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赵安中离世九年 生前将宁大看作“第四个儿子”
2016年11月03日 09:30:22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赵姚红

  浙江在线11月3日讯 昨天是宁波大学30周年校庆纪念日。阿拉宁波人都知道,宁大的建设,离不开宁波帮人士的资助,从包玉刚到赵安中,几代宁波帮人士为宁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赵安中先生更是把宁大看作他的“第四个儿子”。

  明天,赵安中先生离世九周年了,校庆不忘助建人,昨日下午,宁大法学院、机械学院的40多名师生来到位于鄞州区同泰嘉陵内的赵安中纪念堂,为先生献上鲜花。

  赵安中出生于1918年10月10日,祖籍镇海骆驼。早年就读于“五金大王”叶澄衷先生所办的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乃同班同学。《赵安中传》作者、宁波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耀成与安中先生认识交往20余年,回顾起先生当年对宁波大学的资助,用了“功不可没”四个字来形容。

  王耀成说,1984年12月,“船王”包玉刚率先捐资创办宁波大学,但1991年9月突然病逝后,由于诸多因素,宁波大学的捐资助建工作曾一度沉寂,学校的发展陷入困境……就在这困难时刻,作为包玉刚的同窗同学和生前挚友,安中先生频频走进宁大校园,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真挚情感,为宁大发展献计献策,奔走联络。他不仅自己亲力亲为,而且穿针引线,推动众多旅外乡贤支持宁大。

  然而多方奔走,仍然不能如愿。“宁大的事耽搁不得”。于是,安中先生首先捐资在宁波大学里修建了一座礼堂,并以母亲的名字命名为林杏琴会堂;1995年10月11日,又捐建了林杏琴体育台;此后,他又陆续捐建了供宁大师生休息之用的“杏琴园”、宁波大学幼儿园以及方便宁大教职工子女就学的宁波江北区宁镇路小学等一批项目。从小学到大学,这一个完整系列的捐赠项目,见证了赵安中从一个香港实业家到钟情于祖国教育事业的慈善家的心路历程。

  安中先生在捐赠教育事业上慷慨大方,然而,去过先生家里的人,方知道他的生活有多简朴。王耀成说,他的棉背心破了舍不得扔,让人在破的地方绣了一朵花继续穿;他的棉拖鞋是住宾馆穿过后带回来的。“十几年来,他为了祖国和家乡的教育事业几乎已经倾其所有,住在几十年前购置的旧公寓楼里,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节俭生活。”

  2002年秋,当小儿子赵亨文提出要出资为双亲改善住房时,赵安中却说,难得你有这份孝心,就把这笔钱捐给家乡吧,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原来,他早就想好了,宁波大学还缺少一座像样的行政与会展中心大楼,这笔钱正好派上用场。于是他叫赵亨文与宁波大学签订了大楼捐资协议,这才有了现今宁大校园内那幢高高的安中大楼。正是因着这份桑梓情深,安中先生常说:“宁大是我第四个儿子!”

  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昨日,安中先生的长孙赵益坤也来到了爷爷的纪念堂前,“爷爷离开我们已经9年了,每次重回故乡,都感到被深深的拥抱环绕着。”他告诉记者,宁波大学走过30年,爷爷见到今日之景象一定会很开心。“我们第三代要延续爷爷这无私的爱,让他的爱心得以传承,把这条希望之路继续走下去。”


标签: 宁大;校友;资助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