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昨天,全市召开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会
到2018年 宁波要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2016年11月04日 07:47:36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通讯员 吴培均 胡浩峰 记者 王凯艺

  浙江在线11月4日讯(钱江晚报通讯员 吴培均 胡浩峰 记者 王凯艺)面对“大雨成灾,小雨成河”和“拉链马路”两大顽疾,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是药方。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从全市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会上,了解到这两项任务的最新进展及未来目标。

  海绵城市——

  到2018年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所谓“海绵城市”,形象地说,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对水资源收放自如。如今在宁波,“水污染治理”、“城市内涝防治”和“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一直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三大短板。

  宁波城河、湖、池塘等水系海绵体与生俱来,然而在处处是硬化道路的现状下,花园、绿地、可渗透路面等新建海绵体又该怎么产生?

  按规划,宁波将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体,并结合实际情况设下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性的目标。近期到2018年,要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中期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要求25%的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远期到2030年,这个“海绵”比例将扩大到80%。

  今年4月,宁波入选了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中央财政还给予了每年4亿元的补助,目前首批专项补助资金已到位。

  慈城-姚江片区,是宁波建设海绵城市的试点区域,总共30.95平方公里范围内,到年底将开工建设41个政府投资项目,目前已有31个陆续开工。而未来对它的要求是:防洪标准100年一遇,内涝防治50年一遇。

  地下综合管廊——

  到2020年里程数不少于50公里

  呈“一环七片多节点”布局

  “地下综合管廊”,就是隐藏在道路之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以避免以后管线修建时反复开挖路面。

  据悉,今年住建部下达给宁波的任务是,要开工8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分别位于江北姚江新城的云飞路、广元路、邵渡路,杭州湾新区的海川大道、杭州湾大道、海滨六路,奉化的西圃路,以及鄞州区的澄浪变至鲍家变220kv联络线。这其中,海滨六路项目已开工,其余7个项目年底也都将启动。

  如何建设“地下动脉”?据悉,在新城、新区要求地下、地上同步进行;老城区和重点开发地块,就只能依靠道路改建、轨道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有机更新等。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目标分近期、中远期两个阶段。眼下的重点是,结合明年新建或改建的世纪大道、环城北路、大庆北路、环城南路西延、鄞县大道等工程,同步进行管廊的建设。

  近期是到2020年底,通过推动中心城区逐步形成以城市快速路为“一环”,以城西北片区、甬江北岸片区(庄桥机场区域)、东部新城、鄞州新城区、新材料科技城(贵驷片区)、北仑滨江新城、梅山商务区为重点建设区域的“一环七片多节点”的整体布局。届时,建成地下综合管廊里程数不少于50公里,在建里程数不少于50公里,其中各县(市)建成地下综合管廊里程数不少于5 公里,在建里程数不少于5公里。

  远期到2030年,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里程数不少于150公里。


标签: 海绵城市;宁波 责任编辑: 陈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