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誉为“直播一哥”的李佳琦在直播带货时回怼网友一事引发轩然大波。尽管他先后两次公开道歉,但很多网友并不买账,几天内李佳琦微博掉粉130余万。与此同时,网友创造了新词“哪李贵了”,“花西子”甚至一度成为货币单位,还有一些网友呼吁全平台封杀李佳琦,让其永远离开直播间。
那么,李佳琦为什么会“翻车”?粉丝们的愤怒从何而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一
实际上,李佳琦曾数次因言语不当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最终都息事宁人,但这次社会情绪异常激烈,大家似乎并没有打算原谅他。
从网友们的普遍情绪看,大家难以接受的是李佳琦说了那句颇具争议的话,“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此话一出,瞬间引爆了舆论场,刺痛了无数人的内心。很多人纷纷表示,“我买不起,还真不是自己不努力”。
网友的情绪是复杂的,“取关”背后是失望,愤怒之中更有委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长期建立的信任被辜负和瓦解。一些粉丝感叹,“他挣着普通人的钱,到头来却嫌普通人穷,一种看错人的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仔细算来,从2016年开始直播,很多消费者陪伴李佳琦走过了近七个年头。“所有女生”“猪猪女孩”曾一度是李佳琦和消费者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然而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忽然变脸了,长久建立的信赖关系被摧毁,网友们情绪反弹便不难理解了。
第二,顾客合理的质疑没有受到尊重。79元的眉笔到底贵不贵,这要看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但作为消费者,行使知情权、评价权、议价权,本身是合法合理的,“精打细算”更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对于直播行业来说,服务态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时甚至不亚于产品本身,而且消费者可选择余地很多。直播间“开怼”,这让消费者感到自身权利被侵犯。
第三,每一个努力劳动的人都不该被嘲讽。受世纪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现在确实有一些行业和群体比较困难,但不应该被责怪埋怨、冷嘲热讽,往大里说,这是人身攻击,是“精英”的傲慢;往小处讲,这是不接地气,是对当下社会与个体所面临的焦虑、压力、困境的严重漠视。网红主播要做的是刺激消费,而不是去刺痛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
二
或许有人会觉得,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大家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李佳琦委屈吗?
有人说,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谁都有说错话的时候,没必要抓住不放。这句话本没有错,但李佳琦是一个公众人物,不能把情绪失控归咎于职业倦怠。公众人物就应该时刻注意自身一言一行,尤其不应在功成名就之后,忘了本心,忘了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曾几何时,李佳琦是足够用心、足够接地气的,带着与众多消费者一样草根出身的“打工人”标签,倡导“理性消费、快乐购物”的理念,在直播选品时往往站在用户立场“种草”。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谈判技巧,他用“全网最低价”满足消费者最核心的需求。这份共情帮助李佳琦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但当被粉丝捧上“神坛”之后,就容易产生“高人一等”的幻觉。职业倦怠和高强度工作都不应该成为立场转变、身份转换的借口,有些时候的“无心之言”,其实可能就是“肺腑之言”。如果无法像从前一样与普通消费者共情,甚至是对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不屑一顾,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拥有的一切必将连本带利偿还回去。
在主播扎堆的今天,谁都并非不可替代。该反思态度的不是垂青他、信赖他的消费者,而是李佳琦自己,有必要迫切且深刻地领悟到今后该怎么修炼自己,怎么更好地担起肩上这份信任和责任。
我们相信,李佳琦是看到了这一点的,正如其本人在道歉声明中所说,“身上的羽毛都是所有女生一片片赋予我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希望这样的道歉是真实的悔意,而不是权宜之计。
三
直播事件本身只是水面的波纹,水面之下的暗流涌动更应受到关注。在这场舆论浪潮之中,我们更应看到,这些年直播行业的迅速发展,既催生了一大批网红主播,也滋生了诸多不堪乱象。特别是一些主播社会形象崩塌、社会责任缺失,此类问题尤其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
作为公众人物,不能光享受这个社会带给自己的资源和红利,却不懂得怎么感恩回馈、履行义务。实际上,像李佳琦之类的网红主播,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赚得盆满钵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幸运地站上了网络直播的风口。2016年,电商直播逐渐兴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数量迅猛增长,时代成就了很多人。
这个过程中,“李佳琦们”自身当然是努力的,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数据显示,李佳琦本人曾经一年累计直播389场,每场直播6小时以上。但是如果忽视了时代红利的作用,过于强调成功只是因为自身“认真工作”的话,就容易滋生内心深处的傲慢。
不仅如此,直播空间本该是一个提供情绪价值的地方,公众人物扮演着社会榜样的角色,其言行举止影响到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不是个人小节。每一个公众人物在面对社会输出观点的时候,都必须抱有清晰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谁”“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被流量捧起来也终将会被流量反噬,“翻车”“塌房”只是时间问题。
时代洪流中默默打拼、用力生活的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被尊重。即便没有鲜花和掌声,至少不该被否定和嘲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