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运营至今,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电客车已经行驶近9年。为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近日1号线一期电客车开启大修,也标志着宁波轨道交通已具备电客车自主大修能力。大修采用车辆“轮休”模式,22列车依次推进,因此不会影响乘客坐车。
3月9日上午,天童庄车辆基地的架大修库内,在各班组工作人员紧密配合下,1号线首列大修车完成拆解作业。“大到整个箱体,小到一颗螺栓,一列车的零部件多达上万个。列车拆解完成后,一些达到使用年限或检测不合格的部件要进行维修或替换,大部分电气、机械类的部件要经过清洁、维护、探伤和测试等工序后才能重新组装。”车辆维修中心架大修车间总装工班工长陈磊指着正在拆卸的列车说,车辆再次上线前要像新车一样进行调试。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要求,电客车(即地铁列车)大修间隔不超过10年或160万车公里。“临近该限值时,需要进行全方位深度拆解检修。与列车的日常检修不同,大修意味着从内到外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与维修。”车辆维修中心架大修车间工程师李迎春介绍,大修后车辆稳定性将进一步改善,故障率随之降低,列车将以接近新车的整体性能重新投入运营。
目前,1号线首列大修车已经历列车预检、车顶设备拆卸、列车分解、部件下车等工序,正在进行空调、受电弓、牵引逆变器箱、辅助逆变器箱、车门和转向架等部件的维修工作。
根据任务安排,01008车作为首修试验车,在过程中将根据该车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文本和工艺流程进行验证及优化,还将进行工时、物料消耗统计等,预计为期5个月。随着工艺流程逐步优化,人员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之后每列车的大修时长将缩短至45个自然日,计划2025年底可完成1号线一期全部22列车的大修工作。
大修作为地铁车辆最高级别的修程,涉及众多复杂的核心技能。宁波也是我省第2个具备地铁列车自主大修能力的城市。
大修工作的开展是对技能人才的一次全面“大考”。为保证自主大修的顺利进行,宁波轨道交通运营分公司车辆维修中心结合既有项目架修经验,提前在人员培训、设备配置、物资预算、技术管理、工艺布局等方面精密部署,按计划充分落实了大修的各项准备工作。
至今,技术团队已自主研发便携式列车自动开关门试验装置、无线校线器装置等创新成果,部分成果已投入实际生产作业中或在全线网推广使用。此外,技术团队还开展了动态地图与IDU灯板功能快速检测装置开发,散热风机、大功率模块自主维修攻关。
下步,宁波轨道交通将在大修进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推进技术革新,进一步提升地铁列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为广大市民乘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绿色、便捷的乘坐体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