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鄞州这一家人都爱好文学 6人诗文曾被收进同本书
2016年11月04日 09:26:09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王颖

  浙江在线11月4日讯 “采访家风家训?来我们村肯定要去谢老师家看看啊,他家是书香世家啊,自己有文化,子女也教得好。”昨天一早,记者来到了鄞州区瞻岐镇南城村,几个村民都推荐去谢老师家看看。

  走过巷子,推开院门,小小的四合院收拾得干净整洁,77岁的谢武稼老师正在看书,夫人张竹君老师正在伏案写字。聊起家风家训,谢老师一字一句地说:“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让孩子在自由中成长

  谢老师夫妇都是土生土长的瞻岐人,都是退休老师。堂屋的墙上,挂着10来张响当当的荣誉证书,有被评为鄞州区十佳书香家庭的,有夫妇俩分获各类高规格散文奖的。

  “我们两个呀,有时候还一起去领奖,你发表一篇作品,我也要发表一篇。一起投稿,一起出书。”张老师笑呵呵地说。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的谢老师出版过多本长篇小说,张老师则偏爱写散文,四个儿女也都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在医药行业工作的儿子还出版多本诗集。父母子女6个人的诗文还曾被《相思树》一书收在同一辑中,传为佳话。

  “谢老师家的孩子个个有出息,不知道怎么教出来的?”一些乡亲挺好奇。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我们几乎从来没管过孩子的考试成绩。考了几分,读的大学是不是重点,从没上心过,相信他们自己会尽力。”谢老师说,自己当了几十年老师的一个感悟是,宽松、自由的氛围对孩子成长特别有利,在学校如此,在家也如此。

  他举了个例子:自己一直爱好文学,但从没要求孩子们练笔写文章。在咸祥中学当老师时,女儿也在该校就读,他没管过女儿的学习或作文,直到后来才无意间发现女儿一篇关于茅盾作品的文学评论不错。学医的孩子也爱写作,中学时写的诗就在同学中流传。

  “养大4个孩子,我从来没批评过他们。你就更不会批评他们了吧?”张老师笑着对老伴说。

  她讲了个例子:“很多大人会觉得孩子调皮,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都是没问题的。孩子偶尔犯了小错,其实内心会意识到,不一定要父母批评。”

  “我们家的家风是提倡自由,孩子们都在自由选择中成长。”谢老师举了两个例子,女儿在武汉大学读了一年理科,觉得不适合自己,大二申请转到文科来,通过考试后成功转系。儿子毕业后做了2年医生,他觉得不适合,就跳槽了。这些,都由孩子们自主决定并实行,在事后才告诉父母。

  父母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给孩子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

  怎么教?谢老师和张老师两个人都说,自己家一直以来的家风家训是,父母的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张老师说:“我的父母是这样教我的,我们也这样教孩子,孩子现在也这样教他们的孩子。孩子们做得比我们好,继承了家风家训,又发扬下去。”

  夫妇俩不会要求孩子读书,可家里到处都是文艺杂志、世界名著。周末,夫妇俩各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看,孩子们自然也会找一本喜欢的书在旁边看。

  夫妇俩爱好写作,子女也在无形中被影响。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也让一家人更有共鸣。一家人在村里散步,往往说着说着,就讲到文学创作了。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做到这样的人。自己正派,孩子才能正派;自己与人和睦,孩子才能好好和人交往。”谢老师说。

  

标签: 文学;诗文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