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诸暨种粮高手走进漓渚镇,废弃矿变身亩产千斤稻田
2016年10月31日 09:34:07 来源: 绍兴网 见习记者 陈松 

  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 柯桥区漓渚镇是花木之乡,全镇的农田、山地基本用于花木种植。但今年,漓渚镇洞桥村的村民却吃上了自家农田里的大米。这块农田在半山腰上,由一处名叫大岙采石场的废弃矿山复垦出来,面积达120亩。

  废弃矿址里种水稻,听起来很新鲜,做起来很冒险。去年底,洞桥村广发“英雄帖”招募种粮高手,村里没人敢接,最终诸暨农民王朝阳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功种出亩产千斤的水稻。

  艰难的复垦之路

  10月底,晚稻收割已结束,农田里只剩下秸秆整齐地倒伏着。

  一年前,这个叫“大岙采石场”的地方,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块种田的地方:地面高低不平,石块、塘渣太多,盛不住水。要把这里改造成农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宣传出去没人敢种。王朝阳是我们特地邀请过来的专家。”洞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志祥说,王朝阳有着20多年的种粮经验,是诸暨某植保监测点的工作人员,曾参与过6年省级示范方的种植。

  复垦第一步,就是要清理塘渣,平整土地。王朝阳叫来十多台挖机,连日不停地工作了数月。紧接着又砌筑了挡土墙,开挖水渠,铺设了一条1000米长的管道,从山脚的漓渚江抽水上来,用于灌溉。

  之后,王朝阳又对土地进行了二次修整,施了50吨有机肥。后来经柯桥区国土局有关部门检验,这块耕地的质量等级评定为5级。“我们从平整度、有机质、土壤酸碱度、灌溉能力等各指标综合评定,这块耕地改造得非常不错。”国土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柯桥区最好的土地质量等级也才4级。

  遭遇台风,挺了过来

  今年5月18日,第一批水稻种子“嘉禾218”播了下去。

  给稻田灌水时,王朝阳有些担心。漏斗似的矿址虽然填平了,但能不能兜住水还很难说。如果水兜不住,不仅2.5万元肥料投资“打水漂”,前期所有努力都要泡汤。

  好在第二次灌水时,泥土沉降,兜住了水。过了这个坎,接下来的工作本应顺顺当当,可万万没想到,9月30日偏偏遇上了台风“鲶鱼”。稻田三面环山,唯有一个缺口,正好是台风的入口。那时正值水稻成熟期,沉甸甸的稻谷将稻杆压弯了腰,大风天气最容易倒伏。

  倒伏意味着什么?减产。在机械化收割过程中,倒伏的水稻容易被收割机忽略。“种田就是这样,看天吃饭。”王朝阳遗憾地说,倒伏的稻田差不多有七八十亩。

  尽管上了政策保险(种植20亩以上的水稻,受到台风影响,造成绝收的,可获赔1000元/亩;20%以上损失的,经过定损后按实际情况赔付),但他还是对产量耿耿于怀:“没台风的话,亩产可以到550公斤,现在是500公斤。”

  “‘嘉禾218’是普通品种。在废弃矿址上第一次种水稻亩产就上千斤,已经能达到常规农田的产量水平了,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柯桥区农技站相关负责人说。

  村民每人分到15公斤大米

  今年10月,水稻收割后,洞桥村村民每人收到了15公斤大米的福利。废弃矿址有了好出路,村里没有一个人不竖起大拇指点赞的。

  原先,这个废弃矿址晴天灰尘漫天,雨天道路泥泞。由于长时间废弃,这里还成了垃圾场,建筑垃圾堆积如山。

  如今,水稻试种成功,不光洞桥村的村民有米吃,附近村的村民也都来买。稻田边上建了储藏大米的仓库,一袋袋10公斤、15公斤、25公斤的大米整齐地码放着。“不愁销路。”王朝阳说,现在还剩一半左右,大概能卖到过年。明年打算改种杂交水稻,预计产量能更高。


标签: 诸暨;稻田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