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浙江何以看重这三场祭典

字体:
—2023—
04/20
08:56:27
2023-04-20 08:56:27 来源:浙江宣传

  4月20日,谷雨,公祭大禹。

  在这个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气,绍兴大禹陵祭祀广场上,将举行盛大而隆重的典礼,追思先贤、颂扬禹德。

  绍兴祭禹之外,浙江还有另外两场重要祭典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南孔祭典和仙都轩辕黄帝祭典,公祭日期分别在孔子诞辰日和重阳节。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年开始,仙都轩辕黄帝祭典的主办单位,升格为浙江省人民政府,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黄帝、大禹和孔子,浙江人对他们的祭祀和追寻,绵延千年。浙江何以看重这三场祭典?

  一

  中国人历来注重仪式。《周礼》说:“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

  小到结婚,大到出征,人们通过仪式,赋予某一时刻、某件事情以独特意义。祭祀典礼,尤为如此。《论语》记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黄帝、大禹和孔子,他们身上,积淀了民族的血脉、国脉和文脉。祭祀他们的活动,也必然成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一部分,从古至今、遍布各地。而这三场祭典集于一省,颇为少见。地处东南的浙江,因为有这三场祭典,也突显了其地理意义上的文化含量。

  有史可考、有迹可寻,这是浙江这三场祭典的特点,也是今天浙江重视这三场祭典的重要原因。

  祭禹的绍兴,禹迹俯拾皆是。巍巍会稽山,相传是大禹召集群英商议治水大计之地。山下禹陵,至今留存大禹埋骨亭。2000多名禹陵村姒姓居民,他们的家族世代守护禹陵……从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算起,绍兴大禹祭典已绵亘2000多年。

  举办南孔祭典的衢州也是如此。南宋建炎二年,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南下,次年被高宗赐家于衢州。近900年间,孔氏南宗在此绵延,南孔家庙伫立城区,成为一代代人纪念先贤、感悟思想的载体。

  祭祀轩辕黄帝的传统,同样千年不衰。缙云县博物馆里,唐代李阳冰亲自题写的“黄帝祠宇”碑文,宋代朝廷祭祀用的“金龙玉简”,以及更早的东晋“缙云堂”建筑文物,都是明证。凭借考古和史料记载,缙云作为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的地位,也得到公认。去年6月,黄帝文化还写入了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

  三位古圣先贤与浙江渊源不小,祭祀他们的活动,在浙江一直传承有序。

  《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2006年公祭大禹陵典礼,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来贺信指出:公祭大禹陵对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对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都是有益的。

  浙江的三场祭典,凸显了江南一带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更证明了中华文明不断融合的历史进程。

微信图片_20230420085557.jpg

  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浙江缙云海峡两岸共祭轩辕黄帝大典在丽水市缙云县仙都黄帝祠宇举行

  二

  三场祭典的形式,也在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绍兴是江南水乡。《越绝书》描述:“西则迫江,东则薄海,水属苍天,下不知所止。”水利万物,却也无情。一部绍兴史,半部治水经。

  大禹是治水英雄,他改“围堰”为“疏导”,带领百姓抗击水患。祭祀大禹,饱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也寄寓了中华民族上下同心、战胜困难的精神。

  公祭大禹典礼原为五年一次,2005年起改为每年公祭。彼时,浙江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在这一年首次系统提出。2006年,绍兴祭禹时提出了生态和谐的美好愿望。此后,大禹祭典的主题一直有机更新,每年各有侧重。

  仙都轩辕黄帝祭典,沿袭古代最高规格“禘”礼,有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等九项仪程,既表达对先祖的敬重,也能唤起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祭文内容、乐舞形式等则进行了完善,比如音乐风格融合了黄帝制五音十二律和唐宋雅乐清音,不拘一格。

  南孔祭典倡导“当代人祭孔”。穿当代衣服、行当代礼节,还把献祭舞等议程改成了中小学生朗诵,形成了有别于曲阜、台北祭孔大典的鲜明特色。

  此外,现代典礼的参祭人员更加多元。在南孔祭典,朗诵、舞蹈等环节的主角是衢州各所学校学生,敬献花篮的除了孔氏后人、地方政府代表,还有教师代表等。当地还陆续邀请过60多个国家的人士参祭。

  以上创新,有何意义?首先就是让现代人看得懂、能接受,其次是让祭典与社会治理、文化教育等内容相连,扩大祭典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不断创新的三场祭典,就像三个特殊的载体,传承绵绵不绝、充满智慧的中国精神和中华文化,衔接着传统文明,昂然迈向现代文明。

微信图片_20230420085542.jpg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

  三

  让三场祭典跳出本地圈、跳出专业圈,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浙江做了不少功课,也有一些有益尝试。

  2022年因疫情影响,仙都轩辕黄帝祭典参祭人员规模受限。当地为此开通了网络直播、网上祭祀等平台。祭典当天,有数十万网友参与互动,包括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

  由祭祀而生发的文化影响,也正在现代人的生活里刻下印记。

  绍兴从前些年开始编制《中国禹迹图》,走访安徽、河南、山西等地,完成2000多个禹迹点实地调查。他们在大禹纪念馆展陈实景照片,寄望还原夏禹时代风貌,变传说为“活态”文化。

  衢州抓住儒家文化中的“礼”,取其精华,打造城市形象品牌。随着南孔祭典、开蒙礼等仪式普及,加上烟头不落地、使用公筷公勺等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及水亭门历史街区、南孔书屋等建设,“有礼”成为风尚,改变了城市和人的精神气质。

  特别是文旅产业的发展,三场祭典的推手作用尤其明显。

  绍兴大禹陵已建设成为能一次容纳上千人团队的景区,具备文博、食宿、研学等功能,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比如禹陵古村就成了景点,每年有数万游客到此感受稽山鉴水中的大禹文化。

  如今去缙云,很多游客也能从婺剧、剪纸、民乐、书法等艺术形式中,看到黄帝文化的影子。目前,当地已研发黄帝文化主题文创单品80多种,打造了“把仙气带回家”文创品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不断拓宽。

  对绍兴、衢州、缙云来说,三场祭典是一脉水土的标记,是文化荣光;对浙江来说,三场祭典串珠成链,连接起古与今的精神脉络;放眼全国,浙江的这三场祭典是文化软实力的载体,可视可触可及,标注了浙江在中国文化版图上的重要位置。

  文化是精神风貌,最能成风化人。共同富裕先行也好,省域现代化先行也好,实现精神富有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祭典这篇宏文,还有大空间可落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