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29年寻家路!宁波救助小队:黄盖,我们带你回家

字体:
—2023—
03/27
09:13:36
2023-03-27 09:13:36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袁先鸣 滕华 林微微 通讯员胡铁燕 /文 记者杨辉 /摄

  3月23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唐庄村,一别往日寂静,来自宁波的救助小队,护送黄盖回乡,引来村民关注。

  29年前,黄盖离家。15年前,流浪至宁波,被热心市民发现送往救助站,告别颠沛流离。15年间,黄盖在宁波市民康医院进行治疗,并成为第一批被安置于宁波市社会福利院的“新宁波人”。

  他到底是谁,他的家在哪里?在关心爱护他的同时,宁波也从未放弃为他寻亲。近日,由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王萍、工会主席卓斌峰等4人组成的护送小队陪同黄盖,正式踏上回家之路……

  黄盖乘坐高铁返乡,宁波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一路护送。杨辉/摄

  他是谁?

  1994年,黄盖在一次与父亲的争执中离家出走,到2008年他在宁波被热心市民发现时,已经过去14年。如何来到宁波,都经历了什么,他从未提及。但那一年起,他的人生路每一步都变得清晰而踏实。

  “当时,他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无法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家庭信息。”卓斌峰是较早接触黄盖的工作人员之一,据他介绍,黄盖经诊断患有精神发育迟滞症,于是救助站将他送到宁波市民康医院治疗。2013年,医院确认病情稳定后,救助站委托宁波市社会福利院照料。

  至于为什么叫“黄盖”,卓斌峰回忆说,“2008年,黄盖在宁波被发现时,新版《三国演义》正在流行,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其间,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次为黄盖开展寻亲服务。最开始,他们根据口音猜测黄盖来自哪里,将他的照片发到各地的救助站寻求协查;无果后,对黄盖血样进行DNA鉴定,将信息多次发布至全国救助寻亲网;2020年5月,又委托市刑侦支队进行人脸比对,筛选身份信息……但这一切,均没有实现突破。

  转机出现在4个月前。2022年年底,一次聊天过程中,黄盖与宁波社会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说起了家乡,还在纸上写下了父母的姓名。

  “我们上网搜索了甘肃省陇南市唐庄村,没想到确有此地。”根据其提供的地址,救助站工作人员立马开始为黄盖重启寻亲工作。

  在初步确认后,工作人员辗转联系到唐庄村村支书宋继承,发送照片核对,村里回复黄盖疑似多年前失踪人口“陈小刚”。随即,当地公安采集并快递其疑似生母血样进行鉴定。2022年12月23日,宁波市司法鉴定中心出具鉴定书,鉴定结果支持唐庄村柏彩莲是黄盖的生物学母亲。

  如此,流浪宁波多年的黄盖,被确认就是甘肃陇南人陈小刚!

  黄盖的母亲柏彩莲拉着儿子的手。

  2800公里回家路

  家的方向,就是心之所向。黄盖回家之路,被正式提上日程。

  确认信息后,又一个难题出现在工作人员面前——黄盖在老家的户口已经被注销,家庭在当地又是特困户,回去后,黄盖能安顿得好吗?

  放不下心的宁波救助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奔赴甘肃。今年2月1日,卓斌峰与两名同事提前走访甘肃陇南,对接好当地的救助站。在确认黄盖返乡会得到照料和养护后,救助站才放心着手安排护送行程。

  回家的路,2800余公里。护送小队决定先坐高铁前往兰州,在兰州救助站,短暂停留一晚,第二天重新坐上前往陇南的动车。

  “这是谁,认识吗?”

  “这是俺妈,这是俺姐。”

  在高铁上,卓斌峰指着手机上村支书宋继承发来的照片,让黄盖辨认,他一眼认出了妈妈与姐姐。

  出发前,记者问黄盖想不想回家,他沉默许久,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头。在宁波生活多年,这里成了他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黄盖说自己最爱吃的菜是福利院里的花菜,平常生活里,他也交到了几个好友,甚至跟护理阿姨学会了几句宁波话。

  到达陇南后,黄盖在火车站外吃上了家乡的牛肉面,他拿起桌上的调料壶,“吃这个面,要加醋。”牛肉面冒着热气,黄盖三口两口,连汤也喝光。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唤起了家的记忆,黄盖和我们说起了他家里常做的洋芋和附近山头种的柏树。

  母亲为儿子铺好全新的床品。

  失散29年的相聚

  23日下午,陇南市徽县唐庄村里,黄盖的母亲柏彩莲翘首以盼,她身边围着不少人。有的是亲戚,有的是附近村民,听说黄盖被找到后,他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

  “长胖了!”见到儿子的第一眼,柏彩莲拉过儿子的手,反复摩挲,这位不善言辞的母亲看到如今白白胖胖的儿子,不禁湿了眼眶。

  村书记宋继承是黄盖的发小,看到他的第一眼,黄盖就叫出了这位老朋友的名字。宋继承告诉记者,柏彩莲得知儿子要回来,已经到村里找过他多次,询问黄盖什么时候回家。年近八十的老母亲,在家里已做好儿子爱吃的菜,床上已铺好全新的大红床单……对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而言,走失29年的儿子如今归家,是天大的喜事。

  得知黄盖要回来,看着他长大的邻居大姐也早早来到了现场。盯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黄盖,大姐眼里泛着泪光。“他走的时候才到我的肩膀,也很瘦,现在长高了,也长胖了,你们把他照顾得很好。”

  “铁肩担道义,全心为人民”,见到风尘仆仆赶来的宁波救助护送小队,唐庄村村委会向宁波市救助管理站送上了锦旗。不善言语的柏彩莲和黄盖,紧紧握住宁波救助工作人员的手,“谢谢,谢谢你们,宁波亲人……”

  几年前,黄盖成了第一批被安置于宁波市社会福利院的“新宁波人”,这次回到家乡,宁波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为他对接了当地民政部门,确保提供全面的救助保障。

  “护送黄盖回家,见到他们母子相聚,又一个家庭得以团圆,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王萍说,得益于救助站全力推进源头治理工作,才能有了这次将困难群体护送至家门口。

  为避免黄盖再次流浪,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做了详细的对接工作。即便将黄盖顺利送到家,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完全放下心来。“我们计划每半个月做一次信息回访,希望他在家乡能过得开心。”

  记者手记

  本次护送黄盖回家行程安排颇为曲折,我们跟随护送小组先从宁波出发抵达南京,再从南京转车前往兰州,停留一夜后,第二天一早又匆匆坐上前往陇南的动车,到陇南后,还要继续搭乘汽车。30余小时的路程,对救助站工作人员来说是常态。他们说,“只要能把人安全送到家中团圆,一切都值得。”

  2800公里回家路,出走近三十载。路程中,黄盖一直很安静,但相信他的内心一定翻滚沸腾。村支书告诉我们,黄盖家庭在当地是特困户,姐姐远嫁四川,目前家中只有一位78岁的母亲。宁波救助护送小队对黄盖后续的生活有所担忧,反复叮嘱,衔接好各方后才放心离开。

  温暖于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娘家人”的心细如发、体贴入微;也动情于黄盖和母亲在离别多年之后那双紧紧相握的手,惟愿他们能相守相伴共度余生。我们有幸全程见证并记录——团圆,这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救助;走失责任编辑:黄咏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3月23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唐庄村,一别往日寂静,来自宁波的救助小队,护送黄盖回乡,引来村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