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近年来,我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农作物和主导产业机械化水平,当现代科技“撞上”传统农业,黄土地里也有了“大智慧”。
眼下正是春耕大忙的时节,日前,记者在位于罗星街道厍浜村的小麦高产示范方发现,翻滚的绿色稻浪间见不到一个农民的身影,只有厍浜村村委会委员方慧忠独自站在田埂边操作手机。随着他手指轻点,田间阀门自动打开,涓涓清水流入麦田。方慧忠说,这是去年他们引进的地下PE管道灌水,核心区可实现用手机APP远程操控,运行高效,操控灵活,一个人就可以管1000亩麦田。
“原来我们灌水需要人工一个个去把阀门打开,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了。”指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方慧忠笑着说,自从有了这套系统,不仅节省劳动力,适时、适量供水,更是节约水电成本达20%以上,品质提升的同时,效益也提高了。“原先种植水稻,阀门是24小时常态开启,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定时关闭,不需要灌水的地块也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
为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27%,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47%。2023年我县将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计划建成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莓汇正能量稿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农业;科技责任编辑:孙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