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何苏鸣 区委报道组 余俞乐)这是一枚普通的印章。两厘米见方,红色的底子里,刻了4个字:刘献兰章。
这枚陈列在丽水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的印章,并不起眼,可它背后的那段岁月,却风起云涌。
那是1939年前后。刘英化名“王志远”租住的厦河村,有个保长叫刘献庭,他盯上了这位外地来的“王老板”,但由于刘英掩护得很巧妙,他始终没有看出什么破绽。这家伙不肯就此罢休,又想出了个派壮丁捐的办法,企图狠狠敲王老板一下,同时,进一步试探王老板的身份。
一天,刘保长来到刘英的房间里,寒暄了几句,便转入正题说:“上面又要派壮丁了,我想你是个生意人,吃不得许多苦,也就不为难你了,干脆,你出点钱算了。”不料“王老板”以独子、大学生两个理由断然拒绝。因为根据政府规定,其中一个理由就可免抽壮丁。刘保长不甘心,要查看“王老板”的大学文凭。谁知“王老板”不紧不慢地拿出一张中央政治大学的毕业证书,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王老板”的姓名“王志远”。
这下子刘保长无计可施了,而且感到这个王老板确实有点来头,便赶忙换了一副面孔,厚颜无耻地想要和刘英交个朋友。刘英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既有利于自己在厦河村站住脚,又能通过他了解一些外界的情况。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了刘保长的要求。
打那以后,刘保长每隔几天就到“王老板”家里来聊天,不知不觉为刘英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情报。为了巴结“王老板”,刘保长的乡长哥哥刘献兰也与“王老板”多有来往。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所交的这个老板朋友竟然是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靠着这些“交情”,“王老板”亲自雕刻了一枚刘乡长的私章,以乡长的名义为秘密工作的同志们开具通行证,许多重要的文件和信息,因为这枚私章,得以传到全省各地。
就这样,刘英在厦河村当了两年的“王老板”,直到1941年4月,省委机关重新迁回温州城,他的身份都没有暴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