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樟友
浙江在线9月4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蒋慎敏 华炜/文 徐彦/摄)自从悉尼奥运会红双喜首次成为奥运指定供应商以来,每一届奥运会,国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一枚来自中国智造的“金牌”。
在这一届的里约奥运会上,国产品牌更是密集出镜,这其中少不了浙江智造、杭州智造。
翻开这份智造名单,你会发现,有一只低调的“华鹰”——浙江华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经连续四届成为奥运指定供应商。华鹰专注的领域,是国人们并不算熟悉的赛艇。
从无到有、一手打造出这个如今全球赛艇行业“航母”的,是一位生在解放前、长在新时代、迎着改革春风下海的杭州富阳老木匠——熊樟友。
工匠精神
贯穿始终
如今年近七旬的熊樟友,依旧行走如风,喜欢穿着和工人们一样的制服,每天雷打不动地去车间,亲自动手尝试新的制作技术,甚至依旧会手把手地指导厂里的小伙子们。
熊樟友和华鹰的故事说不完,但贯穿始终的一条,就是被熊樟友认为是最基本的工匠精神。
上世纪80年代,从木匠到富阳造船厂的员工,又到下海干个体户,熊樟友瞄准了一个在西湖意外得见的产品——赛艇。那时,赛艇在国内并不多见,更别提制造工艺了。熊樟友无奈,只能仿照一家德国老厂的赛艇。
“技术没人家好,但你做工肯定不能跟人家有太大差距。毕竟这个是比赛用的。”从创办华鹰开始,熊樟友做得最多的就是默默“宅”在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制造赛艇。
赛艇的制作十分依赖一线工人的手艺,无论运用了什么新技术,最终产品的好坏,还得看匠师们。正是这份用心,让华鹰在国内迅速成为行业领头羊,也让被仿照的德国老厂感到了威胁,更让华鹰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从模仿到超越
十年磨一剑
1994年,熊樟友带着赛艇到美国参展,引来了德国老厂的投诉,也迎来了当时国际赛联器材委员会主席、国际造艇大师、德国人克劳斯。
“那时,我们不太懂知识产权。”心直口快的熊樟友当场就和克劳斯喊起了冤。
熊樟友说,当时中国赛艇制造处于起步阶段,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华鹰是无心犯错。
其实克劳斯一直希望在全球推广赛艇工艺,推广赛艇运动。熊樟友当场邀请克劳斯赴华,克劳斯答应了。
华鹰的产业升级随之而来。然而这其中,华鹰对于人才的重视和魄力,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学到的。
克劳斯来华后,要求将现有6条生产线砍掉5条。此时,为生产线建设已投入了数百万元,但熊樟友一口答应下来,说砍就砍。克劳斯还建议,先专注研发。熊樟友说到做到,投入3000万元研发经费,聘请了一个半数是老外的“多国部队”研发团队。
就这样,华鹰再度沉寂,“磨剑”了十多年,2004年,它一举打入雅典奥运会。
技术研发
“智造”的底气所在
“第一次参加国际展览时,我们比那家德国老厂技术上差了至少10年,我们还在用木头,人家已经在用复合材料。”
如今,多数国际大厂、老厂还在使用航空材料,华鹰已经开始使用航天材料。华鹰的赛艇更是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自动排水系统,让赛艇无论面临怎样的暴雨,都能迅速排空船舱内的积水。
四届奥运会过去了,如今熊樟友能拍着胸脯说,下一届奥运会,肯定还是我们入选。无它,技术给“智造”带来了信心。
对比熊樟友最早模仿那家百年老厂,华鹰从技术落后至少10年,售价只有人家1/4,到现在技术基本全面超越,价格仍低于人家5%。技超质优价廉,这样的“套路”,正是华鹰“霸占”奥运会的根本原因。
“里约的使用数据陆续传回来了,我们将分析后再做改进。好几项新技术已经在开发了,到时候东京奥运会就能看到。”揣着几个“秘密武器”,熊樟友对下一届奥运信心满满。
即便这过程中,还给华鹰带来了新的对手——目前国内能与华鹰一争高下的3家赛艇制造商,创始人都出自华鹰门下。
对此,熊樟友反而十分开心:“正是有了国内的竞争,才促使我们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才能让我们的杭州‘智造’,不断地追赶、领先全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