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物——
章碧鸿 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孔建强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这是一句调侃:“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在中国,第二在河北,第三在唐山”。
这是一个事实:中国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笔尖上的钢珠仍需大量进口。
前者戳中了我国经济的软肋,后者引人深思:在产能过剩、钢铁卖白菜价的形势下,为何连一个小小的圆珠笔钢珠都生产不了?
某种意义上,这个 “圆珠笔之问”更是“中国制造业之问”。专家指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
这个瓶颈怎么破?来看两位浙商的思考。
老老实实搞好研发
记者:多年来,杭汽轮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企业也得以发展壮大,甚至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但另一方面,在许多重大装备的核心技术上,我们仍然受制于人。这样的反差意味着什么?
孔建强:客观地说,不仅是杭汽轮,国内在重大装备制造领域,这几十年来都是跟随者,也就是看别人怎么做,然后模仿。这是由我们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你在这个领域没有基础,要想短时间内把这个产业做起来,只有如此。事实上,通过模仿和学习,这几十年我们才在重大装备制造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从规模上论,已经很大了。主要的问题在于大而不强。
想要由大变强,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走自主创新的路,老老实实搞研发。但是,由于过去几十年,我们习惯了走别人走过的路,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不多,路径依赖太强了,导致我们很多企业在思想上还没转过弯来。毕竟,做一个跟随者要容易得多。
记者:美力科技现在是全国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从一个手工作坊做到行业领先。都说万事开头难,你是怎么“开头”的?
章碧鸿:我们从事的行业虽然不是重大装备,只是制造一只小小的弹簧,但美力科技的成长之路也是从学习、模仿开始的。2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出来闯荡天下的小青年,作坊从3个工人起步,那时根本不知道弹簧分这么多种,只是买回一只最常见的去琢磨。后来企业越做越大,老是模仿人家的产品,非常被动,而且利润也很低,这才逼着自主研发。
坚持科技创新,自主研发,路就越走越顺了。目前,全世界弹簧钢有八个发明专利,其中一个就是“美力弹簧”新发明的,用这种钢制造的弹簧,缩放100万次都不会断裂,远远超出30万次的平均水平。
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记者:身为制笔大国,我们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钢珠却需要进口,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这反映出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什么问题?
孔建强:这反映出我们国家在一些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体系缺失。当前,中国的创新已从模仿组装全面转向自主创新阶段,我们跟对手已经越来越接近,没有多少可模仿的了,所以重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体系是我们必过之坎。这个坎不迈过去,就难以成为制造业强国。
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
这一点在燃气轮机的研发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高科技的载体,燃气轮机代表了多理论学科和多工程领域发展的综合水平,其研发、制造涉及许多产业,比如基础研究、新材料、新工艺、特种加工设备等。如果这些领域的研发能力跟不上,自然会拖累燃气轮机的研发。
章碧鸿:关键共性技术包括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对自身行业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尤为重要,譬如美力科技面临国际上高端弹簧钢材逐步被日企垄断,在美力之前全世界有八个关于弹簧钢的专利,目前我们已经申报了三项弹簧钢发明专利,在产品的高强度、抗冲击、耐低温、节能环保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ML1900弹簧钢荣获2014年度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弹簧行业自主创新优秀新产品特等奖。
搞基础须坐冷板凳
记者:我们都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实际上,很多企业也在抱怨,在一些领域因为基础研究薄弱,企业被迫什么都得自己做。这方面的缺失,怎么去弥补?
孔建强:企业的抱怨是因为国家层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缺失,进而影响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发挥。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工程应用笼统地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不尽合理,在不同的研发阶段应该是以不同的主体为主。
还是以燃气轮机为例,因为它涉及许多行业,一个装备制造企业不可能、也没必要自己做这么多事情,这就需要上下游产业密切配合,协同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最近联合多家单位成立了燃气涡轮机械产业技术联盟。燃气涡轮机械产业技术联盟将建设成以国家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跨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整合行业科技资源,融通行业的技术研发,组织瓶颈技术创新攻关,加快研究成果共享与转化,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燃气涡轮机械产业整体升级。
章碧鸿:我非常认同华为的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说的一段话——“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走在基础科学进步的大道上的。而且基础科学的发展,是要耐得住寂寞的,板凳不仅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美力科技经过26年的技术积淀,主要的体会是专注、专业、专家,以一辈子做好一个产品为理念,将专家文化深入人心,如果没有这样的理念,在关键性技术上的研究是无法实现的。
我一个月前曾去华为学习,华为公司给全世界100多所大学捐款而不求其它回报,只要这些大学的研发人员关注华为的最新专利及科研成果。这是一家伟大企业“炸开金字塔尖,开放地吸取宇宙能量”,以求天人合一的大度大智大境界。华为的创新不仅仅是华为研发团队的创新,而是借全世界的资源为我所用。
科研体制亟待改革
记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量需要转化的成果?既然不能直接在生产中使用,为什么还要大量研发?
孔建强:高校和科研机构曾是科研的主体,部分科研是与市场脱节的,研究方向的指挥棒不在市场,而在政府的课题等。从这个角度讲,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实质是研发与生产脱节的体制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之所以长期不高,原因在于研发与生产相分离,大量研发成果包括技术、专利等只停留在理论和初试阶段,未能在生产中推广使用。为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成果,企业还要进行一系列后续开发,特别是工艺技术。
章碧鸿: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也存在严重的科研与产业脱节问题,由国家立项支持的研究成果属于国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并无权利和责任处置。后来,美国通过一项法案,将技术持有人从国家这个虚化的所有人落实到了大学。同时,该法案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美国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对提升美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