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临近年底,宁波老外滩处处透着新年将至的喜庆。
作为宁波对外开放的见证和窗口,老外滩正集聚起国际化的中东欧资源要素,借助多个中东欧项目的落地,打造中东欧人文交流“主阵地”。
近年来,宁波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精神,以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双向投资和人文交流“三个首选之地”为目标,持续推进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经贸、投资两大领域持续刷新“纪录”的同时,人文领域也显露出巨大发展潜力。
深化中东欧合作,文化有怎样的特殊价值?宁波又该如何依托老外滩等特色点位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人文交流首选之地”?12月15日,由宁波江北区人民政府主办、江北区商务局和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承办的2023宁波老外滩中东欧人文交流合作论坛上,专家学者开启一场思想盛宴。
文化的力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深化中国-中东欧合作,文化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作奎认为,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是中国-中东欧合作的两个“支柱”,也是“双轮驱动”, 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扩大着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朋友圈”。 而让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形象更好走出去,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刘作奎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眼下许多政策都在鼓励、保障中东欧合作与交流的开展。如部分中东欧国家开放免签、建立学者交流机制等,这些都加快了文明的交流互通。我们需要抓住这样的机遇。”
“文化为任何形式的交流开路,它是纽带,是桥梁。”原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文化参赞、中东欧经济文化交流协会高级顾问刘文卿对此深有感触。刘文卿曾在国外常驻近20年,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正是他主要的工作职责。在他看来,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交流,文化交流本身也蕴含着很多经贸机会。
刘文卿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每个民族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交流衍生出文化产品,而产品又与贸易密不可分。”为此,刘文卿认为在推动中东欧合作过程中,各地不应局限在文化交流这个层面,而是要让文化交流与经贸交易“并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一个地域的文化对经济发展也有很强大的反作用。
金祥荣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以活动举办地宁波为例,宁波大学商学院特聘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祥荣专门研究了该市经济发展背后的文化机制。在他看来,宁波强外围依附性的市场构成和出口贸易方式,一定程度上导致宁波缺乏区域创新的内生动力。而这为宁波强化与中东欧的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更迭转换思路,以人文、科技交流为契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金祥荣表示。
关键词:深度、广度
人文交流是合作的重要纽带,正成为宁波与中东欧合作的重要发力点。
宁波市商务局副局长韩隽致辞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宁波将推动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合作作为‘三个首选之地’的重要组成,2017年宁波市政府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合作共建全国第一家在中东欧国家运营的中国文化中心—索菲亚中国文化中心,目前已先后与中东欧国家的25个城市建立起友城关系,与中东欧国家近100所院校开展教学科研合作,每年交流学生人数突破1万人次。”现场,宁波市商务局副局长韩隽分享了一组数据。
宁波不仅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承载地,在教育领域也成功打造“国字号”平台。2022年11月,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应运而生,首批中外成员单位达113家,其中来自中东欧国家的58家,比例过半。
张芝萍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关键是要将美好愿景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互利合作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负责人、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张芝萍教授介绍,一年来,联盟发布了《宁波倡议》凝聚共识,启动联盟首届技能大赛,还促成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与匈牙利艾图斯大学、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与保加利亚中保文化交流中心等合作项目落地。
“目标就是为双方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促进产业转型提供新的重要支撑。”张芝萍表示。
但相较“首选之地”的目标愿景,宁波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执行院长陈旭钦认为,宁波应搭建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深度合作平台,建立常态化机制,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增进多元合作,拉近双方距离。
陈旭钦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文化上,我们要走出去,主动把阳明文化、藏书文化、海丝文化以及中医等优秀文化带到中东欧国家去,再通过戏剧节等形式,把中东欧优秀文化引进来。旅游方面,宁波要用好‘第五航权’的政策机遇,通过开辟航线做大民间旅游,教育、体育方面更应充分挖掘双方优势资源进行深层次合作。”
在陈旭钦看来,依托中东欧博览会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宁波在拓展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上有先天优势,接下来的重点是把合作走深走实。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间的力量,重视议题设置。
“比如马可波罗,大家都说他是意大利人,实际上他出生在今天的克罗地亚,我们是不是可以组织评选民间的‘马可波罗’?相当于是‘民间外交’。”
陈威君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老外滩,新故事
吃一份中东欧美食、喝一杯咖啡……位于宁波老外滩的中东欧商品交流体验中心人气颇旺。“我们探索性打造体验式商品推广模式,更好实现中东欧文化的交流与推广。”活动现场,中心负责人陈威君介绍道。
江北区老外滩地处三江汇流之地,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埠区,也是世界看宁波、宁波看世界的窗口和平台。近些年,老外滩紧跟时代步伐,持续优化国际人文交流功能,倾力打造“中东欧商品交流体验中心”等重点项目,俨然成为宁波与中东欧国家全面深化合作的“城市窗口”。
与会学者认为,宁波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人文交流首选之地”,老外滩这样的标志性区块必须进一步放大优势。
圆桌论坛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对外交流须讲好中国故事。“一个好的故事会带来相关文化的无限遐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尚宇红认为,宁波老外滩本身就充满中外人文交流与经贸往来的故事,在老外滩建设专门人文交流项目贵在“讲好故事”。“在中国讲好中东欧故事,激发民众与中东欧交流的主动性。还要在中东欧国家讲好中国故事。故事多,交流才能到位。”
对宁波这样的外贸大市来说,文化贸易潜力巨大。宁波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陈珊珊认为,宁波应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像北京、成都等城市一样开展常设性文艺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江北区和老外滩则可重点引育文化经纪机构,在艺术品展览、推介、交易等流通环节发力。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在中国家喻户晓。翻译它的是出生在宁波的作家殷夫。“宁波和中东欧渊源颇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李磊明认为,宁波老外滩已初步形成中东欧要素突出、平台保障齐全的特色人文片区,下一步需要推进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合作,如设置文学艺术交流馆、集聚打造一批龙头旅游企业。
江北区副区长邹刚致辞 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供图
从港口航运码头到人文交流前沿,老外滩的新故事正在上演。而对老外滩所在的江北区而言,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牢牢把握宁波-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机遇,以老外滩荣升国家级示范步行街为契机,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搭建新平台、注入新动能。”江北区副区长邹刚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