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通常的答案是“把它放进大海里”,而“小水滴”却告诉同伴“萌芽熊”,要“让它融入生命里”。
看完《萌芽熊》这则不足3分钟的动画短视频后,网友刷屏留言:“创作者真的厉害,很会”“只看画面就已经被治愈了”“呜呜呜打工人的疲劳都被治愈了”……
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短视频大会》节目中的一幕。去年9月,在该节目启动之初,我们曾发布《中国短视频今日“西湖论剑”》一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介绍。
最近这档节目“出圈”了。节目在以全新表达讲述中国故事、带给观众视听新体验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思考:短视频这么火,魅力究竟何在?短视频如何不“短视”,从而走得更“长”?
一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他人分享信息、建立联结,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正是因为这种需求,媒介诞生并发展变迁,不断扩展着人们信息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在古代,人们通过题诗、日记、绘画、刻碑等方式,记录生活,分享信息,交流情感。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黄鹤楼内的题诗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唐代,许多名胜古迹、大型客栈,都会挂上一块题诗板,供诗人们“发帖”“读帖”“跟帖”“转帖”。
《长安三万里》剧照 图源:@电影长安三万里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人类媒介技术加速演进,信息传播方式不断迭代变迁。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随着5G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短视频的触角全方位嵌入人们的日常。
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短视频为什么能火?主要是供需两端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需求端,对观众而言,相比文字、图片,短视频这一表现方式更直观生动、更具冲击力,沉浸感更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不少人最缺的是时间,时常忙碌,偶尔偷闲,短视频正好契合人们的娱乐需求,一得闲便可随手拿起手机,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观看。
而从供给端,对生产者而言,相比电视、电影等,短视频更易上手,无需专业摄影设备,也不用精通专业剪辑软件,一个手机App就能剪辑,一个平台就能发布,制作、传播门槛较低。借助短视频,普通创作者施展才华、各显神通,得以被大众看见,短视频成为他们创业的载体和挣钱的渠道。
此外,短视频的社交性、互动性等特点,也正好迎合了部分人群表达个人想法、展示个人生活的需求。通过短视频,人们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
可以说,时至今日,短视频已成为万物互联的“新基建”应用,它联结着你我他,也联结着大千世界与火热生活。
《中国短视频大会》节目现场
二
人们喜欢看短视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能打动人、感染人,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体验。比如,《中国短视频大会》设置的美食、动漫、视界、剧作、探索、运动、时尚、律动等8个赛道,无不与“美好”息息相关。这种美,可以瞬间直达人心,唤起精神上的共鸣。
通过梳理,笔者总结了以下四种“美”:
发现生活之美。“红楼宴”的创作者郝振江从古籍中汲取创意,复刻出《红楼梦》里的名菜茄鲞;“魔鬼厨房”的创作者黄志宇认真烹饪,用精心制作的夜宵彰显“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的积极态度……在《中国短视频大会》“美食”赛道,创作者们通过短视频把食物烹调成诗,邀请读者一同在一日三餐中品味生活意趣。
传递真情之美。从《中国短视频大会》节目作品中的“萌芽熊”“小水滴”给予人们温暖柔软的治愈力量,到“美丽浙江”短视频矩阵发布的“杭州外卖小哥跳江救人”等正能量爆款......一帧帧画面中,有催人奋进的热血,有感人至深的善良,都是美好生活的缩影、社会向善的写照。
传播知识之美。文化博主意公子、诗词博主戴建业、科普博主吴於人……他们制作知识类短视频,把高深的专业知识、冷门的乡村技艺变得通俗有趣,推动了“冷”知识的“热”传播。
比如,在短视频平台上走红的戴建业教授就认为,现在视频这种传播工具也分短视频和中视频,它的优点是可以激发人的兴趣。短视频如果能激发大家学习古典诗歌和古代文化的热情,肯定不是坏事。
展现乡村之美。短视频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具”、新“农资”。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文旅干部通过短视频推介当地的美食、美景,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之美被感知,这些乡村也因此成为“网红打卡地”、获得新的生命力。
三
我们也要看到,如火如荼发展的短视频在传递美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低俗、劣质、炫富、抄袭、虚假营销等。“浙江宣传”就曾发文指出短视频领域“谁红蹭谁”“直播求红”等乱象。
笔者认为,单从短视频的生产端而言,要实现长远发展,就不能“短视”。那么,短视频该如何走好进阶之路?笔者概括了这样三句话:
第一句,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经常写文章的人会感慨“短文难写”,立意选材、起承转合都要用心。制作短视频也一样,“随手拍”看起来是“随手”的事儿,但想引起关注、触发共鸣,绝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有相当的发现力、表达力和感染力,才能在短短数分钟内演绎精彩,必须创造更多高品质原创内容,才能收获观众的长久关注。
一则短视频要在“大浪淘沙”中“杀出重围”,须在主题、创意、内涵、表达等某个方面有所长,甚至是这些特质的综合比拼。如“西湖卖花郎”系列短视频之所以受到网友喜欢,正是通过国风、汉服等细节,传递出属于西湖的浪漫、属于中国的浪漫。
第二句,要流量,更要正能量。短视频的发展与壮大,同样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它的价值绝不限于供人娱乐消遣,也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比如,一些历史片段通过短视频传播,成为全民记忆的“名场面”;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科普短视频,助推科学知识传播、全民素养提升;在解读时事政策、开展直播助农等领域,短视频一样能大显身手。
充分发挥短视频所长,提供充足的信息增量、情感增量,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弘扬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这也是短视频的价值所在。
第三句,短视频是一种“打开方式”,生生不息的永远是生活。生活远比戏剧更精彩,而“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如同古人通过毛笔与古籍“写生活”“看世界”,现代人借助短视频,同样看到并呈现更多、更远的美好。最动人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永远是热气腾腾的生活。
“短视频里看中国,烟火气里观时代”。《中国短视频大会》首期节目,让我们领略到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人文魅力;第二期节目,又带领我们走入绚烂温暖、独具韵味的中国动漫世界。看似一实一虚,聚焦的始终是美好生活与人间真情。
当然,除了摆正创作理念、完善生产体系外,监管和治理的健全也必不可少,如此才能共同营造好的环境,一起提供美的体验。浙江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手打造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就是努力探索“短视频之可能”,让更多优质短视频在互联网大海“乘风破浪”。
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这样写道:“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文学家们努力将这些“金粉”聚拢起来,锻造成一朵“金蔷薇”。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短视频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记录每一个闪闪发光的瞬间,保留每一份弥足珍贵的情感,让其免于消散,最终在这世间绽放一朵朵“金蔷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