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2日讯 “这是一起典型的‘小火酿大灾’的事故。非常常见的浙南地区通天房形式,在失火后,火势迅速蔓延。用来防盗的防盗窗竟然阻碍了租住在二楼的夫妇俩的逃生路。”6月5日凌晨5时57分,乐清市北白象镇一出租房发生一起火灾,租住在民房二楼的一对夫妇遇难。为避免类似事故发生,6月17日上午,乐清消防组织周边辖区出租房和合用场所隐患较为突出的业主代表和网格员等近50人在火灾发生地召开现场警示会,以案说法。
重返现场 大火瞬间吞没楼梯间
当天上午9时许,在消防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与会人员参观了乐清市北白象镇银行南路51号的这一火灾现场。事故现场拉着警戒线,堆放着餐桌椅,已是一片狼藉,卷帘门也已经部分熏黑。
记者了解到,银行南路是北白象重要商业街,全程约1公里,有100多家店铺。事发出租房是单间钢筋混凝土楼房,三层为房东自住,二层出租。起火地点为一楼楼梯间。据悉,罹难的夫妇俩今年32岁,乐清市大荆镇人。透过缝隙可以看到火灾现场,据介绍当时火势并不猛烈。但是为什么会导致租住在二楼的夫妇俩丧生呢?
乐清公安消防局参谋郑栿介绍说,火灾现场过火面积约为40平方米,集中在楼梯间和二楼靠东房间(即夫妇俩租住位置)。“事故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据我们初步调查,疑为存放在楼梯间的液化石油气泄漏,接触到火花后,随即引燃周围可燃物,并发生爆燃。”由于楼梯间的门不是防火门,且楼梯间通道也没有做防火分隔。加上事发民房,中间是楼梯,四周是房间,属于浙南地区典型的“通天房”,上下楼的唯一通道就只有中间一通到顶的楼梯。这样的构造就像个巨大的烟囱,从底部到顶部具有流畅的流通空间,低楼层一旦发生火灾,高温烟气能迅速沿着楼梯迅速向上扩散,火或烟雾会在10秒内将全楼唯一的逃生通道吞没。
事故剖析 防盗窗挡住了逃生路
郑栿介绍说,“除了楼梯通道外,低楼层的窗户也是应急逃生通道之一,但防盗窗挡住了夫妇俩的逃生路。”一楼着火后,该民房唯一的楼梯通道已经被高温烟气笼罩,难以通过。由于夫妇俩居住的房间并没有阳台,火势迅速蔓延。消防人员在清理火场时发现,两名遇难者恰好都倒在了窗户边。“如果没有安装防盗窗,或者防盗窗有逃生小门,或许他们俩就能逃出去。”而同样居住在二楼西侧房间的一名住户,因有楼道和房门缓冲,依靠强力破拆防盗窗和周边群众的帮助,成功逃生。
此外,消防人员随后对事故现场周边进行走访了解,发现起火建筑的四周住房,多为“通天房”,而绝大多数都安装了类似的防盗窗。“‘通天房’一旦失火,低楼层的窗户可能就是最后的逃生机会。安装了防盗窗后,被困群众就不能通过这个通道逃生了。”
事发后,周边不少住户和商户主动拆除了防盗窗。一名开饭摊的何女士表示,事后,她便花了3万多元对厨房隔断进行改造,并对裸露在外的电线全部安装了PVC套管,还在楼道装了一扇防火门。
“火不大,竟然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附近居民许先生在参观过现场后表示,此次现场会对他教育蛮大,回去后,他会抓紧改造出租房,不能为了几个钱,就疏忽了。
消防部门提醒,若居民家中非要装防盗窗,那也一定要记得预留一扇小门(一般只可容纳一人进出,且设置在防盗窗底部),“火灾时能否顺利逃生就全靠它了。”这扇小门平时可以锁着,但钥匙一定要记得藏在附近隐蔽的地方,这便于火灾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可迅速打开逃生。防盗窗上这样的“逃生门”,对3层以上的居民建筑尤为重要,一旦半夜1楼发生火灾,楼梯很可能已被烟火封死,2楼以上无法通过楼梯逃生时,它将成为逃生的重要通道。
创新办法 强化管理居住出租房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城乡接合部存在着大量“通天房”。一方面“通天房”单一直通楼顶的楼梯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另一方面,“通天房”还可能存在着房龄久、线路老化等问题。对此,乐清消防除了召开火灾事故现场会,以案说法外,还在柳市等地实行了居住出租房准入登记制度和建立电瓶车集中充电点,闯出了火灾防控新路子。
在柳市镇方斗岩村,电子屏幕在滚动播放着宣传消防安全标语及隐患整治举措等,很多出租房的墙上贴着消防知识宣传资料。在主要道路的店面都贴有柳市镇出租房登记证,上面写有房东、驻村干部、社区民警等主要负责人员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店内也会配备基本的消防设施。
据乐清公安消防局局长陈银雷介绍,从去年5月起,柳市就试点实行居住出租房准入登记制度。各村居开展了居住出租房排查登记,严格落实“房东申报、资质证明、村居验收、社区审核”的流程,挨家挨户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发放居住出租房准入登记证。如果出租房不具备登记条件,将督促限期整改,逾期未落实整改的,取消居住出租房登记;规定时间内未取得居住出租房登记证的,将采取停电措施,情节严重者将进行拘留。
此外,乐清消防联合多个部门还针对因电瓶车充电问题导致火灾事故多发的态势,推广建立电瓶车集中充电点,极大地降低了周边居住出租房因电瓶车违规充电引发火灾的机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