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至,万象更新,嘉兴已锚定新方位,迈上新台阶,奋发新作为。
日前召开的嘉兴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嘉兴市委关于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将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的重要牵引,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七型城市”的奋斗目标,其中之一便是建设“智慧型”城市。
智慧城市作为现代化城市运行和治理的一种新模式与新理念,建立在完备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海量的数据资源、多领域业务流程整合等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的必然阶段。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重塑发展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建设智慧城市,是如今各个城市的美好愿景,然而真正打造智慧城市,却实实在在考验着各地的城市管理智慧。那嘉兴打造智慧型城市的底气与智慧何在?
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建设智慧型城市,嘉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早在2015年,嘉兴就被列入首批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试点,自此便开启了探索智慧城市的新征程;
2017年,嘉兴建成“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中心”;
2018年11月,嘉兴市政府与中国电科签订《深化嘉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数字中国城市实验室,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提出“城市大脑”2.0版,确定“6+1+1+N”总体架构;
2021年以来的数字化改革实践更加快了“城市大脑”的生长;
……
嘉兴的智慧城市建设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既有好的基础又有好的思路,形成了领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的整体智治“嘉兴探索”。
数字化是智慧城市的内核。近年来,嘉兴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新基建,形成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生态雨林”,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核支撑。
一组数据,直观印证了嘉兴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的硬核支撑力——
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25.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51.7亿元,年均增长19.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6.4%上升至2021年的10.3%,占比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二。
嘉兴还借着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的东风,全面开启了与世界、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之旅。从“最多跑一次”到数字化改革再到数字经济,悄然之间,互联网浸入550多万人的日常生活和市域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9年来,在互联网赋能之下,在乌镇、桐乡乃至嘉兴全市,互联网基因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让人们看到了未来互联网生活的真切模样,遇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幸福图景。
建设智慧型城市,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不仅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还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2年12月,嘉兴成功获评国家“千兆城市”。据工信部通报显示,嘉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5个、5G用户占比达34%、10G-PON端口占比达31%、500M及以上用户占比达30%,以上四项“千兆城市”关键指标嘉兴的完成情况居浙江省前列。截至目前,嘉兴城市家庭千兆网络覆盖率达到179.01%、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为100%。
有了“硬件”的支撑,放眼嘉兴,数字化的应用随之加速崛起。
2021年以来,嘉兴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交出了一份“硬核”成绩单,全市共谋划建设了210个应用,数量居全省设区市前列。其中,共有83个应用已上线“浙里办”嘉兴城市频道,281个项目上了省级榜单或纳入省级试点,18个应用入选全省与省五大系统数字化改革“最佳”榜单,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浙农服”被评为全省数字化改革第二批最佳应用。随着一批数字化应用的加速崛起,“数字”和“智慧”早已融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驱动各行各业变革新生。
二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红船起航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亦应正视短板与不足。
当前,我市数字化转型速度还不够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不够高。嘉兴大部分制造业生产线还处于自动化为主、数字化为辅的阶段,大量设备之间缺乏数据互联和智能互动,距离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水平还比较远,企业“两化”改造提升的潜力还很大。
不仅如此,嘉兴“城市大脑”的实效性、经济性、协同性、安全性都还不够强,“城市大脑”建设运营能力也与杭州、上海等“老大哥”差距较大。
与同省的杭州相比,杭州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阿里在与杭州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达成战略上的合作。自2016年以来,阿里就相继依托阿里云、支付宝等助力杭州智慧城市建设。
强劲的数字科创动能则是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2022年上半年杭州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5586个,成为创新力最强、专利数最多的非一线城市。与此同时,当前杭州科创板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加速涌现。据统计,目前杭州智慧城市相关企业共23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3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占全省的25.7%,入围企业数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五,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着技术支持、产品与信息服务等重要底层支撑。
再来看上海,作为兼具我国商业、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多重角色的超级城市,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智慧城市建设上频频落子,先后与华为、阿里、蚂蚁金服、百度等科技互联网巨头签署了各类战略合作协议,以此充分发挥各家优势力量,为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添砖加瓦。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长三角城市群在智能城市建设上竞争日趋白热化,颇有你追我赶的趋势。而嘉兴此次也是应势而动、奋起直追,吹响了新一轮的号角。
《实施意见》指出,嘉兴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数字化转型,促进“城市大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开发部署和普及应用,切实提升城市运行、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水平,成为“数字长三角”的样板区。
三
打造智慧城市,实实在在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智慧。
嘉兴将以怎样的智慧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实施数字能级提升工程”,这是嘉兴给出的答案。
让数据“破圈”、让业务“跨界”,推倒部门的数据“烟囱”,连通部门的数据“孤岛”。2020年以来,嘉兴着力加快实施市级公共数据平台2.0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数据中心架构能力,打通政务外网、智慧城市视频融合平台的网络链接,实现物联数据转往技术底座接入视频融合平台。与此同时,先后出台了《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工作要点》《嘉兴市2022年新智造梯度培育建设方案》等政策措施,完善统筹协调、合力攻坚、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重大应用”建设。去年,嘉兴还出台了《嘉兴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聚焦依法行政、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优化等,迭代升级数字政府系统,建设“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
当前,嘉兴正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做优做强智能终端、智能光伏、新一代网络通信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与智能计算三大特色产业,谋划布局柔性电子、数字安防、车联网三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3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体系,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嘉兴企业纷纷乘“数”而上。巨石集团以数智制造引领玻纤行业发展,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0%,废品率下降50%,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8%;新凤鸣集团通过打造“5G智慧工厂”,近3年产能增加了3倍,平均用工减少50%,生产效率提高90%;敏华汽车零部件被认定为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通过数字化改造,企业增加值实现2至3倍跃升……
一个个数字经济项目的落地开花,勾勒出嘉兴发展前行的新轨迹,激发了城市向上的澎湃动力。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有力的证明。2022年前三季度,嘉兴全市实现规上数字制造业增加值407.26亿元,同比增长14.6%,总量和增速分别列全省第3、第4;全市完成数字制造业投资313.21亿元,同比增长68.1%,占工业投资的38.6%;全市8个地区数字制造业投资全面提速增长,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其中海宁增长176.3%,居嘉兴全市首位。
水涨,船高。嘉兴并没有满足,而是一直在追梦前行。
眼下,嘉兴正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战略布局机遇,落实“东数西算”工程,用好“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嘉善长三角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数据中心,发展数据中心集群,积极对接上海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网络,参与长三角环网和浙江省网建设,提升嘉兴在全国算力网络布局中的枢纽地位和能级,夯实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数字底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沪苏浙皖长三角联席办和上海青浦、上海松江、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南京、苏州、合肥、芜湖等10个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组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并共同发布《携手迈向长三角数字文明新未来——乌镇宣言》。2023年,嘉兴将继续紧抓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红利,深耕数字经济“新蓝海”,共创数字文明新未来。
风劲好扬帆,敢向潮头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嘉兴积极用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嘉兴不仅抓住了这个史上最宝贵的机遇,而且成功升华了这个机遇,把自己从“参与者”升级成了“主导者”,从“服务配套”升级成了“重要中心城市”。嘉兴悄然实现华丽转身、精彩蝶变。
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一座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智慧嘉兴”,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与你我触手可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