阳、磐安形成东发展带和兰溪、金华、武义、永康形成西发展带。
其中,金华市区已初步提出了一个发展近景蓝图,那将是一个“一纵、一横、双核、两翼、三江串联、多片衔接”的全覆盖型架构。这当中,“三江串联”将是最贴近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如今的三江六岸已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但其体育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普遍匮乏。新蓝图中,在完善球类运动基础上,三江六岸或将增加健身广场、极限运动设施,丰富运动项目和配套服务,比如街舞、滑板跑酷等。
今后,金华城乡居民不仅能享受大型场馆,还将会有生态型田园运动基地、水上运动中心,在市区周边转转,能玩到沙滩排球、笼式足球、轮滑、攀岩、赛车等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
围绕满塘湖
金义都市新区“大补血”
金义都市新区经过近4年的开发建设,现已集聚人口25万左右,拉开城市道路框架40多平方公里,基本形成25平方公里的城市雏形。
金义都市新区是连接金华和义乌的重要城市节点。然而,不少生活在新区的居民发现,除了学校的体育设施外,新区并没有一座中大型的、专业的综合体育场馆。
根据金义都市区规划纲要,金义都市新区重大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将与金华、义乌各体育场馆设施相整合,补齐短板与空缺,完善与优化体育设施功能,形成合力。在功能配置上,要灵活设计,提升整个城市群的体育设施水平与服务能力。
记者从浙师大专题研究组报告中了解到,金义都市新区重大体育设施的规模与服务定位,将具备承办本地综合运动会等比赛的功能,通过统筹协调,还可使浙中城市群达到能承接省级以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或全国乃至世界单项重大赛事的能力。
“补双城之短、供区域之需”,届时,新区的这一空白将得到填补,居民们不用再赶到金华、义乌,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大型运动赛事。
现阶段,研究组针对金义都市新区重大体育设施规划给出了3种选址方案,其中有两个都是围绕满塘湖做文章。
金义都市新区将围绕满塘湖设置新区文化中心。方案之一:将新区文化中心与全民健身中心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建成融体育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方案之二:将休闲娱乐功能纳入考虑,建议将满塘湖核心区附近的地块作为体育中心的选址参考。比如,满塘湖与童新村之间的地块、满塘湖以东和东华街以西地块,还有金港大道以南与东华街以西的地块等。计划将体育与休闲、文化、娱乐融为一体,建设大型综合性体育休闲公园,打造新区城市地标,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根据目前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体育服务社会需求,结合对新区的发展指标的预测,首期工程的定位将主要考虑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休闲。考虑到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大体育设施还要具备可承接大型会展、商业活动,以及大型演出等文化活动的要求。
根据研究组深入调查分析,为适应新区本地人口和各园区从业人口的结构特征,新区体育服务设施功能会定位在广泛普及的体育健身与运动休闲项目上,如步行、慢跑、羽毛球、篮球、自行车、游泳、皮划艇、划水、水上高尔夫、电子竞技等项目。
记者从金华市体育局产业处了解到,目前,金义都市新区相关部门已着手选址工作。预计到2020年,新区的重大体育设施可部分投入使用,以满足当下老百姓健身活动与运动休闲的急切愿望。
开放校园体育场地
推动体育设施共享共建
省发改委等6部门不久前联合出台的《关于优化全省体育场馆建设布局和注重区域共享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明确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范围、开放要求、开放职责和落实办法,推动元旦、五一、端午、中秋、国庆、全民健身日8天全面免费开放。
同时,推动智慧场馆建设,公共体育场馆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和全民健身活动信息发布与管理平台。此外,建立并完善包括免费低收费开放在内的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推动提升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根据《浙中城市群重大体育设施布局研究》,由于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场馆的规格要求高,承办项目的种类要求全面,单个城市的场馆设施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浙中城市群区域内各城市间要实现重大体育设施的共建共享。
合理利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体育设施是弥补和缓解部分街道、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不足、优化体育设施布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不断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前提下,将体育设施向广大学生和附近社区居民开放。
我市自2014年启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首批确定金华市丹溪小学等10所对外开放单位,随后又确定了第二批金华八中等20所对外开放学校。
2015年,省、市政府把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确定为为民办实事之一。去年5月,在婺城区的青春中学与北苑小学、金东区的多湖初中与曙光小学、开发区的西苑中学与丹溪小学按照新管理模式试点。这6所试点公办学校的田径场、篮球场等室外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同时对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维修、管理及公众责任险投保等方面给予经费补助。在学校门卫处安装触摸指纹识别机等设施,为这6所试点学校提供了全年1800万元的风险保障公众责任险保费。
去年12月,市政府下发《金华市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市财政局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从2015年起对市区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学校补助管理经费每年每校5万元,用于管理人员补助、公众责任险保费和场地日常维护费用。
今年初,市教育局会同市体育局到市区学校体育实施对外开放的丹溪小学、曙光小学和青春中学,就管理、经费以及进一步做好对外开放情况进行调研,目前市本级已落实经费272万元。
据市教育局基教处最新统计,2016年,全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共414所,比去年底统计的316所增加了98所,我市校园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