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宁波各区、县(市)2022年GDP数据浮出水面。鄞州以2734.78亿元的GDP,首次坐上浙江县域经济“头把交椅”,让不少宁波人骄傲了一把。
实际上除了鄞州外,宁波各区、县(市)全年表现亦有颇多亮点。“第一集团”鄞州、北仑、慈溪这三强GDP全部超过2500亿;镇海等6地增速超过全国平均(3.0%);宁海、江北、象山总量靠后,增速却都进入宁波前四。
我们关注县域,因为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但县域经济绝不是一县一域的经济,要将发展放到更高的坐标系中谋划推进,跳出县域看县域,以区域联动发展打造新增长极。
——就此而言,县域发展要“破圈”,都市经济要加速“破题”。
慈溪城市新景 慈溪市委宣传部供图
全省前八占3席
鄞州、北仑、慈溪是宁波经济的传统三强。
去年,三地GDP全部超过2500亿元,不但占据全省8个2000亿级区、县(市)的3席,且分别排1、3、5位,堪称当之无愧的尖子生。正是在这三强的有力牵引下,宁波全年GDP总量达到15704.3亿元,同比增长3.5%,稳固了全国第12的位次,争先进位势头看好。
如果说“千亿县”代表一个县域经济迈入了良性循环轨道,那迈上2000亿元则是另一个门槛。2000亿的GDP体量,超过了全国相当一部分的地级市。体量越大,再往上提升一步的难度显然也大。
慈溪制造业企业生产忙 慈溪市经信局供图
当科创型企业扎堆成长、成群成势,形成一片“防护林”,县域面对“风暴潮”自然从容。高新技术企业超1400家,宁波第一;累计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4198家,居全省第一;2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64家“小巨人”企业,全省首位。得益于这些企业的培育壮大,鄞州以占宁波约十二分之一的土地资源,创造了宁波逾六分之一以上的经济产值,登顶全省,当之无愧。
北仑以2630亿元的GDP总量位居全省第三,距余杭一步之遥。工业本就很强的北仑,大力发展包括绿色石化、汽车制造、智能装备、集成电路在内的高端制造业,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1169.2亿元,蝉联全省第一。此外,北仑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均居宁波首位。
作为全省县(市)领头羊,去年,慈溪面临外贸企业订单下滑等带来的多重压力,通过强有力的纾困,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盘。GDP2521.6亿元、增速2.3%的成绩单,为慈溪新一轮提质、提能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梯队“卡位战”
余姚第四,海曙第五,镇海第六,镇海与余姚差距不过100多亿元。“第二梯队”竞争激烈。
海曙工业互联网风生水起 海曙区全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全省“千亿县”的主力选手,余姚、海曙、镇海不论产业类型还是发展模式都颇具代表性。
度过行政区划调整的适应期之后,海曙综合实力大增。伴随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育提升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逐步构建,海曙经济呈现出不少新亮点。2022年,海曙GDP达到1501.27亿元,迈上新台阶。
镇海GDP增速达到5.9%,高居宁波第一。以近1400亿的体量来看,这个速度堪称喜人。临港产业起家的镇海,在“爬坡过坎、重塑优势”的关键期擦亮科创名片,区域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22年,镇海规上企业研发费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这两大指标双双居宁波第一。
领克汽车余姚工厂 余姚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老牌的全国百强县,余姚去年GDP达到1513.6亿,不过,领先海曙的优势仅剩10亿多。如何保持宁波“第二梯队”领跑位置?一开年,余姚便以一场“五赛五比”动员会擂响奋进战鼓。紧抓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等七项重点工作,余姚今年共安排重点项目188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
下一个“千亿县”
奉化907.3亿元、宁海900.7亿元。2022年,宁波“南三县”中的两县GDP双双突破900亿元,成为冲击下一个“千亿县”的“种子选手”。
奉化撤县设区后,发展红利逐渐显现。自2021年赶超宁海跃居宁波第七之后 ,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稳的主基调下,刚刚结束的奉化“两会”明确将加速动能大变革,加快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新年表现很值得期待。
宁海县渔光互补基地 宁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宁海一产、二产都有亮点,去年以900.7亿元的GDP体量保持宁波第八,但与奉化的差距微乎其微。今年,宁海谋划实施千亿投资工程,全速推进总投资超1500亿元的313个重点工程,争先进位信号明确。
值得一提的是,总量落后的江北(860.3亿)、象山(720.04亿元),增速是宁波前三。事实上,江北2021年就已成“黑马”,GDP同比增速达10.1%。新兴产业和三产服务业是江北的强项。去年,江北以超过4%的增速贡献了860.3亿的GDP。
体量小,就更要突出特色。围绕海洋这一禀赋资源,象山打造大平台、培育大产业、推进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居宁波第一、第二。
有个数据超亮眼,去年,象山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占全年GDP比重超30%。在象山,希诺亚、勤邦等一大批海洋生物科技、新材料领域“小巨人”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为当地更大力度经略海洋平添动能。
迈向都市经济
只有从数据这个“果”倒推出发展的“因”,县域发展才有清晰路径可循。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走出一条以县域经济为主导,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的发展之路。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经济优势逐渐淡化。如何破题?
慈溪环创公建群 慈溪市委宣传部供图
创新变革是唯一出路。创新是加速动能转换,变革则可破除制度障碍。榜单上表现亮眼的城市,无一不在创新发展、改革攻坚上力度惊人。
梳理近期宁波各区县(市)“两会”报告,关于创新、变革的表述比比皆是。海曙提出打造都市型科创城区,北仑则要以“创”开路、以“新”制胜。跃居“浙江第一区”的鄞州,更把科技创新看做跨越3000亿元大关的根本性动力。
发展需努力,更要抓机遇。县域经济突围,融入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发展是必由之路。伴随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通苏嘉甬高铁等国家级工程开建,包括慈溪在内的宁波各区县(市)融入周边大城市群的良机已来。
优商招商加速产业大焕新 海曙区全媒体中心供图
而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的大布局,更是下辖各县域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依凭。
瞄准“一流”目标,宁波开年便亮出创新、改革、开放三张“攻坚清单”,明确全年发展要点。
紧接着,一系列大动作陆续展开:宁波横跨多区域的创新大工程——甬江科创区揭牌,加快构建都市圈城际通道、推动余慈统筹和翠屏山中央公园规划建设、加快四明山区域和南翼地区发展、强化象山港区域发展统筹……
“2023版”大都市建设“施工图”已铺开,且看宁波十“县”如何“破圈”突围,迈向、融入都市经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