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将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擘画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

2021-02-24 08:40:16 中国宁波网 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徐建清

  水乡韵味与现代都市巧妙结合的宁波东部新城。(严龙摄)

  宁波市经济进入全面创新、协调和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未来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中,我市将推进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在9816平方公里土地上,从增量扩张型向存量效率型转变,从简单管控向资源优配转变,从多头分散向统一协同转变?如何利用重大战略平台,擘画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蓝图?代表委员提出了既务实有效又颇具远见卓识的建议。

  曹云

  整合盘活

  低效工业土地资源

  曹云市人大代表、甬商公共服务平台主任

  曾经的粗放式发展使宁波存在着不少利用低效的存量工业用地,这些用地占据着宝贵的城市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优化升级、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格格不入。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尤其是土地要素。要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就要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其中低效工业土地资源就是可盘活的宝贵资源。

  以海曙为例,目前海曙工业用地制约十分明显,全区706家规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地不到全市平均值34.2亩/家的一半,这使得洽谈中的一些大项目好项目落不了地。为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去年以来,海曙区学习借鉴广东顺德等地经验,以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突破口,进一步盘活存量用地,为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城市更新腾出发展空间、腾出环境容量、腾出资源要素。同时出台相关管理和实施办法,截至目前,已启动21个低效地块的改革试点,实施完成后,可腾出土地2000亩。

  在我市,工业低效土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区县(市)周边街道乡镇工业、村级物业、工业区低产地块等,这些区块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大多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对我市低效工业土地资源再开发,首先建议建立工业用地保障机制。在新一轮国土规划中,要确保工业用地的总量,保障工业用地的底线,保持一定量的工业用地供产业集群发展之用。尤其在土地二次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以工代工”“以工改工”,严格控制工改商、工改居的比例。可以参考深圳宝安区的做法,对工业用地“拆一补一”,以确保工业用地总量,保障我市工业产业集群的用地需要。

  此外,针对一些低小散的村级经济,需要用创新方法实施破解。包括引入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多元改造机制,村村联合、集中财力的开发模式,探索国有资本介入、第三方运营等方法。

  陈建波

  系统推进生态修复

  规划建设美丽国土

  陈建波市政协委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要求,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宁波“山水林田岛、江河湖海湾”要素齐全,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完全有条件探索生态修复特色路径,在生态领域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做好生态修复,一方面要分区分类绘制生态修复的蓝图。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落实生态安全格局,分区分类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方案和项目计划,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考核监管。对生态核心区、生态敏感区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对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并留有一定发展空间;对于适宜开展生态重建的区域,可以根据后续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需要,合理确定修复的技术与方式,为有序开发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完善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机制。如探索典型区域生态修复实施机制。建议以象山港区域作为我市生态修复的典型区域,探索建立市、县两级海洋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协同、推进机制。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助推生态价值的转化。综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土地供应、产业用地政策等工具,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化,将生态价值附着于绿色产品、生态服务,并转化为可以直接市场交易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可实施“生态修复+”计划,将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和综合开发相结合,恢复生态功能的同时,增加生态产品的供给,实现生态价值提升和价值“外溢”。例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计划,“海洋生态修复+湾区提升”计划,“矿坑生态修复+产业转型”计划等。

  杨杰

  加强对东钱湖东北片区

  综合治理

  杨杰市人大代表、宁波华博会展公司董事长

  东钱湖是宁波构建“拥江揽湖滨海”战略平台的关键区域,是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重中之重。东钱湖东北片区是东钱湖的重要节点,是东钱湖潜力相对较大、可塑性较强、尚存发展空间的重要区域,但也是东钱湖开发建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亟须加快对东钱湖东北片区的综合治理。

  当前,需要先梳理清楚东北片区住宅、工厂、农地、旅游资源情况,建立科学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有助于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梅湖、高钱等区域尚有低小散的工业,这些工业和住宅区混合,对工业和住宅都有不良影响。此外,目前东钱湖东北片区仍有采石场、采矿场,虽已停止采矿作业,但不少青山变成了秃山,破坏了东钱湖的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同时造成了水土流失,不同程度破坏了东钱湖的地质结构。

  为此,建议加快原有采石场、采矿场的修复、规划、改造,对矿山周边低小散工业项目和破旧小厂房、加工点、仓储点、垃圾堆放点、非法焚烧废旧电线点等,予以铁腕取缔,并规划工业园区,将低小散项目统一纳入工业园区内,加强环保管理与绿色生产监督,避免环境及水质污染。对现有工业项目进行环境评估,其中高污染、环保不达标、存在偷排废气、废水的企业零容忍,坚决治理和取缔。

  对焚烧秸秆、焚烧垃圾、焚烧废旧电线等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全年、全天不间断宣传、排查和治理,建立群众举报和举报受理、巡查、处罚机制,按照旅游度假区要求和城中湖、后花园、创智钱湖的定位,以较市内其他区域更严格要求和更高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马剑波

  “老城”融入“新区”

  高质量发展亟须破题

  马剑波市政协委员、慈溪洁达纳米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0年11月24日,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2019-2035年)批后公布,规划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规划构建“两核、两区、多组团”的新区城镇总体空间结构,这一高能级发展平台对我市国土空间高效集约利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坎墩街道正处于规划中的前湾新区南部产城服务核的中心位置,是北部高铁新城、东部环创中心、西部高新园区以及慈溪主城区的衔接板块,定位为“前湾之芯、未来之城”。

  然而,坎墩现有面貌为半农村半郊区,基础设施落后,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更是无法承接前湾新区的核心功能和新老城的融合。做好坎墩旧城谋划,事关前湾新区产城融合,也是“老城”融入“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作。

  如何让老城镇融入前湾新区,统筹规划是关键,即加强规划衔接,整合资源要素,特别要做好杭州湾新区与慈溪市之间在产业、科研、会议中心等重大平台的融合、互补和错位发展研究。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要向城市经济转变,通过工业社区化管理提升现有坎墩小微产业园区,打造与前湾创新城相匹配的现代化工业园。同时要加强市级平台与坎墩街道在教育、医疗、文体、环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规划统筹,建议将坎墩旧城整体纳入高铁新城规划。

  规划中前湾新区南部服务核,现状为坎墩旧城区,规划为“未来社区”,在这个约7.5平方公里土地上,包含9个城中村,1.5万余户村(居)民,户籍人口4.3万人。要站在打造宁波北部副中心门户的高度来大力推进坎墩旧城整体改造,统筹谋划、科学谋划,建议道路先行——以孙塘路、旦山路等迫切需要打通的高铁板块疏解道路为突破口,从中间打开改造缺口,再有序向两侧分块推进旧城改造。

  王煜

  发展临空经济示范区

  加强要素保障

  王煜市人大代表、宁波外运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是城市能级提升的突破期,是综合开放优势的重塑期,宁波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高质量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在发展“硬核海港”的同时,必须拉高标准,对标国际一流枢纽港,高质量的规划和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这已是十万火急之事,将对宁波“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也为2035远景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通道保障。

  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路径选择应是打造高能级平台,因此要着眼全球、全国资源,大手笔引进资金资源雄厚的头部企业,尤其是知名央企如外运等统筹区域发展,注入全球全国战略资源,强力加快区域规划与开发,并站在全市角度保障区域开发平衡。

  资源匹配上,像重视海港一样发展空港。如机场周边农田多、可开发土地少、土地价格昂贵,制约了供应链、仓储、跨境电商、高端制造、休闲娱乐等产业发展,需要在宁波新一轮城市总规和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上倾斜,最起码保障“十四五”发展用地需求。同时,在税收、人才、体制等政策上也给予支持。

  此外,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站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的高度,补齐空运板块,增加物流快通道的能量和能级,真正实现海空、海铁、空铁等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增加产业链的强度,增加供应链的弹性。同时,要站在高科技产业如5G、光电技术、智能制造等和精益制造的JIT-VMI供应链体系的角度来规划,结合自贸区的功能。

  童红霞

  规划先行

  保障重大产业发展空间

  童红霞市政协委员、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副校长

  近年来,北仑区积极承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为最新划定的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的主战场,面临发展空间严重不足、重大项目难以落地的困境。而前方的宁波舟山港北仑区域内四大港区后方也出现配套不足、集散交通不完善等问题,建议通过规划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其发展空间。

  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落地北仑,批复面积46平方公里,分为综保片、大榭片、梅山片三个功能片区,涵盖宁波保税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梅山综合保税区、大榭开发区、“246”万千亿级产业示范区等范围,区域产业发展基础扎实,产业链配套齐全,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梯队增资扩产意愿强烈,对拓展空间刚性需求大。但这些区块及周边扩展区域经过多年的发展,面临存量空间基本开发完毕,新增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企业增资扩产受空间制约、周边区域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扩大潜力不足等问题,其中,承载全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功能的综保片剩余建设空间仅24公顷,打造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聚氨酯制造中心的大榭片剩余建设空间仅95公顷,对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绿色石化、化工新材料应用开发等方面产生制约,急需破解空间不足的难题。

  此外,宁波舟山港集疏运交通面临着港区后方配套空间严重不足,疏港通道、集散交通压力巨大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科学研判,合理统筹,对北仑港区、穿山港区、大榭港区发展采用存量挖潜、产业置换等方式腾挪空间;另一方面,还需在新一轮发展中增加国土空间配套,为“硬核港口”提供空间支撑。

相关新闻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