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你一开口、一落笔,别人就知道你是谁,就知道你水平高不高、作风实不实,想瞒也瞒不住。这是因为语言文字的背后是作风,一字一句照见操守境界、一笔一划镌刻情怀担当。
重视文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毛主席撰写的《反对党八股》,到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倡导的“短”“实”“新”,要求和指向都非常明确。近日,党中央部署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鲜明指出要“坚决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套路化”;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也提出了“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等要求。显然,这必将是一次对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改文风的检验和推动。
对于宣传报道来说,应该如何改进文风、避免做“官样文章”?如何把镜头对准基层,做好有血有肉的报道,让群众乐意听、乐意看?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强四种话语表达。
一、多讲能够直抵人心的真话
不论是哪种表达方式,说真话是前提、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对于媒体而言,敢说真话是天职所在。不论是邵飘萍的“凡事必力求事实真相”,还是邹韬奋的“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抑或是范长江“坚持真理说真话”的理念,无不体现讲真话、道实情对媒体的分量之重。
比如,前两年一些地方在推行清洁取暖过程中,为了环保数值达标搞“一刀切”,导致部分老人小孩和困难群众挨冻。中国之声组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调查后,播发“禁柴封灶致部分群众挨冻”的真实情况,批评揭露当地漠视群众冷暖,简单采取禁止烧柴、封堵炉灶等极端做法,迅速在舆论场上引起广泛关注,推动相关省市当天就召开会议研究整改。
所以,媒体人首先应该是敢讲真话的人。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去发声、去推动社会变革进步,这是媒体人身上的最大价值和担当,也最能体现媒体人求真务实的文风作风。
二、多讲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这句话对新闻媒体也有很强针对性。媒体不仅要在是非冲突中“辣手著文章”,还要在人们迷茫困惑时 “妙手著文章”,体现媒体人的独到见解、专业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新话之“新”,不在于浅表化的用词之新,而是思维之新、格局之新、观点之新。
比如,针对部分人出现“颜值即正义” 的畸形价值观,《三观岂能跟着五官走?》一文,短短九个字的标题,巧用一组对比、一个反问,瞬间让人体会到文章的态度和新意,引发读者共情。之后又对偶像产业运作逻辑、网络明星翻车事件等进行剖析,鲜明亮出“少谈一点颜值,多谈一点文化”等观点,掷地有声、一针见血,展现了文章的思想力量。
要写出有思想、有力度的新话并非易事,必须勤于积累和洞察,不断拓展眼界、脑力激荡,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增强话语表达的创造力、穿透力、吸引力。只要掌握了这门核心手艺,新闻媒体人就永远不用担心被ChatGPT抢“饭碗”。
三、多讲让人一看就懂的白话
衡量文风的优劣,一个重要方面是,能不能让人看得懂。特别是对于新闻报道来说,要尽可能地让观点在群众中传开,形成影响,切忌讲一些所谓的“黑话”,看似高深莫测,实则华而不实。
最简单朴实的表达,往往蕴含着最深刻的道理,说好大白话是一种顶级能力。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都是好猫”“‘老虎’‘苍蝇’一起打”“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等等,这些话让人一看就懂、记得住,而且意蕴深远、历久弥新。
在我们的宣传报道中,有很多讲大白话的文章。比如,“中国经济新闻奖”获奖作品——《这绝对是房地产市场的大新闻》,在揭示住房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时,把“商品房供给体系”比作“长腿”,把“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紧缺比作“短腿”。“一瘸一拐”,就只能跛足前行,这也就意味着,从供应侧解决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唯有说明白,才能听明白。群众的语言最生动鲜活,要拜群众为师,多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善于把政治话语、专业术语转化为群众语言,让群众听得进、喜欢听。写文章不是做文章,否则只会引起群众反感,实际上这也是媒体人践行以民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四、多讲拥有筋骨力道的短话
义典则弘,文约为美。好的文风应该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字字千金、句句有用。比如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就应该像“射箭”一样直指靶心、充满力道,而不应该搞“穿靴戴帽”那一套,弯弯绕绕、拳拳打在棉花上,或者“把肉藏在饭里面”,让人看着累。
这方面,在各地舆情处置通报中就有不少优秀范本。比如,去年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通报,全文不讲领导如何重视,也不回避关切、遮掩解释,而是直面供奉人是谁、前后经过是怎样的、动机原因是什么,以及相关责任人怎么处理、如何抓好整改等核心问题,向公众交代清楚,并且用大量数据说话,增强说服力,使舆论快速得到平息。
移动互联网时代,作为党的“笔杆子”、时代的瞭望者,我们应该率先示范,大力倡导并自觉践行清新朴实的文风、求真务实的作风,从而更好地去聚拢眼球、引领舆论。
每一次落笔都是作风在行走,每一次点赞都是人心在凝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