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雨天"吸"水晴天"吐"水 宁波海曙探索"海绵乡村"战内涝
2016年12月19日 04:48:05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张黎升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张黎升) “以后这片空地就是中心广场了,广场底下建造生态水池,就像我们农民家里的大水缸,下雨天储水,不下雨了再引出来浇花洗菜,效果肯定好。”日前,走在忙碌的新村建设工地,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大路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定脸上写满憧憬。按李国定估算,再过七八个月,一个像海绵一样能够“自动”吸水、透水、蓄水的崭新村庄就将竣工,到那时,常年饱受洪涝之苦的大路村人也将迎来不一样的新生活。

  大路村地处四明山麓,窄窄的溪流穿村而过。每年汛期,这里几乎都要发几场“大水”。“村子地势低,山上的水冲下来根本挡不住。”李国定告诉记者,洪水不但让村民生活大受影响,还时常冲垮河坎、道路,裹挟而下的砂石更会在农田沉积,“每年光是基建修补就要花不少钱,我们压力很大。”

  两年前,宁波大学启动“东南沿海地区生态型村镇社区与小康住宅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正筹备新村建设规划的大路村进入课题组视野。“听说这个项目不但可以让雨水自动渗到地下,还能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家的兴趣一下子来了。这不刚好解决我们‘下大雨时发大水,大水过后又留不住水’的老大难问题吗?”经过一番讨论,李国定很快拍了板,一场有关“海绵乡村”的试验就此拉开序幕。

  2015年7月,村东北角近100亩新村建设项目启动,几个月后,一份为新村量身打造的“海绵乡村”设计规划浮出水面。透水沥青、下沉式绿地、中心广场蓄水池……翻开厚厚一摞图纸,一座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新型生态村落映入记者眼帘。

  “既要保证方案实用,更要凸显乡村特色。比如生态停车位,我们并不会简单采用铺装的形式,而是就地取材,上面铺上大块卵石,种上植物,下面则用透水性好的砾石、条石作为垫层;建筑北侧还将设置一系列高位花坛,不但可缓冲屋顶流下来的雨水,而且本身也具有很好的田园风情。”项目负责人、宁波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杨桂娟老师介绍。

  大路村“海绵乡村”建设还充分考虑河流、湖泊、湿地、池塘、沟渠等自然水文特点,通过适当改造,赋予其在雨水调蓄方面的新功能。今年4月开始,龙观乡水利部门在樟溪河支流大路村段相继造起10余座拦坝,不光起到了阻滞洪水、沉淀泥沙的作用,还形成了一个个原生态的清水池塘,为村民休憩提供好去处。

  “‘海绵乡村’不应简单看作是建设项目,而是一种理念。新农村规划、设计初期融入‘海绵’思路,还可节省大量成本。以大路村项目为例,由于规划在前,最终预算可能只占新村建设总预算的10%左右。”杨桂娟告诉记者,项目将于开春后动工,建成后,年径流总量有望达在80%左右,并可实现3年一遇重现期下道路雨水经调蓄后安全排放,“简单来说,只要不出现太厉害的降雨,村民都不需要再担心家里淹水了。”


标签: 海绵城市;海绵乡村;内涝;治水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21928187032949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