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3日讯 “比祖祖辈辈用了上百年的老式锄头省心好用!”昨天,柯桥区王坛镇青坛村张阿牛大爷一边掘马鞭笋,一边夸赞手里的新锄头。他对记者说,用了快两个多月,刀身从没脱落。
这把新锄头,是张大爷从青坛村一家农资店花了几十元钱买的。与锄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家里有条锄三四把,但张大爷还是愿意为它掏钱,这把新锄头,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一眼看到它时,我就注意到它跟老式条锄不一样。”张大爷饶有兴致地举起新锄头,指着锄柄插入口对记者说,“它看上去像个中空的圆柱,其实,下窄上宽,把锄柄死死抱住。”
就是这个小小改进,让这把条锄卖到全省各地,还供不应求。研制锄头的人是柯桥区湖塘街道陌坞村的一位农民,叫胡阿寿。
“玩着玩着就钻进去了。”胡阿寿拿出一把老式条锄刀身对记者说,从我爷爷开始,一直就用它。今年初,他上山去挖毛笋,没掘几下,刀身就掉了。“现在上山的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锄头不好使,是件糟心事。”他说,虽然可以重新安装,但费时费力。他就想,自己设计一把好用的。
生于1952年的胡阿寿是当地知名的越塑家,善画画,又精通雕塑。说干就干,他找来木头,刻模型,边雕边试,试出一个合理结构后,请铁匠定制。不料,从柯桥跑到上虞、萧山,没有铁匠愿意干,都说“太难”。一个铁匠答应了,结果成本费就要100元。
“这么贵,农民怎么买得起?”胡阿寿一边优化设计方案,一边从材料上动脑筋,将原材料由铁换成钢,工艺由人工打造换成锻造。绍兴找不到合适的锻造加工点,他就跑到江西找到一家农具厂,最终,双方合作把新产品做了出来。
新锄头到底管不管用呢?胡阿寿把一批新式锄头送进乡村农资点,请农民试用,觉得好再付钱,结果,一个月后锄头卖光了。“比老锄头好用,还便宜了近10块钱。”张阿牛说。
胡阿寿还到柯桥区农林局毛遂自荐。一位热心的干部建议他放在餐厅,让农技专家看看。结果,大伙纷纷购买。胡阿寿临时调来一批锄头,也卖到脱销。
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老胡的新锄头已申请了国家专利。目前,不光绍兴客户,连安吉客户也打电话来咨询、购买。越城区一家新技术研究院闻讯后,赶来与老胡合作,一起开拓市场。虽然上市不到3个月,老胡的锄头已经卖出500多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