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行为兑换成碳积分,在线上购物享受优惠;企业减排点亮融资绿灯……在衢州,减排降碳已融入到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其中复杂的数据核算、转换,纷繁的规则运营、管理,都由碳账户这一新时代基础设施完成。同时,碳账户“小账本”也释放了更多的绿色“大活力”。
“碳账户系统的建立,让企业真正尝到了降碳又增收的‘甜头’。”在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负责碳账户系统管理的工务部课长温华由衷地说。只见,温华习惯性地打开企业的“碳账户”,工厂里的水、电、天然气、蒸汽、原煤等碳排放数据一目了然。“在我们工厂里的电表、生产线等位置,安装着4000多个数据采集器,一旦某个节点的能耗超过预期,碳账户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提示。”
“表面看是碳排放的多与少,背后其实是一套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市碳账户体系建设专班负责人说,碳账户系统通过对碳排放数据的即时采集、核算等,一方面能精准监控相关领域的碳排放,同时帮助企业找到减排点,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自主绿色转型。今年以来,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通过碳账户系统精准找到减排点,及时调整低效生产线,通过技改、绿电介入、错峰用电等手段,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8293吨的同时,也收获了28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而在衢州市柯城区华墅乡刘坂村,村里的生活垃圾成了“香饽饽”。“精细分类、可二次利用的垃圾,通过环境有限公司的回收,就成了个人减碳环保金和碳积分。”村党支部书记郑曼古告诉记者,自2021年12月开展碳账户“零废生活”数字化应用场景试运行以来,不仅让村里每月减少4.5吨垃圾处理量,也让村民爱上绿色生活。“家里的玻璃瓶、旧衣服、旧家电、纸板等垃圾都可以通过‘虎哥’回收,同步形成环保金和碳积分,日常的厨余垃圾等干、湿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获取村里的积分。”村民郑耀林告诉记者,这一政策激励,让村民们都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减碳行为中来。
去年以来,衢州在全国率先探索碳账户体系建设,制定出台《衢州市碳账户应用场景建设方案》等标准体系,通过在规上企业生产线安装能耗采集器等方式,对各类社会主体碳行为进行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形成“碳画像”“碳信用”“碳资产”,积极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我市碳账户已覆盖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林业碳汇共7大领域。目前,我市已建成各类社会主体碳账户239.6万个。其中,规上企业覆盖率达100%。
小小碳账户,锚定绿色发展大局。数据显示,依托碳账户,今年全市从521家低效高耗企业中调整出9.27万吨标煤,用于支持630家优质企业。同时,我市开发了“工业减碳贷”等55款低碳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碳金融贷款533余亿元。
“在推进碳账户迭代升级中,新机遇、新动能不断涌现。”市碳账户体系建设专班负责人说,下一步,他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双碳”实现路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