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古道

字体:
—2023—
03/13
10:05:02
2023-03-13 10:05:02 来源:浙江宣传

  世人皆知江南多水路。人们对水路通达的江南之迷恋,诚如晚年流寓此处的诗人韦庄所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其实,走在遍布浙江山野的古道上,也可邂逅迈着轻盈步伐款款而来的另一种江南。

  浙江域内,七山一水二分田,西部、南部山陵纵横起伏。大山里、森林间至今仍存有1200余条、总长9000多公里的古道。马岭古道、杭宁古道、大窑古道、苍岭古道、茶山古道、天姥山古道和天台山霞客古道……每一条逶迤于群岚之间的古道,都有自己的风情。

  作为大地上的生命线,古道如何勾连起浙江的山水风光,又如何体现我们祖祖辈辈艰苦卓绝的跋涉史?在古道旅游正热的今天,人们踏上古道时,到底该游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古道的绝妙,首先当属景致之绝妙。

  恰是三月,古道又逢春。随着春色在浙江大地渐次铺开,越来越多人深入山野。人们踏上千年前商贾行走、马队铃铛声的古道,在乡野之间寻觅着城市中难得一见的田园画卷,享受片刻诗意时光。

  古道犹如古代的“高速公路”,是古时人们往来各地常走的路。山石铺就的古道,往往狭窄逼仄、蜿蜒曲折。

  明末清初,兰溪戏剧家李渔自常山抵开化,途经璞信古道。这条古道初兴于东汉,盛于南宋之后,知名度并不高,却已有2300多年历史。古时,这是浙江往西通向江西上饶的一条重要官道。

  行走在崎岖山路上,李渔感慨,“鸟道羊肠信不虚,路才容足更无余”。仅14个字,就把山路弯曲狭窄、高低不平,自己在山间小路上颠簸前行的画面写得刻骨。

  也正因此,许多古道曲径通幽、野趣横生。每逢开春,依山傍水的璞信古道,总能吸引着后人前去寻幽访古。从山脚出发,与古道一同盘旋在绿木环绕的群山之中,竹木葱郁、满目苍翠。抬头望向远方,山林入眼,山花烂漫。

  “背包一哥”徐霞客靠着一根竹竿走天下30多年,著而成《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正是开篇。他在日记中清晰记录了行走天台山时的情境:“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

  一路上的高、奇、险和心惊胆战,被他写得细致入微。

  正逢一场春雨过后,路虽滑了些,但雨后美景令他万分欣喜,甚至一激动,忘记了一路上吃的苦头:“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

  石雕石刻、关隘、凉亭、古桥、古井,等等,都是古道上最美的点缀。

  古道的“标配”少不了古凉亭。像璞信古道,历史上就先后建有16座凉亭。凉亭是供过往行人歇脚乘凉或躲风避雨之处。李白一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读来画面感强,也让人领略到古道的幽古深邃。

  桥也是古道上最常见的,顺着古道行走,总不避免能遇上几座石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代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若正好雨后踏上石桥,更是能清楚听到溪水潺潺中,水流哗哗作响。

  

  万水千山总是情,古道之上故事多。踏上古道,除了赏景,更能聆听千百年历史的回响。

  《古道歇棚记》记载:“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这条线,既跨越时空,也串联着古往今来行走在古道上的人的喜怒哀乐。

  要深刻体味这些,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诗词中找到线索。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1914年,李叔同在送别挚友许幻园时写下《送别》,悠扬意境中寄托着离情,仿佛这样的场景,一定要配上乌鸦啼鸣的凄凄切切之感才好;在长安古道上,宋朝柳永发出“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的哀愁,悲慨更在言外;明代高濂作《玉簪记·追别》勾勒离人将行的背景,“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一语道尽千愁万恨。

  浙江大地上的很多古道,走出了许多名人,留下了众多名人的足迹,也见证着悠悠千古事。

  去年初,浙江曾公布初步数据,全省古道沿线有自然景观资源3800多个,保存人文古迹2400多处,记载民间传说1600多个。

  比如,位于西湖景区的古道十里琅珰,就留下了一段浪漫的爱情传说。在吴越国时期,主政的钱镠和夫人戴妃十分恩爱。戴妃年年要穿过十里琅珰回娘家小住。有一次,钱镠在山间看到野花次第开放,便对远在娘家的戴妃心生挂念,于是修书,“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仅仅九字,却是意味深长。

  再比如,很多文人墨客为了山水诗意来到浙东唐诗之路上行走游吟。1500多年前,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被贬,从始宁县出发,一路伐木开径,开创的山道被称为“谢公古道”。而后,李白脚着“谢公屐”慕名访天姥,留下气势恢宏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可以说,古道就像是一首首厚重的诗,久久静寂,却幽长无尽。行走其上,就是在跟古人对话,感受从脚下滋长的宽厚博大的人文精神。

  

  古道犹如筋脉,深植于崇山峻岭之中。作为人类重要文化遗产,它们所承载的,更是一部部蕴藏着风土人情与文明交往的人类跋涉史。

  有人的地方总会有路。一条道路的开凿,即便是咫尺间的鸟道羊肠,也体现着前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时的吃苦耐劳、不畏艰险。

  东汉《释名》这样解释道路的形成:“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古时,生活在大山中的人们,必须调石铺路,通过古道走出大山。他们翻山越岭,跨过县域、翻越省界,从家园走向外面的世界。

  自唐代就已修成的杭徽古道,曾是古时浙商和徽商互通贸易的要道,不仅见证了徽商的经济繁盛和艰辛经营,更代代传承着徽商精神。这条古驿道绵延数十里,一头连着古徽州,一头连着杭州。千余年的历史,让它成为了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

  每一条古道都有自己的传奇。要说杭徽古道的传奇,必然少不了一个人,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据记载,1823年,13岁的少年胡雪岩,就是跟着同行的徽商们由徽杭古道进入浙江,开始了沉浮的一生。

  古时,商人们运送着盐、茶叶、瓷器、山货,等等,往返于一条条古道上。想必每当春风吹绿了西湖边的茶山时,四溢的茶香也会随着往来的商队马队飘向各地。外地百姓冲上一壶龙井,便可与杭州人共饮“春味”了。

  一条条横亘向东西南北的古道,是一处处有形的文化遗产,也是无形的文明行进之路。

  比如,仙霞古道、杭宁古道,曾是军事要道,上演了一段段慷慨激昂的军事故事;比如,大窑古道、苍岭古道,分别见证着龙泉青瓷、山海盐商的发展之路;还有茶山古道、石梯-野毛坞古道之上,则铭记着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试问,这些石块垒砌的古朴小道,历经多少雄厚苍凉与风雨剥蚀,又印刻着多少饱含风霜的身影?

  

  时过境迁,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很多古道都随时间没落了,它们曾经拥有的交通、军事、行政、商贸等功能逐步弱化。

  如今,那些林荫遮日的小径上,没了商人的脚步匆匆,没有了车船往来的踪影,没有了孑然一身的孤凄苦闷或对亲人爱人的深切思念,但它们所承载的一切,不该荒芜在历史的尘烟中。

  古道,是前人涉水过滩、翻山越岭走出来的军事之路、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不断淬炼出满是闯劲、韧劲和干劲的拼搏和奋斗精神,是祖祖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不该被忘却。

  古道悠悠,青山依旧。寄存在青山碧水间的故事,铭刻在时光中的珍贵文化印记,等待着更多的人去用脚步叩响,去用心聆听。

  山间韵味长,在今人的行旅之间,它们还能更长、更远、更丰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