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2.6万民工兄弟的“老娘舅”
——记景宁畲族自治县驻云和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书记刘彬
2016年07月12日 03:08:0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何苏鸣

8.jpg

刘彬(中)在调解一起纠纷。

  浙江在线7月12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何苏鸣 县委报道组 严晶晶)约刘彬采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电话总是处于通话状态,拨了十几次,记者才和他说上话。“不少人来找我咨询和求助,一说起来就刹不住车,不好意思啊!”电话那头的声音,热情爽朗。

  半个多小时后,在云和县城吉祥路边的景宁畲族自治县驻云和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他。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各类锦旗,办公桌上是一叠叠的调解卷宗。“我就是闲不住,别人有困难,招呼我一声,我就‘冲’出去了。”他说。

  1986年入党的刘彬,在老家景宁英川镇颇有些威望,村民们有什么矛盾纠纷,都去找他调解。2004年6月,为了更好地服务英川镇在云和的4000多位农民工,英川镇驻云和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成立了,热心的刘彬被任命为支部书记。这些背井离乡的务工者,从此有了娘家。

  流动党支部刚刚挂牌,就有求助者上门了。董川村的张某做木工为生,给一家酒店做完装修活后,酒店老板却提出酒柜没按要求做,扣下了7000多元装修款。“这位老乡急得都快哭了。”带着老乡的期待,刘彬开始上门讨薪。一开始,酒店老板避而不见,可刘彬并不气馁,一次次上门,终于,老板被他的诚意打动,最后以分期的形式付清了拖欠的装修款。

  在刘彬的工作里,讨薪,是大事儿。但在平日里,他更多接触的是老乡的各类琐事——为新来的人找工作,为上班抽不出时间的人代办事务,为有矛盾的人调停。别看这一件件都是小事,可刘彬热心,办事又靠谱,慢慢地,他成了说话有分量的“老娘舅”。

  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2013年3月,云和县司法局邀请刘彬成立“刘彬调解室”,整合资源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把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从“老娘舅”变身调解室主任,刘彬既紧张又有压力,他一边向云和县司法局的干部拜师,一边开始自学各类法律规程。“我们是共产党员,依法做事,才能让人信服。”刘彬说。3年多,调解室共调解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金某是景宁人,帮云和一家木工店的洪老板做木工。木工这活,不是天天接得上,金某做了一段时间后就没活了,于是他就换了东家。前些天,金某和洪老板因为金某留在店里没拿走的工具起了矛盾,还动起了手,金某受伤。吵吵闹闹的两个人,最后闹到了“刘彬调解室”。

  “毕竟他以前是你厂里的员工,他在你店里出了事,你肯定有一定责任……”在刘彬的耐心调解下,洪老板支付了金某的医药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费用共6万多元。

  如今,刘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原本英川镇驻云和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变成了景宁畲族自治县驻云和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刘彬成了2.6万景宁在云和就业农民工的“老娘舅”。


标签: 调解;务工;创业人员;英川镇;矛盾纠纷;老娘舅;云和县;老板;景宁畲族自治县;党支部 责任编辑: 曾杨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