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交总公司工作人员核对采购物资
市运管局工作人员展示GPS围栏系统
丁安 绘
浙江在线6月27日讯 小权力关系大民生。
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切实落实抓早抓小,市纪委通过督促各部门重视和加强对“小单位、小资金、小项目、小采购、小干部”(“五小”)的运行监管,采取查找隐患漏洞、健全机制体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流程、严格责任追究等措施,逐步建立权责清晰、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监督有力的“五小”运行监管体系,使“小而有规”、“小而有序”,并将“五小”作为各派驻机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管住小官
“单位小、官职小,权力并不一定小。”在推进“五小”监管工作座谈会上,驻市住建委纪检组组长沈美凤直截了当地说。市住建委下属19个事业单位,其中20人以下的单位占到了三分之二,调研中发现一些单位存在较高的廉政风险。
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就是这三分之二的其中之一。工作人员15人,墙材基金的征收和返退是其一项重要职责。单位小、官职小,过手的钱却并不少。据统计,2015年,新墙材专项基金预收2433.98万元,返退2176.3万元。基金返退因涉及验收、核算等诸多人为操作环节,如何监管是一个大问题。
“某某项目,材料符合要求,认定证书、发票都有,可以100%返退;某某项目,因使用新墙材类别的不同,根据规定,返退比例核定为82.15%……”这样的会议,每隔两三天就有一次。集体审核,目的就是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防止个人权力过于集中。
而在会议之前,市新墙办工作人员已进行了多轮现场验收,且对验收指标进行了量化。如按建筑面积大小确定验收参与人员;每个项目抽检幢数不低于总幢数的20%;每幢抽检层数不低于两层;需凿墙的,每处凿墙面积不小于0.25平方米。
一系列举措,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小权力进一步得到规范。
在市运管局,全方位监控成了其对基层执法“小干部”监管、促进执法规范的重要方式。
执法车辆一启动,车载监控视频系统自动开启;在自家孩子读书的学校门口停车,GPS围栏系统自动报警提示;第三方监管每周提交一份报表,详细标出每辆执法车每天的坐标……
同时,市运管局制定了《代理证、暂扣凭证领发使用制度》,通过增加核销环节,有效控制了缓报、瞒报、不报等擅权乱为情况的发生。此外,各大队分别与“小干部”签订廉政责任状,通过压力传导,规范其执法行为。
市财政局通过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信息系统,对廉政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自动预防和预警处置的动态管理,做到预警前置、流程监控、痕迹管理,构建起“制度+科技”的廉政风险科技防控模式,将监管触角延伸至每一位“小干部”———基层一线税收管理员。
驻市卫计委纪检组向党委提出建议,加强对直属单位“小干部”的管理,并将任职时间较长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列入重点监管范围。4月中旬,市卫计委制定了“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有效加强了对“小干部”的监管,降低了廉政风险。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系统18家直属单位中有序开展。
市纪委常委王伟明表示,要通过管住、管牢、管好“小官”,真正形成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良好习惯,防止发生为官不为和擅权乱为问题。
盯紧小事
城区许多道路经常被雨水冲刷出一些坑洞,修补一个坑洞要花费几十元钱。这似乎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在驻市综合执法局纪检组看来,这么一件“小事”牵涉的廉政风险也并不小。
“‘小事’积少成多,也会变成‘大事’。去年全年,我市市管道路养护投入经费2500万元,今年1至5月,已经投入1472万元。其中,坑洞修补是一个重要内容。”驻市综合执法局纪检组副组长刘贵生说,“修哪里?怎么修?修多少?往往都是巡查养护人员自己来判断,班组长甚至一线工作人员都有拍板权。在决策权上不可避免存在着‘可大可小、可多可少’的弹性区间,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道路坑洞修补以零星维护和养护为主,看起来活少量小,但是因为其采购金额在限额标准内,所以,从材料选择、工程量核算再到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
于是,在纪检组的推动下,市综合执法局市政道路管理所通过探索道路养管立项决策、构建养护管理和查询平台、建立相关审批和巡查制度等,对其进行监管制约。
“现在即使修补一个5平方米以下的小坑洞,也要经过层层关卡,以此严格约束一线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市综合执法局市政道路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为防止道路损坏和影响交通,发现坑洞后要求及时修复。一线人员在修复前、修复中和修复后要分别进行拍照,并及时将照片及修补信息上报给监理;监理当天要进行实地核查,确认后上报道路养护所;所内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现场抽检。“我们正在报项目研发电子化综合监管平台,预计在今年年底,将实现养护受理、核实、处置、上报、审核等环节电子化监管,牢牢盯紧‘小事’的每一个环节。”
盯紧“小事”不放松的,还有驻市水利局纪检组。水利局小项目数量庞大,尤其是惠农水利项目数量多。以农村水利管理处2015年安排的惠农水利项目为例,5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占到23%。
2014年市委巡视组巡视后,以问题为导向,驻市水利局纪检组督促驻在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见》《宁波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对小项目的运作管理。同时对在局大楼办公且规模较小的4个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由局计财处统一结算、统一管理;对大楼外单位采取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严格审批、定期检查、跟踪审计等方法,进行风险防范。
驻市粮食局纪检组根据巡视发现的问题,推动驻在部门明确了订单粮收购、房屋出租、危仓老库改造维修、公务消费等9个看似“事小”的领域为重点监管领域,专门制定了“监管清单”。
市纪委第三纪检监察室主任李金平表示,通过建章立制、改革创新来强化“小项目”监管,着力堵塞立项决策、承发包和建设管理中的漏洞,使“小事”更加规范,防止“小事”演变成“大危机”。
看牢小钱
单位要采购一把椅子,怎么办?以往,或许会直接到家具商场购买。但是现在,在市公交总公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即使买的数量只有“1”。
“我先跑到周边的超市、商场,以及浏览网页,把同类椅子的价格拍照保存,做出价格比较;然后提交上级部门审批,选择其中性价比高的。最后等分管领导签字后,才能购买。”市公交总公司一位员工告诉记者,现在,甚至连买一卷复印纸,都要严格按照流程执行。
他口中的“流程”,是市公交总公司严控小采购、看牢钱袋子的一项举措。
据悉,限额以上的政府采购行为,有法定的工作流程和严格的监管举措。但不在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和限额标准以下的“小采购”事项,没有明确的流程和监管要求,一般由各单位自行组织采购。但是没有统一的采购流程,缺乏严格的机制和监督保障,就会导致采购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为拆分采购、擅自确定采购单位等现象留下空间,增加了廉政风险。
“公交公司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物资采购种类繁多,如车辆配件、劳保用品、文化用品等,林林总总1.2万余种。一笔笔小额资金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字。去年,仅车辆配件采购一项,单笔采购金额在20万元以下的,总数量达到了394万元。”驻市交通委纪检组组长王如根介绍,“为了加强对‘小资金’的管控,公交公司重新修订、完善了操作流程。”
与以往相比,20万元以上的采购事项,仍然按政府统一规定实行招投标。变化主要集中在20万元以下、以往由各单位自行组织的采购事项。根据规定,10万—20万元之间的采购事项,也要进行招投标;3000元—10万元的事项,需按照统一的格式签订合同,并对执行过程拍照存档;3000元以下的,则必须到总公司备案。
监管的全覆盖,使得公交总公司小采购项目得到了有效规范。实施以来,通过审核把关,共核减金额11万元。
“小采购”事项众多的,还有市体育局。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体育健身设施、体育仪器设备、服装等,事项众多,且多为零星采购。为此,市体育局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宁波市体育局小型采购管理办法》,从采购方式、工作程序和监督检查上进行规范,并实行管、采分离。
同样,每年限额以下采购金额约占总采购金额90%的市商务委,正着手制定相关限额标准以下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包括成立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实行分类归口管理、规范购买流程、强化全程监管等。
市纪委常委王伟明表示,通过立规矩、建平台、优流程、强监管,看牢“小钱”,根本目的就是着力克服小、散、乱等现象,防止“小资金”使用过程中挤占挪用、截留、贪污等腐败问题的滋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