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旅游区实力“圈粉”26.4万人次游客,乌镇景区强势回归古镇“顶流”,盐官观潮景区、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南北湖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再创新高……这个五一假期,嘉兴多地景区开启“人从众”模式,火速“出圈”。
火爆数字串起旅游活力
这个五一假期,嘉兴到底有多“热”?从以下几组数字中便可找到答案——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显示,4月29日零时至5月3日13时,我市A级以上景区和3A级以上景区村庄共接待游客279.0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两项数据与2023年春节假期相比分别增长129%和108%。其中,全市12个主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6.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80.5%。
乌镇景区、西塘景区、南湖景区三大5A级旅游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1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8亿元,分别占A级以上景区总数的55.6%和78.3%。根据百度地图发布的《五一景区热门排行榜》,乌镇景区排在全国各大景区第三位。
以踏春露营、垂钓采摘、亲子陪伴、民宿度假为主打产品的乡村游掀起热潮,全市3A级以上景区村庄在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54.7万元。
多地景区人气爆棚,游客数量创下新高。五一假期首日,进入湘家荡环湖景区的私家车就排到了景区外的马路上,景区附近停车场全部满员。“5天假期景区的客流量达到5万多人次,月亮湾沙滩有免票优惠,吸引了众多游客。”湘家荡区域管委会旅游和经济发展局发展科副科长申屠琳艳告诉记者,景区内的君澜度假酒店、绿地铂瑞酒店都是满房状态,烧烤摊的顾客每天排满,草坪上露营帐篷随处可见。
秀洲区新塍镇第二届“凤池雅集”文化旅游艺术节在潘家浜景区开幕,将文化旅游、民俗体验、美食集市等有机融合,吸引了大批游客。潘家浜村党总支书记叶丽丽开心地说:“今年五一假期客流达到3年来的高峰,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
嘉兴“人从众”的热闹文旅消费场景,焕发出无限生机,彰显了经济的澎湃活力。
红色旅游圈粉“Z世代”
今年五一假期,红色主题游成为许多游客的首选,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纪念馆迎来人潮。记者从南湖旅游区获悉,假期里,南湖旅游区实力“圈粉”26.4万人次游客,相比2021年五一假期增长30%,其中南湖景区游船接待人数达到5.5万人次,南湖革命纪念馆接待人数突破4万人次。
作为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嘉兴南湖自实施免门票民生项目以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今年五一假期远距离游客比重更是明显上升。浙江南湖文化旅游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徐宝告诉记者,近3年来,景区客源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等周边地区,而今年五一假期安徽、山东、河南等远距离游客大幅增加,其中亲子研学游占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红色旅游正呈现年轻化趋势。南湖景区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游客结构中21岁到25岁游客占23%,26岁到30岁游客占17.5%,31岁到35岁游客占14.3%,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人群逐渐成为红色旅游消费的主力人群。
“面对这次旅游高峰,南湖景区多措并举,全面保障旅游营运安全有序。”徐宝介绍,会景园等码头提前装备了隔离栏杆等通道设施,通过设置动态游线方便工作人员引导游客按序排队,确保码头游客等候舒心、景区沿湖道路通畅。
五一假期,南湖景区还开展了“船游嘉兴·诗话南湖”“古城喜事多”“美丽乡村研学”等主题活动,增设夜购、夜食、夜游、夜赏、夜演等体验环节,为夜游嘉兴增添一抹趣味。
文旅大餐写满“好客热情”
五一假期,好客嘉兴送上了满满的诚意,以丰盛的文旅大餐回馈四方游客的热情。
越夜越美丽,嘉兴各大景区在节日期间上演“夜太美”。“五一假期梅花洲景区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游客数量超过2019年同期。”梅花洲景区总经理高金蝉告诉记者,夜游经济已经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景区在五一假期开发的“月上梅花洲”沉浸式国风夜游演艺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无独有偶,运河潮玩闻川露营节也吸引了众多“夜游客”。该度假区工作人员蒋云莹表示,活动从4月30日持续至5月2日,每天客流1.2万人次,其中70%游客是夜游。“每天晚上举办的活动不同,有露天电影、草坪音乐会、市集等。”
除了“夜游大礼包”,各类市集活动也占据“C位”。五一假期,濮院时尚古镇内举办“噗叽市集”,人气爆棚。5月1日,游客接待量接近2万人次,创下了古镇自3月1日正式开放以来单日接待量新高。五一假期共吸引游客8万多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超800万元。
此外,南湖水岸夜市、乌镇赶春集、明湖市集“嗨翻天”、“集食享乐”美食展销、南北湖22℃有风市集等市集活动,也为嘉兴五一旅游市场再添一把火。
全市各景区景点不断丰富夜游、时尚、市集等旅游业态布局,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体验。如湘家荡景区推出“七星猫爱上湘湖鱼”音乐假日,日均吸引游客近1.2万人次;嘉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以沉浸式科技体验打造全新的夜游模式,累计吸纳游客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80万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