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综合 正文

这些冷门宝藏博物馆你去过吗?

字体:
—2023—
06/03
14:39:12
2023-06-03 14:39:12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刘玉涵 通讯员 李恬怡

  天热了,该去博物馆过夏天了。

  在浙江,除了我们熟知的各大主题博物馆和各地方博物馆之外,其实,还藏着许多有些冷门但“小而美”的宝藏博物馆。6月1日到2日,“文化赋能 筑梦乡村”浙博媒体采风行前往温州瑞安打卡那些特色博物馆。

eb58a295a14c43fd293776e1ff5f59f.jpg

  来到瑞安,玉海楼和瑞安博物馆自然不容错过。

  玉海楼是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太仆寺卿孙衣言和他的儿子孙诒让所建,当年藏书达八九万卷,到现在还有三万多册藏书,存于瑞安博物馆。而瑞安博物馆作为展示瑞安历史文化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存有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铭文最多、重量第二的铜权等国家级文物。

  这些必打卡点不作赘述,今天重点讲一讲几个偏冷门的博物馆。

  19年培养300+名中医

  利济医学堂博物馆

  利济医学堂博物馆就在玉海楼的背后,两个院子仅一街之隔。这座不大的博物馆展示着一些不称奇的中医古籍、用具和动植物标本,而它主要讲述的是利济医学堂的历史。

  利济医学堂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我国第一所新式中医学堂,以西式大课堂的形式教授中医知识,其主要创始人是陈虬。

26104c72526c7b7535f37bb11c4142d.jpg

  陈虬和孙家人虽然思想派别不同,但是广济之心相通。玉海楼主要面向有志青年开放,孙家也对近代的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利济医学堂则广招学徒,传播中医学,满足更多人的医疗需求。

  利济医学堂的特点正如其名,“利济”,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进入医学堂读书。为了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医学堂允许学生先上学后付学费,学生可以出师之后再用工资补交学费。医学堂还发明了一套信用考核制度来配合这一公益性的办学方式:如果学生信用出现严重污点,则不被允许继续听课。

  19年间,利济医学堂培养了300多名优秀中医人才。

  但同时,过于理想化的慈善办学也让学堂没能支撑下去。在医学堂、医院停办后,校舍还曾被用作社会福利院的院民宿舍、福利厂等,直到恢复医学堂原貌,建作博物馆。现在利济医学堂博物馆和玉海楼一样,是国家级的文保单位。

2b0d4479a6c3d2d854e86983a9fb3ca.jpg

  “活”的印刷术

  瑞安市活字印刷博物馆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忠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疆……”

  这首诗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是一首五言捡字诗,是为了在活字印刷时候方便从字盘中捡字的口诀。

  活字印刷?听起来过于古老,让人很容易一下子想到毕昇。但实际上,在瑞安的平阳坑镇东源村里,这项手艺仍然代代相传,这首捡字口诀也仍然在代代传诵,而且用瑞安话念出来更有韵味。

  活字印刷术并不只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老古董存在,即便在数字化的今天,东源村里的王家还在用这一技术进行印刷。活字印刷“活”在瑞安,瑞安是活字印刷术的唯一传承地。这也是为什么在一座小乡村里,会有一座印刷博物馆。

3d4b38a124976c6e4f1f0913bf75d22.jpg

  王家是从福建迁居而来,在公元13世纪到14世纪期间,居住在福建安溪长泰里的第十一代先祖王法懋以修谱为业。那时距离王祯创制木活字印刷仅有二十多年(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后,木活字、铜活字等相继被创制出来)。后来,王法懋的后代迁居到瑞安平阳坑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也因此被带了过来。

  几个世纪以来,王家一直以印刷宗谱为业,以此发家致富,木活字印刷宗谱的事业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木活字印刷术能够传承下来,并非依仗着宏大叙事般的传承使命感,而是细化在日常的“家事”之中:民间修编家谱族谱的传统需求。

  特别在温州地区,寻根续谱的宗族观念一直比较强,一般每隔20年左右,每个宗族都要续修一次宗谱,谱师也就代际相承。现在翻开温州城乡各地的族谱,扉页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岙)村XX梓辑”(梓辑即指木活字印刷编修工艺)。

  瑞安市活字印刷博物馆也是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分馆,不久前刚刚入选2023年第一批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单,其中便展示了中国印刷术的概况和瑞安木活字的由来及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设计了十分有创意的文创产品。比如一套情侣杯,以温州特色的瓯窑制成,杯型天圆地方,杯底则刻有集合了瑞安特色的“瑞”字,整体又是一枚瓷活字,兼具观赏及使用价值。此外,温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在此地用木活字印刷而成。

8e8583beb148807f9ba03b8b821d8bc.jpg

  蓝夹缬新花样

  东梨民艺博物馆

  蓝夹缬是瑞安不老的时尚。

  蓝夹缬技艺是温州市的地方传统印染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算起来,夹缬起于秦汉,到元、明时期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了下来。温州完整保存了雕版、制靛、引染等工艺流程。

  在浙南地区,谁家婚嫁喜事,蓝夹缬是必备的礼品。

fe5d4bd2850b110aa89272389fda7ae.jpg

  东梨民艺博物馆于2022年获批乡村博物馆,馆里打造了集传统染织绣实物收藏展示研究、染料种植园、植物染工坊以及研学培训交流为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当然突出展现了蓝夹缬技艺。我们到的时候,一群“红领巾”正在博物馆里兴致勃勃地学习蓝夹缬的工艺。

  博物馆也开发了丰富的文创产品,蓝夹缬不只是传统布样,还出现在包包、扇子、玩偶、养生锤等日用品上,传统技艺有着当代活力。展厅里挂着一个牌子,上书“东梨手艺 共富工坊”。这些文创产品有些是村里人前来手工制作的,在文化宣传的同时也让村民能够进来、赚些外快补贴。

  对了,这蓝夹缬的蓝就是板蓝根的蓝,染液蓝靛由板蓝根的植株所制(没错,就是我们感冒时候喝的那个板蓝根)。在瑞安的古街里,要是碰到蓝夹缬的店面,店门口还会提供板蓝根茶,炎炎夏日来一杯,清热解毒。

51b86403700cf4357bd5a243cda1f22.jpg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博物馆;活字印刷责任编辑:杨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在浙江,除了我们熟知的各大主题博物馆和各地方博物馆之外,其实,还藏着许多有些冷门但“小而美”的宝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