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一张网承载的使命——写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两周年之际
2016年06月23日 02:56:0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6月23日讯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引领中国电子政务乃至政府治理转型的发展方向。

  其实,早在2014年6月,浙江政务服务网就上线了,到今年6月25日,这张网就满两周岁。

  历经两年的持续运营和不断迭代,浙江政务服务网已经成为我省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抓手。今年,这张网在全国率先向村一级延伸,基层百姓、企业办事只需上“一张网”,进“一个门”。

  探寻这张网如何织就,脱不开这四个关键词:融合、服务、开放、法治。

  融合——化学反应

  “互联网+政务服务”,聚焦的是政府治理现代化,体现的是互联网对传统政务活动的拓展和延伸。

  这是省委、省政府深思熟虑后的决策。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建设‘四张清单一张网’,是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一个切入口。要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用这根杠杆撬动政府自身改革。”

  梳理这张网的“前世今生”,不难发现,建设“一张网”的动因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而背后的考量,则是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再创浙江体制机制新优势。省长李强主抓这项改革,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亲自谋划、靠前部署。他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纵向撬动政府自身改革,横向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与民间活力的‘加法’”,将浙江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

  经过近两年的运营完善,浙江政务服务网已形成功能清晰的“2+4”板块。“2”即个人办事、法人办事两个主体板块,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口径汇聚和菜单式管理,并按主题与部门分别归类。以“个人办事”板块为例,只要登录网站,动动鼠标,就能办理户籍、教育、就业、住房等个人业务。

  “4”即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数据开放四个专项板块,从政府治理的不同维度展现内容。以行政审批这一板块为例,它体现网上行权的功能。除提供40余万项办事服务项目的服务指南,还有1万余名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限内答复公众疑问。

  这些板块通过“互联网+公共管理”“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公共政策”等环节,实现了权力事项集中进驻、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四个集中”,在网上初步形成了公平、高效、透明的政务生态系统。

  从中不难看出,这张网的设计者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有着深刻洞见:“互联网+”中的加号,绝非算术层面的相加,而是有着乘数甚或指数效应的叠加,所起的也不是堆积性的物理反应,而是基于融合与创新的化学反应。

  专家认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蕴涵了“互联网+”融合思维:“互联网+”是一种信息能源,在政务系统、社会系统和产业系统中时时刻刻流动。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建设思路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服务——用户至上

  浙江政务服务网开通的第二天,网站的设计者给网民发了第一封公开信,其中有两句话:“眼下的我们,其实也有几分不安。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还是小学生,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而广大网民是最好的老师。”

  时隔两年,这句话并未过时。“我们对这张网服务功能的欠缺、用户体验的短板诚惶诚恐,也深感优化升级的迫切性。”网站设计者如是说。这种紧迫感源自他们对新形势的认知:当下,互联网环境日益开放,公众需求和对政府的期待给政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

  浙江政务服务网的主旨是:“服务零距离,办事一站通”。办网之初,需求导向就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在网上办一个朝南坐的‘衙门’,必须眼睛向下,努力对接企业、公众的现实需要,让‘民本’两个大字渗透办网的各个环节。”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站设计者深入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服务对象、群体特征、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发掘其与传统政务的本质区别,找到自身的内在属性、衍生规律和主要特征。

  在前端,着力打造建设集约、服务集聚的“政务超市”。在全国首倡并推进省市县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群众、企业办事上“一张网”,进“一个门”;在后台,致力于形成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智慧政府”。

  用户至上的理念还体现在“售后服务”上。浙江政务服务网被称为“政务淘宝网”,是省市县所有政府部门大汇聚的服务门户,各级行政机关好比在淘宝网开店,谁的服务好、效率高,就容易比较。在风格上也汲取了淘宝精髓——政府办不好事可给差评。

  不仅如此,浙江政务服务网还极力“开门办网”,将功能的触角往外延伸,全面进驻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平台,10多项便民服务出现在两大平台的“城市服务”功能里。

  开放——打破孤岛

  “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明的胸襟、更加开放的行动,不能缺少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开放和共享,离开这些,所谓的政府大数据资源就是空谈。

  去年9月,浙江政务服务网“数据开放”专题网站正式上线,原本藏在政府机关抽屉里的数据,通过互联网开放,供访问、下载。这些数据包括身份户籍、社保、婚育、纳税等与浙江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攸关的基础信息,企业、组织机构的登记、资质、信用信息及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中积累的信息。

  其实早在浙江政务服务网筹备开始,直到现在,这些数据逐步从我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机房出发,通过一条层层加密设防的管道专线,被转移到“云平台”。这场数据大迁徙,背后实际是一场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政府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的“互联网+政务服务”革命。

  通过数据开放和信息共享,部门业务数据、web数据等多类型、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资源得以整合汇聚,单一信息资源转变为复合信息资源。由此带来的改变是,政府服务的水平大为提升:从提供碎片化服务向集中式服务转变,从提供通用信息服务向个性化定制服务转变。

  较为典型的是教育领域大数据的应用。去年11月和今年4月,浙江59万高中学子在经历学考、选考之后,都拿到了一份个性化定制的成绩诊断报告——精确到每种大题型。成绩单的另一部分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大数据开出的成绩“诊断”信息。

  浙江对数据开放的力度很大。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级部门带头,一律不再保留原先的网上办事窗口,切实打造全省政务服务“单一入口”,消除“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弊端,让老百姓像淘宝网购那样,享有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

  法治——透明规范

  “互联网+”背景下,政务服务将全面触网,各种审批程序从线下搬到线上,不同政务部门的业务协同全面开展,数据共享交换碰撞成为常态,部门信息、个人隐私乃至一些敏感信息对安全的要求更高,“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安全保驾护航。

  迄今为止,我国没有针对数据开放的专门法律。近两年,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出台《浙江政务服务网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管理办法》。它们以内部管理办法形式,规定政务服务网信息资源共享应当遵循“义务提供、无偿共享”原则。

  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对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诉求与日俱增,对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有了更多期待。“一张网”的设计就包含了这种思路。

  去年6月,浙江政务服务网向全省人民推出“简政建言”征集活动,以交通治堵、简政放权等主题,相继推出网上调查、意见征询等活动,推进改革从“给群众端菜”向“让群众点菜”转变。

  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明确要求“决策最终决定,除依法不公开的外,应当通过政务服务网以及其他途径公布,便于公众知晓和查询”。

  “各级政务部门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既要切实保障公众在参与社会管理、享受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合法利益,又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省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标签: 互联网+;政务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