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椒江七条河30多年来首次“清肠扩肚”
11公里的河道,共清理出5万方淤泥
2016年11月08日 10:44:57 来源: 台州晚报 记者 高波

  

  浙江在线11月8日讯 在地图上找到椒江农场,是东海边的南北向的一块狭长地带,而同向而流的七条河几乎覆盖了农场全域,是农场范围内影响最大的河流,没有之一。原本该算农场“母亲河”的七条河,早在几年前却成了农场废料、污水的排放去处。所幸,记者前去看到的七条河,河中水质虽说不上碧清,却也干净自然,岸边绿树成林,这正是近年来农场着力治水的结果。

  沿河工农业污染并进,让七条河不堪重负

  七条河是椒江区级河道,承担着蓄水、排水、航运等任务,全域长11公里,其中7.4公里属于椒江农场管辖。

  顾名思义,农场的主业是搞农业生产,拥有近5平方公里的椒江农场,自然少不了农业垃圾的产出。农场五水共治办主任黄平介绍,实际上农业污染也蛮厉害,2014年之前,辖区有3家养猪场,多家养鸭场,和人一样,这么多禽畜都要吃喝拉撒,所排废物,基本上进了七条河。

  或许有人会问,禽畜养殖要排污水废料,种植业总没有污染吧?答案也是否定的。黄平告诉记者,且不说看不见的化肥农药,菜农在收拾蔬菜时,枯枝烂叶基本也是倒入河道,成了七条河的污染源之一。

  除了农业,七条河流域还有多家工业企业,包括塑料、铸造、金属表面处理等企业,在没有达标的环保处理之前,也都是七条河的污染源。

  不达标养殖场一律关停,“幸存者”须零排放

  椒江农场管辖的建设村位于七条河上游,村里的三甲街道七塘畜牧场,就挨着七条河而建,它是农场剩下的唯一一个养猪场,其余两个排放不达标的养猪场都已关停。

  养猪场的负责人叫王应明,曾是企业下岗员工。但如果王应明出现在其他地方,拾掇得干净大方的样子,让记者难以想象她管理着一个存栏一千五六百头猪的养猪场。“因为我父亲的原因,我虽然爱干净,但对养猪一点儿也不排斥。”王应明说。

  在养猪场内参观,里头有个“后花园”,看了边上信息牌上的介绍,才知花园下方是沼气池。王应明介绍,沼气池的原料便是猪的排泄物,先用机器进行干湿分离,干的猪粪可是菜农们抢手的肥料;而液态废弃物经过再处理后,则供给隔壁邻居当作农业用肥,几乎也是供不应求。

  七塘养殖场所谓的“隔壁邻居”并不是指七条河,而是指隔着一道田垄的金超果蔬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蔬菜大棚里的滴管系统,正是从养猪场牵引而来,而养猪场边上的七条河沿岸,则找不到任何排污口,也闻不到任何异味。

  王应明介绍,整个养猪场的环保投资,花了130多万元。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头生猪收益2000元来算,七塘养猪场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算起来得有五六百头猪的收益花在环保上面。

  迎来30多年首次清淤,河岸植树上万株

  黄平介绍,除了在关停、整改养殖场上做功夫,在区政府的支持下,辖区内对排污工业企业的关停也是不遗余力,目前七条河流域内7家排污企业,5家餐饮企业都已关停。

  光靠整顿还不够,要保持河道环境,还需要持续治理。

  “我1983年参加工作,守着这条河30多年了。”黄平回忆,“五水共治以来,七条河终于迎来第一次清淤。”11公里的七条河,共清理出5万方淤泥,目前七条河清淤工作已接近尾声,预计11月底将处理结束。而与之对应,河道保洁也从要求的每天8小时延长到10小时动态保洁。

  此外,河道沿岸的生态,还需要自然去净化。从2015年至今,七条河沿岸增加1万多株绿化树木,包括桉树、水杉、木麻黄等树种。据了解,为了保证树木成活率,植树工程承包费须得看护树木三年以上,确保树木成活之后,才能收到工程款。


标签: 椒江;治水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