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能“下饭”的纪录片从哪来

字体:
—2023—
04/28
12:48:05
2023-04-28 12:48:05 来源:浙江宣传

  提起纪录片,不少人第一时间会想起开播于十多年前的《舌尖上的中国》,它曾经一度成为许多人的“下饭”纪录片。

  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作为素材,始终是记录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媒介文本之一。而随着“注意力经济”时代加速到来,手机“小屏”替代电视“大屏”,不少纪录片陷入了“有人拍没人看”的尴尬局面。

  不禁要问,下一部“下饭”纪录片又在哪里?

  一

  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记录真实。

  1895年,法国人路易斯·卢米埃尔用摄影机记录下了一群工人下班离开工厂的真实场景,人类的第一部纪录片就此诞生。此后一百多年,纪录片不断发展,其传播载体从电影延伸到电视和网络,核心功能也从留存历史影像发展为记录传播大众文化。

  近十年,中国的纪录片迎来了飞跃。2012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借由当时正值当打之年的微博,迅速风靡全国。此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寻味顺德》《航拍中国》等一系列纪录片,凭借着精美的文案、上乘的画面、丰富的细节,在社交平台上收获高口碑。

  这类纪录片里,观众得以在视听的享受中,感悟中国的地大物博、文脉悠远,在视听的盛宴中升华文化的自信。

  这几年,浙江广电集团也抓住了其中的“流量密码”,推出“东西南北中”五大精品纪录片:《东向大海》《西泠印社》《南宋》《艺术:北纬30度》《中国村落》,让人们得以换个视角领略中国人文之美。

  在广电系统之外,纪录片也走入“网生时代”,演变出更多生活化、趣味化的表达。比如,B站出品的警务类纪录片《守护解放西》长期霸榜哔哩哔哩热门纪录片排行榜,其中第三季节目收获了超3.5亿次播放量。与之类似的,《急诊室的故事》《人生一串》《江湖菜馆》等着眼日常生活的纪录片也都在“高分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纪录片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全网共上线网络纪录片259部1905集,同比增长高达70%。在B站、豆瓣等年轻人聚集的互联网社区平台,“一生必看的100部纪录片”“推荐好看到爆的神级纪录片”等词条十分醒目。

  在互联网的春风吹拂下,纪录片已从刻板印象中的“小众艺术”“高冷范儿”向着“有网感”“接地气”逐步转型。

  二

  我们也不能忽视,比起老牌的BBC纪录片,我们的优质纪录片数量还不多。而相比其他影视门类,能“破圈”传播的纪录片只占少数。像在电视剧领域,光是一部《狂飙》,微博话题总阅读量就超340亿次,“秒杀”整个纪录片门类。

  巨大差距背后,不禁让人深思,为何纪录片行业难出“爆款”、难“出圈”,甚至有些“高口碑”作品也依旧“低收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观众已经转变,观念却还没变。一些传统的电视纪录片还没能放下“架子”,大气厚重的片头、细腻精美的画面、词藻华丽的解说,这类“熟悉的配方”难免有些“曲高和寡”。新媒体时代,观众的角色已从“单向输入”转为“双向互动”,但不少电视纪录片仍在定位上“居高临下”,在审美上盲目追求“高级感”,多少有些“自娱自乐”。

  纪录片行业吃到了传统的红利,却反被传统束缚。传统意义上,电视台是纪录片的重要生产机构和主要播出平台,依托自身资源,不少优秀纪录片确实得以一时“霸屏”。但进入“网生时代”,在“用户导向”的市场里,传统电视纪录片反而容易因“礼赞味浓”“缺乏网感”而被淘汰。一些主旋律纪录片人物“脸谱化”、情节“套路化”,最终成为“交作业”感浓厚的政治宣传片。

  此外,客观上来说,纪录片往往反应“慢半拍”,还没完全适应互联网,就被互联网切割了份额。在“互联网+”时代,网游、社交、电商、短视频App等短时化、碎片化、娱乐化的数字消遣方式层出不穷。纪录片生产者往往还没摸透网络传播规律,其移动端的份额就已经被切掉了一大块。再加之纪录片还得“拍得起、等得住、播得了”,一下子就把许多社会机构和个人拦在了门槛外。

  三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从电视纪录片到网生纪录片,如何才能多一些“下饭”纪录片,来拨动市场之弦、人民心灵之弦?

  多把镜头转向普通人。小切口、强共鸣的题材,方能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传统的电视纪录片较多关注宏大主题,但网络受众的兴趣爱好更细分多元,“小而精”的作品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

  比如,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就以“记录每个平凡中国人的高光时刻”为切口,撷取了12个意义重大的人生断面,用群体人物的平凡人生,诠释中国的时代精神。播出以来豆瓣评分稳居9.0,海内外播放量超过4亿次。

  寻找适合网生代的表达。“短视频风暴”冲击下,传统纪录片大而全的构架、工整的起承转合等都面临被用户抛弃的风险。篇幅短、节奏快、方法新的视频产品,才更符合当下受众的审美与视觉消费需求。

  这一方面,主流媒体也在探索。央视纪录频道2019年改版时,推出了“微9”“9视频”等短视频板块,创作了单片长度均为5分钟的《Hi,火星》《飞吧嫦娥》等纪录片短片集,既能在电视端多频次滚动播出,也可在移动端广泛传播。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端发起“众筹纪录片”活动,邀请广大网友共同创作纪录片《中国一日》,进一步拓宽了纪录片表达的边界。

  做好市场化营销。新媒体时代讲究“流量优先”,以打造“周边产品”突围取胜。比如《东向大海》中的精彩片段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其中“活带鱼居然长这样:通体发光,你敢信?”单条全网播放量超3000万次,既为作品加持,也为行业带来信心。

  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对行业的长久兴盛而言至关重要。在这方面,纪录片行业可以多向影视、动画行业学习。年初爆火的《中国奇谭》就由动画界“老字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二次元”起家的B站联合出品,调动了独立工作室等社会资源,形成了投资方、平台、创作者三方共赢的局面,为纪录片产业提供了运营样本。

  人才的扶持培养也至关重要。随着纪录片越来越细分、越来越精专,纪录片行业对创作者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专家就提出,人才短缺是影响纪录片发展的最大问题。

  近些年,许多地方和平台陆续推出了一些扶持计划。比如,浙江省广电局和中国美术学院连续主办了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集纪录片展播、推优、提案、论坛于一体,为国际纪录片大师与中国青年导演搭建国际制作、教育、学术交流的合作平台,助年轻的纪录片从业者一臂之力。

  这是一个“全民皆可记录”的时代,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下饭”纪录片破圈传播、传遍网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