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布了针对芯片的出口禁令新规,对中国半导体的打压进一步升级。
事实上,每每与“芯片制裁”一同发起的还有“舆论制裁”。美国发起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之时,舆论战也在同步开打,或运用硬手段进行舆论威慑和舆论打击,或运用软手段进行舆论笼络和“捧杀”。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瓦解中国在芯片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的进取之心。
揭开芯片舆论战的“面纱”,都有哪些常见套路?美国持续炒作对华芯片封锁,其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该如何应对?
一
众所周知,舆论一旦与实际行动相配合,就可能起到放大效应。中美“芯片战”中舆论战所发挥的作用,丝毫不亚于“芯片战”本身。如何识破美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阴谋?
抹黑攻击。通过持续炒作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负面新闻,质疑企业“剽窃芯片技术”或具有“官方背景”,达到诋毁中国形象、制造矛盾冲突阻挠中国与其他国家科技合作等目的。有媒体发布虚假、污蔑性报道称,中国在芯片科技领域迅速崛起,主要是靠不正当手段“窃取”美国技术实现的,为鼓动对华封锁埋下伏笔。
贬低唱衰。美国媒体在涉华芯片报道上表现得十分傲慢,强势宣传“芯片禁令”,编造我国有关高科技企业在美国的严厉制裁下变得“举步艰难”等谣言,意在强调我国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唱衰我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骗取美国芯片制造企业对“禁令”的支持。更有甚者,将短期内经济增速放缓与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投入恶意关联,暴露其妄想唱衰我国经济的险恶用心。
渲染“威胁”。炮制“中国芯片威胁论”,歪曲我国国际形象、构陷我国高科技企业,将封锁打压中国的行为说成是合理的,“号召”其他国家一起对付中国。比如,将该论调具象为眼前的经济困难,大肆报道因垄断地位丧失导致美国民众失业,激发反华情绪。故意将芯片与军队、国防工业等联系在一起,质疑我国芯片用途,“政治化”炒作我国科技形象。
此外,舆论“捧杀”也是手段之一。“捧杀”类谣言通常自带流量,美国通过一些“捧杀”类论调,扰乱视听、煽动舆论,企图致使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仇恨加剧、企业陷入舆论争议疲于应对等。
二
道是万物之本源,术是寻道之手段。无论舆论战的“术”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国家利益的“道”,舆论背后往往是利益之争。试问,美国为何频频借芯片发起对华舆论战?其真实意图又是什么?
比如,维持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霸权地位。利用科技和舆论优势来维护国际霸权地位,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核心追求,美国的全球战略本质上就是“美国第一”战略。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美国利益造成威胁,于是美国运用舆论战配合经济制裁行动,迫使日本在高压之下签订了一系列不利于该国的贸易协定。
今天美国“故伎重演”,最直接的原因无外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与美国技术垄断统治的利益不符。当用军事武力、经济制裁、科技封锁等方法都无法打垮中国时,舆论战就成为“救命稻草”;而美国作为舆论战能力最强的国家,在传播霸权方面也是“独树一帜”,几乎垄断了全球主要舆论平台,这些构成了美国舆论战“频频出手”的基础条件。
比如,在意识形态主导下塑造负面的中国形象。近年来,美西方对华舆论呈现越来越意识形态化的特点,无论中国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都从西方意识形态角度出发进行“有罪推定”。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美国主流媒体不顾新闻事实、设置价值双标,将美国研究以芯片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描述成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行为,却将中国发展人工智能说成是“远程战争战略”,试图让我国芯片产业在国际上呈现负面形象,遏制其发展。
再如,美国以为实施禁令就能卡住中国“脖子”。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对华心态表现得十分矛盾。一方面,美国将芯片定性为决定中美战略竞争结局的关键领域之一,对我国科技进展充满警惕;另一方面又高傲地认为,中国研制不出先进的技术,只要实施封锁就能卡住中国的“脖子”,阻碍中国的发展。
但事实情况是,美国不断升级的“芯片禁令”,不仅没有拖垮中国,反而让失去中国市场的美芯企业损失惨重。有媒体报道,就在此次拜登政府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定后,3家美国芯片巨头一夜之间市值蒸发约5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00亿元。为掩盖“禁令”所带来的重创,美国只好抡起了舆论战的大锤,试图说服本土企业和民众相信对华制裁是“正确”的。
三
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舆论战的手法更加隐蔽,破坏性也更大。如何应对美国的舆论围堵?
以事实对抗美国舆论战图谋。面对美国发起的舆论战攻势,一味忍让克制不仅不会减少美国对我们的攻击抹黑,反而令中国陷于舆论被动。对此,中国政府、企业和民众都该理直气壮地作出回应,不作情绪化“互怼”,用“铁打的事实”让“流水的谣言”不攻自破。
此外,国际舆论场中“失语就要挨骂”,主动发出真实的“中国声音”必不可少,只有将设置议程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至于被外媒“牵着鼻子走”。
“捧杀式”宣传是给美国“递刀子”“送枪炮”。在美国仍具备全球舆论主导权、占据世界科技领导地位的形势下,需要冷静看待有关中国芯片的“过誉”言论。尽管我国在该领域技术上已经有了较大突破,但是和美国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些报道动辄“世界领先”“全球第一”,甚至在网上出现了“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等“自嗨文”,这种“自我捧杀式”宣传为美国遏制中国提供了把柄和口实,也不利于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发展需要。
打铁还需自身硬。去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将对华科技打压政策以制度、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化。这也意味着,中美科技博弈不是“一锤子买卖”,而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事实证明,我们必须自力更生,不抱幻想,在芯片制造业中发展自己的技术,以技术创新应对各种封锁遏制。中国芯片产业不断发展,对于改变国际舆论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认知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要意识到,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下,合作远远大于竞争,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归根结底,看清这场芯片舆论战的套路和意图,我们更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应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