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白丽媛 通讯员 林仁状 黎彦)山水西湖、潇洒桐庐、烟雨西塘、云上丽水……之江大地处处绿意盎然,如诗如画。这看得见的美景背后,有一张看不见的“智慧网络”正在徐徐打开,向浙江全域不断延伸,由点成面,谱写出绿色富饶、旅游富民的美妙乐章,更赋予游客服务、景区管理乃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动能。
数据共建共享
开启“智旅”时代
今年国庆长假,杭州游客赵女士一家驾车来到千岛湖,刚进高速收费站,就收到了一本由当地旅游部门赠送的《千岛湖旅游指南》。赵女士拿起手机,扫了扫指南上的二维码,就立马看到了城区各停车点车位的实时动态信息,附近有多少车位、已停多少车辆、剩余多少空位等一目了然。
赵女士还发现,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指南上的“语音导游助手”二维码,就可以查看各个开放岛屿的信息、听语音解说,查看360度电子地图,甚至还可以从“千岛湖旅游”微信公众号上直接进入“湖区地图”,享受3D地图带来的仿真自助游览导引。
赵女士在千岛湖的体验,只是近年来我省加快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浙江旅游,游客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购票、订餐、找房、导航……都能通过互联网解决。越来越多的游客享受到方便、快捷、精彩的智慧旅游新体验。
今年4月,浙江省旅游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亮屏,该平台依托省电子政务云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对景区重点部位视频、全省旅游资源分布、行业运行分析等进行可视化展示,来自全省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正一点一滴汇入全省旅游大数据平台,为浙江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据省旅游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该平台可以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旅游景区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深化全省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游客的便捷度、舒适度与满意度。
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景区、度假区基本实现了网络覆盖,旅游产品基本实现了电子商务化,90%以上的旅游企业建立了官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营销平台,初步实现旅游产业数据化监测。浙江旅游大数据平台已收录全省范围内A级景区514家、星级酒店1168家、农家乐1749家、旅行社2297家、特色餐饮902家……
目前,各设区市还在联合建设开放的旅游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实现旅游数据共建共享。
国庆黄金周已让人们感受到了旅游大数据的威力。在台州,天台景区通过智慧测算,解决了游客过多导致购票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在德清,智慧交通系统衔接杭州余杭,通过开通“旅游直通车”,实现两地客源互来互往;在舟山,数字指挥平台保障了假日旅游安全平稳,普陀山获评全国旅游市场秩序最佳景区……
带动全域旅游
重塑旅游业态
在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如今常常可以见到不少年轻人。他们不是这里的原住民,而是去年10月起慕名而来的青年创客。他们在古宅里工作生活、串门聊天,举办交流活动,弹唱民谣,学古筝,表演花艺茶道……因惬意的古村生活,在互联网传播效应下,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子吸引了不少游客,平均每天客流量达5000多人。
在新光村廿玖间里,互联网已与休闲旅游融为一体。喜欢上老屋墙上挂着的一件旗袍,工作人员便会引导游客扫描旗袍上的二维码,在网上下单购买到同款。廿玖间里的许多花束、手作产品、糖果糕点都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扫码后就可链接到相关电商平台在线购买。猛增的游客量为村民们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新光村开办了50家特色美食小吃店,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了120余万元销售收入。
新光村只是浙江成千上万“因旅游而改变”的乡村之一。近年来,我省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趋势,着眼旅游需求变化,着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域旅游新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等多个领域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之江大地上处处可旅游,时时能旅游,行行办旅游,人人享旅游。
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浙江后发现,旅游不只是奔景点而去。在一些城市里的大街小巷走走,去村镇里山水间逛逛,尝尝小吃或观看农事、静坐溪水旁,也十分惬意。全域旅游促使浙江开始塑造旅游业的新业态。而在这一进程中,“互联网+”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温州和丽水,当地金矿、矾矿企业因矿产资源衰竭而衰落,如今因旅游而重获新生;在宁波和舟山,渔村通过发展渔家乐,让渔民上岸、转产转业;在湖州和衢州,山村治理环境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农耕复兴、乡村再造”。“旅游+”,让旅游业“一业带百业、一业兴百业”。在今年7月最新上线的“一机游丽水”(丽水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里,七大功能板块中的旅游资源区,不仅整合展示了丽水全域的旅游资源,还囊括了“丽水山耕”农产品、“丽水香茶”茶叶等特色旅游商品,当地成功扩大了产品销售空间,真正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连上互联网,浙江全域旅游正在徐徐展开新风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