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今天告白世界:“八八战略”再深化 改革开放再出发
2019年07月12日 12:29:00 来源: 浙江在线

  今天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请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袁家军围绕“‘八八战略’再深化 改革开放再出发”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胡凯红(国新办发言人、发布会主持):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先生,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袁家军先生,请他们围绕“‘八八战略’再深化 改革开放再出发”这个主题为大家作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有请车俊书记作介绍。

  车俊: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向大家介绍浙江的情况。首先,我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浙江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如何介绍浙江呢?用我们现在的话叫“三个地”,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一是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大省的转变。浙江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5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5.6万亿元。二是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的转变。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49年的116元和47元增至2018年的5.56万元和2.7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分别连续18年和3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三是从百废待兴到创新创业的转变。浙江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从1949年的68.5:8.0:23.5,演变为2018年的3.5:41.8:54.7。这样来说,现在平均每9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26个浙江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我想,这个数字也充分说明了浙江是创新和创业的热土。

  车俊:

  在这里,我要特别告诉各位媒体朋友的是,浙江70年的发展历程中,2003年到2019年是一个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重要阶段。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深邃思考的基础上,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之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作出了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生态省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丰富和充实了“八八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工作后,又对浙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2018年7月,在“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殷切期望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这些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发展了“八八战略”。所以我们说,“八八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创新和生动实践,不仅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也是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这16年来,浙江经济发展最有活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社会大局最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改善最明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最高。这里有一组数据,浙江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8千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5.6万亿元。什么概念呢?几乎每三年增长1万亿元,年均增长10.2%;人均生产总值从1.7万元增加到9.9万元,年均增长9.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70亿元增加到6600亿元,位居全国第4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都为7.9%;城市化率从47.5%提升至68.9%,居全国各省区第3位。可以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的变化、鼓舞人心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具体来描述一下,我认为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车俊:

  一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大地掀起了改革闯关、开放探路、创新赋能的滚滚钱江潮。我们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各领域改革,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全省域全方位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自贸试验区建设,再创了体制机制新优势。我们大力实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投资新政,大力推进之江实验室建设,成立西湖大学,提升浙江大学,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浙江经济的内生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2年超10亿吨,连续10年居世界港口第1位。2018年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

  二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大地绘就了尽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富春山居图。大家知道,历史有很著名的富春山居图,我讲的是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我们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治水、治气、治土和拆违,不断开辟美丽浙江新境界。我们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谋划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和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全力打造文化高地和道德高地。媒体朋友们都已经获悉,上周六,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使浙江省拥有世界遗产4处,仅杭州市就有3处。我们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维护了人民安居乐业。现在,整个浙江就是一个建设中的美丽大花园,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城市随处可见。所有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基本实现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

  车俊:

  三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大地奏响了东西呼应、城乡融合、均衡发展的山海协作曲。我们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大力推进特色小镇、中心镇培育工程和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城乡之间融合发展、区域之间联动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浙江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比较均衡,这应该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已经缩小至2.04:1,也是我们国家城乡比最小的地区。

  四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大地驶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革命红船新航程。我们全面推进清廉浙江建设,组织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和“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加快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高标准落实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持续打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不断完善村务监督、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等基层治理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每个支部和党员覆盖。

  车俊:

  各位媒体朋友!浙江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从一个省域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成功实践。5700多万浙江儿女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浙江篇章。

  我先作一个简要介绍,谢谢大家。

  胡凯红:

  谢谢车俊书记。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我注意到上个月浙江召开了高规格的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会,并且出台了浙江省的行动方案,请问浙江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具体考虑?

  车俊:

  我来回答你第一个问题。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有条件实现一体化的区域之一。去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应该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认为浙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为什么?主要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作出的“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推动浙江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现在长三角一年一度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交流会议,就是当时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议和推动设立的长效机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如果把长三角一体化涉及到的三省一市比作一个团队的话,上海理所应当是这个团队的龙头和队长,苏、浙、皖三个省都是重要的队员,每个队员都应该发挥各自的特长,拿住自己的球,跑好自己的位,担起自己的责。浙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也是直接受益者,理所应当更积极、更主动、更有作为。为此我们把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2019年省委省政府重点抓的三件大事之一,以只争朝夕的态度全力推进,所以我们在三省一市是最早全面规划、最早全面动员部署。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高质量、一体化”这两个重点,力争在三个方面先期取得突破。

  车俊:

  第一,借力闯过转型升级的关口。借上海等地之力,主动对接沪、苏、皖优质要素资源,突出接轨创新,接轨国际化、接轨现代化治理,以此来推动浙江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借势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率先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做法,积极借鉴江苏、安徽对外开放的好经验,力争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第三,借机推动大融合。共同打好跨区域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打造长三角高水平的大学联盟,推动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这些都使长三角地区的老百姓能够共享更多更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这里我还想说的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对浙江来说,既有重点,又是全省域、全方位的。比如陆地上,要以上海的青浦、江苏的吴江、浙江的嘉善为核心进行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推动嘉兴等地争当陆上接轨上海的先锋前锋,推动三省一市相邻地区共建协作区。比如海上,我们要以与上海合作开发小洋山为重点,以舟山的江海联运中心为依托,既落实“海上”接轨上海的新举措,也与江苏、安徽一道共同推动沿江、沿海、沿岸港口串成珍珠链。

  总而言之,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党中央的部署,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努力先行一步,取得更好的成效。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近期中央也出台了很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我们想了解一些当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状况。谢谢。

  袁家军:

  谢谢你关注浙江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一张名片,我想用“六七七八九”这个数字来描述一下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版图中的位置。我们GDP民营经济占到了65%,税收占到了74%,出口占到了77%,就业占到的87%,企业数量是91%。所以,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来都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这些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特别是近年来落实好中央的要求,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1日发表了重要讲话,浙江马上就行动,加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们总体的考虑,就是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同时也是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第一个举措就是从政策上给予支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31条意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民营企业关心的市场准入、审批,包括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政策的方式来支持解决,向民营经济发出最强音。同时,除了省级之外,11个市也在省级政策基础上制定叠加政策举措,从政策角度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第二个举措就是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浙江最近这几年力度很大,2016到2018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大概4245亿元,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都推出了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我们今年有望达到最高,预计今年为企业减税超过2000亿元。

  袁家军:

  第三个举措就是强化融资保障。针对民营企业最关心、需求最迫切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金融服务“滴灌”工程,同时我们搭建金融服务企业平台,包括省级层面、市级层面、县级层面都把金融服务平台搭起来了,通过这个平台把企业的需求和银行的服务有效对接起来。特别是针对去年以来民营企业发展遇到的一些很困难的问题,比如民企发债的问题、上市公司纾困问题,还有一些困难企业帮扶问题、浙江企业“两链”风险问题,我们从省、市、县三级层面共同制定清单,精准为企业解决问题。

  第四个举措是为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大舞台。浙江省委、省政府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围绕浙江正在推进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以及大都市区建设,就是浙江自己叫的“四大建设”,围绕着特色小镇、产业创新综合体、小微企业园,围绕打造未来城市现代化的未来社区等,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比如,大通道建设中,杭绍台铁路是全国第一个由民营控股的高铁项目,现在正在顺利实施;在舟山投资1700亿的绿色石化项目也是民营企业来参与投资的。所以,打造这些平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大舞台。同时,我们还有机制方面的创新,比如我们推动民营企业上市的凤凰行动,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两鸟理论”重要举措。民营企业上市本身就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我们省市县联动来支持民营企业上市。现在,浙江在全国省市当中上司公司数量是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大大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有我们培育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的雏鹰行动,还有培育跨国公司的雄鹰行动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市场主体升级,帮助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可以说,今天浙江的民营企业,既有铺天盖地,也有顶天立地,很好地支撑了浙江的转型发展。

  袁家军:

  第五个措施是强化帮扶。当前,浙江民营企业有200多万家,我们怎么来帮扶,构建了“五个一”机制,包括一张政策清单、一个信息平台、一个政企互动机制、一套奖励办法、一套督查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帮扶民营经济好的氛围和机制。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部署开展了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三服务”活动,重点把服务民营企业这项工作做好。

  第六个措施是强化环境打造。刚才车俊书记讲的“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我们今年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开工之前审批最多90天,很多的市和县已经大大缩短时间,有的只有30多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服务民营企业的效率更高。

  总之,浙江民营经济今年发展势头是良好的。我这里有一个最新的数据,1-5月民营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5%,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16.4%,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10.2%,规上民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3.5%。这些数字在当前的情况下都非常抢眼,也是支撑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利因素。我们还看到,当前民营企业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还是要继续做好民营企业服务,把民营企业作为浙江的“金名片”继续擦亮。谢谢大家。

  凤凰卫视记者:

  浙江省出口外贸企业比较多,想请问一下在上半年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对浙江进出口的影响有多大,下半年浙江省还会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应这些外部的不确定性?谢谢。

  袁家军:

  非常感谢你关心浙江的出口问题。浙江是中国各省区的出口大省,我们进出口总额2018年是2.85万亿,但是出口是2.1万亿,在全国出口的比重是12.9%。去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给我们的外贸环境带来了大的冲击,所以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总体想法一是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二是保持在全国的份额,同时为全国大局作出浙江更多的贡献。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第一,加强监测和研判。我们从去年6月份开始就建立了一套订单系统,通过这套系统把监测的数据再提前,企业半年或者三个月之前订单情况就可以反映未来的态势,这样给我们政府的帮扶留下更多的空间。目前全省超过4万家的企业已经在订单系统上线了,实现了企业订单申报的每周归集、外贸出口预测研判的每月分析、五色企业清单的每季发布,这样对于形和势就有一个很主动的研判。

  第二,抓政策供给。出口是企业行为,政府来支持企业,特别是应对当前的困难局面,我们出台了稳外贸的十条政策,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特别是精准服务好外贸企业的工作,我们在优化服务的同时,打造国内领先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这些都是政策层面的支持。

  第三,培育新动能。我们觉得今年总体情况比较好,虽然在传统贸易方面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新兴贸易方式成为支撑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阿里巴巴正在推动全国EWTP的全球布局,同时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这也是在增强新动能。

  第四,抓多元市场开拓。我们向欧洲,特别是向中东欧、非洲进军,这样把美国市场的影响进行了一些对冲,总体效果很好。

  第五,抓开放平台的能级提升。浙江有舟山自贸区、有宁波的16+1中东欧博览会,同时还有若干个海外工业园区,这些都帮助我们的企业尽快优化全球价值链布局,所以总体来看,出口仍然保持很好的态势。预计1-5月份出口增长8.4%,对美出口仍增长1%,因为对美出口去年是4100亿人民币,占全省出口19%左右。当前情况下,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还是能够保持出口的平稳增长,预计今年1-6月份有所提高,这样能有效地支撑浙江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现在中美贸易摩擦还在继续,我们将密切关注,同时进一步深化政策供给和企业帮扶,加大力度推动出口新动能增长。

  澳门新闻通讯社、澳门月刊记者:

  我想问一下车俊书记,“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可能还会有哪些变革和革新?另外,请书记谈谈当时“八八战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给浙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车俊:

  很高兴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你提的这个问题对浙江来说很重要,外界可能也很关注,比如说“八八战略”是什么,为什么提出“八八战略”,“八八战略”今后将如何坚持和发展。我理解“八八战略”是因时应运而生的,因为当时浙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三大考验。

  第一,既有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但是也面临着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这个问题比全国其他地方要早一步遇到。

  第二,既遇到了资源短缺等“先天不足”的制约,如果说浙江最缺什么?最缺的是自然资源,土地面积少,“七山一水两分田”,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先天不足的制约;也经历着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要素制约,内外市场竞争带来的“成长的烦恼”。现在看到的浙江跟当时的浙江可不一样,当时的浙江垃圾遍地是,水是黑臭水、污染河,浙江还有“牛奶河”,面临的环境压力、成长的烦恼”是巨大的。

  第三,浙江当时的发展也面临着“干在实处怎么干,走在前列怎么走”这样一个时代课题。

  面对这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准确判断力和坚定的战略定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浙江的实践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发挥浙江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势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创造性提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这里我把“八八战略”通俗地解释一下,就是分析发挥浙江八个方面的优势,提出八个方面的举措,解决和克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短板和不足,因此这个“八八战略”就解决了“怎么发挥优势,使优势更优,怎么补齐短板,使短板不再短”的问题,从而打开了浙江高质量发展之门。16年来,浙江的领导班子也做了几次调整,但是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八八战略”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6年来为什么不变?有些同志也问过,我说实践已经证明了“八八战略”是科学的,是符合浙江实际的,是能推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为什么要变呢?所以我们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刚才这位记者还提到下一步怎么坚持、丰富和发展“八八战略”。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你的问题,就是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如果用两句话来回答你的问题,就是“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这里面既有坚持,还要与时俱进创新。去年是“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省委召开全会,明确把“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作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题主线,并集中精力谋划部署,实施了一些纲举目张、带动全局的重大工作。比如我们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营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这是解决一个动力问题。

  二是以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解决一个活力的问题。

  三是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打造长三角的“金南翼”,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四是给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各类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落实减负降本的各项措施,把民营经济做的壮壮的,使浙江经济更加充满活力。

  五是加快清廉浙江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每个支部和党员覆盖,加强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总之,“八八战略”不仅仅是经济方面,实际上涉及到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纲领,我们将更加坚定不移地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

  阿联酋中阿卫视记者:

  众所周知,浙江的义乌市是全球的小商品集散地,很多国家都来义乌进行采购,尤其是很多阿拉伯国家的客商都在这里进行贸易。今年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办。请问这些是否意味着浙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谢谢。

  车俊:

  很感谢这位外国朋友关注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情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永久落户于浙江省宁波市。今年6月,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宁波成功举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会期间,共签约双向投资项目68个,总投资1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40亿元,增长了68%,其中利用外资项目57个,对外投资项目10个,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已经成为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我要说明一下,为什么首届比过去增长了68%呢?因为前面有四届都是浙江省政府和商务部共同举办的,是部级层面的博览会,去年党中央决定升级为国家级博览会,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前几届省部级博览会的充分肯定。

  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情况:就是浙江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浙江处于“一带”和“一路”有机衔接的交汇地带,所以我们对浙江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也很明确,就是全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在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努力走在前列。要把这个角色扮演好,我们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做不懈努力,重点是发挥好浙江的3大优势。浙江有什么优势?除了战略地位优势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浙商的优势。刚才我讲浙江的资源少,是自然资源少,浙江什么资源最多?人力资源,浙商的资源了不得。我告诉大家一个数据,目前浙江有800多万的浙商在省外,其中有600多万的浙商在国内各个省市自治区经商办企业,有200多万的浙商在境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创业,这是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战略资源。我这几年访问了非洲、东欧等“一带一路”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可以见到浙商的身影,他们起到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个资源,更好地搭建平台、架好桥梁,推动更多的浙商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是通道的优势。宁波舟山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是起始港之一。宁波舟山港现在已经是全世界的第一大港。刚才我讲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集装箱的吞吐量去年已经超过2600万标箱,全球处于第三位,无数的货物从这里出发运往世界各地。义乌市小商品市场,被誉为“世界超市”,“买全球、卖全球”,常年有1.3万名境外客商在义乌长期生活、采购和销售,出口货物覆盖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也是一个通道。还比如说,从义乌开出去的“义新欧”铁路货物运输,去年一年已经超过了300列,几乎平均一天发出一列。不仅如此,刚才省长讲到了跨境电商,讲到了外贸的新模式。浙江的数字经济具有领先优势,越来越多的商品、货物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出的。2018年,全省实现跨境电商的网络零售额840亿元,增长了39%,所以我们把它称为信息港。因此我们推进海港、陆港、信息港、航空港“四港联动”,来推动运输的增效、物流的降费。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这些通道,让更多的浙江制造走出去,让更多的国外商品包括中东欧国家的商品能够走进来。

  三是平台的优势。浙江有很多平台。我举几个例子,浙江有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世界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等一大批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不仅如此,我们在国外还有一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浙商投资建设的开放平台,比如泰国有一个叫泰中罗勇工业园、在越南有龙江工业园、在墨西哥有华富山工业园,一共有12个境外经贸合作园;我们还有一些货物集散地,比如“一带一路”义新欧的铁路,在迪拜有一个迪拜站,在捷克有一个捷克站,都是可以作为货物的集散地。我们要用好建好这些重要的平台,努力把“一带一路”上的“浙江驿站”打造成一颗颗闪亮的明珠,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知道,浙江的数字经济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所以,能否介绍一下浙江在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政府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做法?谢谢。

  袁家军:

  非常感谢你提的这个问题。数字浙江是从2003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的。特别是近年来数字革命迅速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也认为这将是推动经济变革、社会变革一个最大变量,所以我们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打造。这些年持续努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的新动能。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已经达到2.33万亿元,占经济总量的41.5%,而且它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我们整体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比如说,今年一季度数字经济同比增长15.1%。现在数字经济在浙江蓬勃发展,我们主要的做法是围绕着一个创新目标,打造“三区三中心”。

  “三区”。第一个区就是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通过数字产业化来形成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比如说阿里巴巴、海康卫视、大华等一批世界级企业在引领、带动整个数字产业化发展。围绕数字产业化,我们也创建了一批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特色小镇,聚焦产业的高端要素来加快发展。比如说阿里和富士康建的云栖小镇,我们围绕数字经济创新的梦想小镇等一批平台,打造一些创新平台来发展数字产业化。

  第二个就是打造产业数字化的示范区。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来提高它的竞争力、生产效能。我们是以“机器人+”、“互联网+”、“大数据+”,包括未来的工业互联网SupET平台这些具体的工作来赋能传统产业。目前全省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因为数字经济赋能,从2013年的人均16.78万元提高到去年的22.5万元。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浙江有一个企业叫中策橡胶,它通过引入supET,也就是我们的工业互联网进行生产过程的流程优化、生产工艺优化,使得它的良品率也就是合格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每年节约了上千万的成本。

  第三个就是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先导区。从政府制度供给层面,包括人才新政、科技新政、政府和社会一起共同构建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浙江我们叫“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这样的生态系统。最近5G的兴起,浙江省率先提出了“5G+”十大应用场景,杭州市也入选了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有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动向都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在全国有影响力。

  袁家军:

  “三中心”。第一个是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浙江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之江实验室,把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的优势,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另外,阿里本身有阿里达摩院,还有一批若干个企业都参与技术研发。下一步,浙江省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互联网+”创新高地,这是数字技术创新中心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还抓了一些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比如“城市大脑”刚刚发布新的版本,比如打造移动支付之城等一系列举措。

  第二个是新型贸易中心。刚才车俊书记讲到,我们四港联动,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兴贸易。具体来说,一是加快发展杭州、宁波、义乌等跨境电商综试区。二是加快推动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在全球布局,以阿里巴巴为主,我们也积极来推动。三是支持杭州建设新零售标杆城市,其实数字经济赋能就是新兴贸易领域的赋能,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第三个就是新兴金融中心。这主要是数字经济和传统金融业相结合,我们聚焦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比如浙江互联网支付公司和美国运通、连连科技在杭州拿到第一个牌照,这应该是美国银行元老级的企业到杭州来,他们认为数字经济特别是Fintech(数字金融)未来有广泛前景。目前,我们的“三区三中心”也在推进中。

  袁家军:

  刚才也提到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认为数字经济离不开数据的整合开放共享,而政府掌握了很多数据。我们浙江的抓手就是,以政府数字化转型来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数字政府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围绕数字化转型,我们当前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打造“掌上办事、掌上办公”之省。同时围绕政府履职,包括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以及政府本身的运行,我们全方位推动数字化转型,这项工作当前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比如“掌上办事”,目前我们已经整合了81个部门的政务服务APP,打造了全省省市县一体化的“浙里办”APP,这是为群众办事的移动客户端,汇聚了325个高频的便民应用,小的比如公积金提取、看病就医、交学费等一些小事,还包括企业开办、税费缴纳等“创业大事”,都可以在“浙里办”用指尖来进行办理。目前,浙江省的“浙里办”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500万,日活跃用户达到724万,掌上可办的事项省一级179项,市一级平均511项,县一级平均470多项,全省385个民生事项实现了一证通办。

  关于“掌上办公”,我们现在省市县所有的政府系统,还有党委人大政协都在全面推,现在浙江在掌上办公平台用了“浙政钉”,应用了钉钉这个系统,目前全省活跃用户是121万,政府系统都在“浙政钉”,包括围绕五大履职领域和一些重点应用,我们开发了21个重大的数字化转型项目,目前大部分已经应用了。比如说,我们现在浙江的公共信用系统,就是5类主体——企业、自然人、中介单位、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都上线了,目前企业上线了243万家,自然人是4241万人,中介组织、社会组织5.4万,事业单位3.4万,100家市和县政府机构,五类主体都已经建起来了。上线运行的信息查询、联合奖惩等核心功能已经开通,目前全省已经有1.56万个信用优良主体得到了奖励,有1284个失信主体受到了惩戒。

  数字政府建设下一步的目标就是,通过大数据的积累,然后整合,向社会开放,不断地来推动浙江数字经济向更宽更广的领域发展。

  中新社记者:

  “七一”前夕,浙江表彰了100位担当作为好干部,请问浙江是怎么考虑的?

  车俊:

  您提的这个问题,现在是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是大家在积极摸索、努力解决好的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之所以选择这100名代表进行隆重表彰,就是想向全社会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全省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见德思齐,奋发有为、主动作为,为“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表彰担当作为好干部,不仅仅在省一级,还在市、县、乡镇街道各级都有表彰。

  省委省政府为了推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重点抓了3个方面工作:

  第一,把担当作为干部搞得“香香的”,让他们有舞台、能干事,也就是说树立一种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努力创造敢干事、愿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比如在省里的三大攻坚战当中,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当中,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三服务”的这些重点工作中“赛马识马”,考察使用干部。2018年省级机关领导班子集中调整的时候,新任42名厅级党政正职,其中就有6名在原单位班子里排名并不是第一,也不是前面的副职,他们就打破了隐形的台阶,直接提拔担任正职。同时,我们还建立一种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放开手脚,大胆闯、大胆干。不仅是省一级而且省区市,很多县都出台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可以这样说,基本形成了一个激励保障干部干事创业的政策闭环。广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有了“定心丸”。

  第二,我们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坚决调整。我们在全省上下,让不担当、不作为干部“下”,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和常态,去年以来,全省共下了1082名省市县管干部,其中省管干部35名。过去人只要不犯错就可以一直坐在这个位置上,不能动他,但是现在不行,你不干事、不作为、不敢作为、不担当,就是庸者要下。

  第三,对受到不实举报的担当作为干部及时澄清保护。有一些干部也反映一种困扰:经常干事的人受举报的多,提意见的多,人民来信多。人民群众来信反映有问题的我们坚决查处,但是我们认真区分正常检举揭发和诬告陷害甚至错告的,我们也要为担当的干部担当,坚持该出手的时候组织上就要出手,该澄清的时候组织上就要敢于澄清,帮助受到诬告、错告的干部能够卸下思想包袱,消除思想顾虑,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我在这里也告诉大家我们的一个举措和效果。今年4月,全省首次对10名省管干部失实问题举报进行澄清。我们分两条线,一条是纪委监委这条线,一条是组织部这条线。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省市县三级纪委监委共为1039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问题,省委组织部为314名党员干部作了澄清证明。程序是首先对举报的信件进行调查核实,有问题的处理,确实没有问题的,属于诬告和错告的,怎么办?由组织上慎重的按照一定程序做出决定,由主要领导干部,到被举报干部的单位所在地,党组织作出说明、作出结论。有的干部泪水当场就下来了,感觉到是组织上对他的负责和担当。像这样的干部,在今后他会更加有所作为,更加主动担当。

  我就说这些。

  光明日报记者:

  今年6月,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杭州举行。请问,近年来浙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

  袁家军: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6月5日在杭州举办了世界环境主场日,我想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层面选择在浙江举办世界环境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萌发地。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历任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我们也认为生态环境既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经济转型必须解决的问题,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跨越的一道关口。历任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到了今天,我们也都是在不断地进行目标优化,不断细化一些政策举措来进行迭代升级,使得浙江的生态环境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当前的主要做法:

  一是围绕一个目标,打造全省域大花园。浙江在长三角地区是一个山水兼具的省份,我们围绕全省打造一个大花园的理念,加快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打造共建共享的诗画浙江、美好家园,以及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同时,我们也把争创美丽中国示范区作为我们的追求。

  二是举措,怎么来做。随着我们这些年不断的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组合拳,比如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去年“千万工程”获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升级美丽乡村,今年又把它升级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另外,治水方面我们有“五水共治”,拆违和改造老旧小区方面我们有“三改一拆”,同时围绕美丽乡村和美丽城市中间的短板,又打造出了小城镇综合整治。围绕污染治理,我们现在全面开展了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滩长制,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所以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现在已经成为浙江亮丽的底色。我们觉得治理组合拳还要不断深化。

  三是进一步践行好绿色发展新理念,围绕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经济转型,用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同时加快整治低散乱企业,培育环境友好的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比如农村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快速兴起,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全省域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比如,丽水正在推行生态环境的价值实现,探索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2018年,全省绿色发展指数、万元GDP能耗均居中国各省市第3位,旅游业总收入超过万亿元,占GDP的7.8%,其中乡村旅游总收入已经达到了428亿元,增长20.9%。这里有一个例子,我们2015年下决心关停杭钢半山基地,经过了3年多的努力,去年他们已经转型为一个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为主要方向的企业。去年,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产业创造了33.5亿元的利润,增长了33%。杭钢半山基地已经成为了杭州的“新绿肺”,今年有数万只的白鹭来这里集聚繁衍,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村,安吉的鲁家村原来是一个小山村,现在已经蜕变为中国美丽乡村的精品示范村,农民人居收入从2011年的14700余元到2018年的3.8万元,村集体的资产从2011年不足30万元到如今的2亿元。浙江正在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通道,下一步我们还要把这个工作再持续深化下去。

  新华社记者:

  我们也了解到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现在浙江老百姓的出行、办证、看病都更方便了,能否介绍一下浙江省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方面都有哪些新举措?

  车俊: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最多跑一次”改革,实际上是浙江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浙江群众企业呼声结合起来所进行的一个改革创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推进三年了。为什么提出这个改革创新呢?原因就是在广泛调研过程中,在基层遇到很多群众反映到政府来办事难,企业反映到政府来审批难等问题。老百姓因为一件事情通常要往返数十次才能办成甚至还办不成,有的老百姓提出来办某一件事情不知道到哪个部门办。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这个改革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技术支撑,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流程再造倒逼政府自身改革,让数据和干部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有的同志讲,为什么你们提“最多跑一次”改革呢?我给大家解释,这是群众语言。我们到基层去,群众和企业家跟我们讲:你们政府不要这样说那样说,最好让我到你那办事就跑一次。所以,我们就用了群众的语言来冠名我们这个改革,“最多跑一次”,通俗易懂,群众语言,而且还容易考核。

  我还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到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最多跑一次”事项100%的全覆盖,“最多跑一次”的实现率是90.6%,“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满意率是96.5%,这个数据是第三方调查的数据。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还提出下一步怎么办,这个题目提得非常好。我认为,改革永远在路上,群众有更高的改革需求,我们也必须要有更高的改革目标。为此,我们去年底,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深化,拉高标杆。这个新目标就是三句话:“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为什么“一次不用跑”能够形成常态呢?通过这几年我们的改革和我们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很多都可以通过“数字政府”掌上跑、掌上办,通过“浙里办”办理,不用现场跑。

  下一步,我们在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方面,刀刃向内。我们积极推动改革向党政机关内部管理领域延伸,全面梳理机关内部的办事事项,整合再造办理流程,推动党委政府部门之间的办事、内部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办事“最多跑一次”,努力打造机关效能最强省。只有党政机关都做到了,真正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才能全面提升。

  第二方面,提质扩面。用我喜欢讲的话,就是内涵要丰富,外延要扩大。我们不断丰富“最多跑一次”的内涵,扩大它的外延。一方面我们继续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区域环评、标准地改革,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等;另一方面外延扩大,扩大到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比如推动医院、学校、供水、供气、供电等公共服务领域,也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让老百姓不仅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到这些公共服务领域办事也“最多跑一次”。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老百姓反映看病难,要挂号、要划价、要付费、要拿药等,比较花时间。现在我们全省医院推出挂号、付费、检查、住院、急救等便民惠民的十大举措,高峰挂号现场排队的平均时间从改革前的8.26分钟减少到3.81分钟。老百姓平时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看完病以后可以回家网上自动结算,门诊的智慧结算率现在已经达到79.08%,不需要再在医院排长队结算。我们不仅把外延扩大了,而且向下延伸了。我们把这项改革现在延伸到基层,推进到群众家门口。比如我们推进到村委会,扩大银行、邮政等网点的代办事项范围和覆盖面。目前全省是800多个邮政网点,2300多个银行网点都可以代办社保、公积金等事项,许多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就近办理事项,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让群众有获得感。

  第三方面,我利用这个机会通报一下,我们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再创新、再发展,准备打响“最多跑一地”的社会治理体系,把改革的理念从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的民生领域运用到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治理领域。我们鲜明地提出企业和群众有矛盾纠纷需要化解时“最多跑一地”。为此,我们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加快打造一站式服务、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的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这个事情,我们现在已经在20多个县区试点,准备到今年下半年第四季度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推广。总之,“最多跑一次”改革没有截止期、只有进行时,我们将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让更多的群众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谢谢。

  胡凯红:

  我们的提问就到这里,下面请书记再讲几句。

  车俊:

  感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平台,感谢各位媒体记者能够来到现场,也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可以说,浙江是省域层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比较成功案例,浙江不仅经济发展在向高质量迈进,而且社会也比较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也很优美。所以,借此机会,我也诚挚邀请各位记者,听我们言不如去浙江走一走、看一看,更深入地了解浙江,更鲜活地宣传浙江,也更好地享受美丽浙江。你们不仅可以到杭州等城市,也可以到浙江的美丽乡村,住在民宿农家乐里,吃一吃当地的农家饭,看一看诗画般的山水。我们在浙江欢迎大家的到来!

  胡凯红: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车书记、谢谢袁省长,谢谢各位。

  (据中国网)

标签: 浙江;八八战略;车俊;浙江省委;改革开放 责任编辑: 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