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影响了几代人的《上下五千年》再度以“新时代版”的面貌与读者见面,大家的记忆闸门在听到书名的刹那徐徐打开。
可以说,很少有人没在童年读过这套书。1979年首次出版以来,《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内容续写和多次再版,始终畅销,仅少年儿童出版社就累计发行超1000万套。时至今日,它仍是各大少儿图书榜单上的常客。
一本书何以四十多年长盛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集体记忆?这还得从它的两位宁波籍作者林汉达和曹余章说起。
一
1954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林汉达向当时的老师和家长提出一个观点:了解历史知识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当时的历史读物是什么样的呢?随着白话文的普及,用文言文撰写的二十四史变得晦涩难懂,又有些历史演义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根据流传甚广的野史传说而来,未必适合青少年阅读。
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林汉达便自己动手,开始编写一批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就是其中之一。
林汉达获得过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民众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曾长期在大学任教,精通教育的他深知“适合”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要让小孩子爱上读历史,书籍本身得是通俗好读的。
这方面是他的拿手好戏。在上海世界书局工作时,他曾“素译”过多本外国小说,在吃透原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创作,但又不失原著的故事结构与语言风格。林汉达将“素译”也用在了《上下五千年》的编写上,把正史打散重写成一个个故事,即便是知识储备不多的人也能看懂。
遗憾的是,直到1972年林汉达去世时,《上下五千年》才编写到东汉。接下续写任务的曹余章也是一位教育专家,他自浙江大学文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此后,通过曹余章的修改与续写,最终完成了《上下五千年》。这是一套完全用白话文写就的历史故事书,囊括了这段历史时期中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与事件。
1979年,这套书一经出版,各地有“洛阳纸贵”之势。此后,各大出版社陆续推出了多种版本的《上下五千年》,有的增加篇目,有的配上插图,作者名字有增加,不变的是一直畅销。
二
要将文言文翻译成大白话,而且让人看得懂、喜欢看,并非易事。林汉达和曹余章是如何做到的?
一个“正”字放在心里。他们在故事选择上坚守“有据可循”的底线,里面没有虚构和戏说。以三国史为例,在《上下五千年》中能读到“诸葛亮隆中对策”“关羽水淹七军”“陆逊烧连营”,却看不到“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这些很难找到历史依据的故事。
一个“趣”字落于笔端。有些故事“天生”寡淡,但其背后的历史节点或意义却十分重要,他们便在故事里延伸一些真实、有趣的情节。比如,在“三保太监下西洋”篇章中,若是仅仅写郑和出海的事情略显平淡,作者便在前半部分增加了明代建文帝出走的内容,通过提出“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的疑问,自然而然地写到郑和的七次远航。
一个“俗”字力透纸背。首先是标题通俗,“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狄青不怕出身低”……随手从《上下五千年》中摘取一个标题就会发现,只要识字,就能看懂。其次是选材浅显,它是在讲生动的历史故事,而不是罗列一堆时间、地点、人物。最后是叙述易懂,它用的是聊天的语气,就像有一个人在身边娓娓道来。
比如,林汉达在讲“囚车里的人才”时,不只讲管仲是如何从囚车里脱险,还用“大国之间互相争夺土地,经常打仗”“还有几个诸侯国……想瞧瞧风头再说”的大白话,介绍春秋诸侯争霸的历史。
一个“悟”字贯穿其中。写历史读物难免涉及一些观点问题,林汉达在《向传统教育挑战》一书中曾有过阐释:学习必须以洞悟为基础,有些问题,要留给读者自己去分析、思考、批判。曹余章也非常注重“将问题留给读者”,比如“玄武门之变”全篇只写了政变的过程,并未对唐太宗李世民有评价与分析。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年幼时读过此书的人,不断体验、感受、总结生活之后,又有新的理解,颇有几分“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的感悟。
三
如今摆在孩子们书桌上的部分少儿读物又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在插图中出现事实性错误,有的成了“百度百科”的搬运工,还有的读完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Q版的卡通形象……
要想避免少儿读物成少儿“毒”物,行业管理、审查很重要,内容编写也十分重要,这始终是固本之源。如何才能编写出正能量满满且孩子们喜欢的书籍?不妨从《上下五千年》和一些优秀儿童读物中寻找答案。
对“未来”负责。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编写一本好的儿童读物,万万不可抱着“写给三岁小孩看”的应付态度,更不可为了销量而忽视质量。林汉达和曹余章就从未觉得给识字不多的人写书是件“小事”,力求深入浅出,颇有“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的白居易之风。
在我国,还有许多大咖将编写少儿读物当成树人的百年大计,躬身编写。老舍创作儿童剧《宝船》,高士其编写《高士其科普童话》,李四光编写《看看我们的地球》……他们的创作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把故事讲活。少儿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编写者需要用讲故事、打比方等方式,使内容变得浅显。如,《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作者任溶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孩子们从“没头脑”和“不高兴”两个主角身上悟到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追求出精品。儿童处于知识渴望期、审美敏感期、价值观初成期,他们从书本中学的知识、悟的道理,会影响一生。因此,儿童读物的编辑审核,须严之又严。比如,历史读物中不应有“戏说”,中国地图里“一点都不能少”,科普读物不能“将偶然现象当普遍规律”,插图不能“扭曲审美”……
一部经典儿童读物,除了精彩的内容外,精美的插图、创意的排版也很重要。热销儿童读物《中国历史故事集》里的插图都是业界大师画的,深受孩子们喜欢,正如其作者雪岗所说:“只有精品,才能在孩子们的书架长远站立。”
少儿读物的阅读对象是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孩子,读什么样的书,往往影响他们一生。时代呼唤更多像《上下五千年》这样的少儿读物,也呼唤像林汉达、曹余章这样的编写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