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丨老书场的焕新之路

字体:
—2023—
11/02
10:59:16
2023-11-02 10:59:16 来源:浙江宣传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老书场内,定场诗吟罢,说书人口若悬河,听书人如痴如醉,待到一声“惊堂木”,众人才惊觉梦醒。

  从北宋《东京梦华录》中的“瓦舍勾栏”“日日如是”,到明清时期“每茶坊皆有说书人”的盛况,再到如今各地各具特色的百年老书场,听书听曲可谓是刻在很多中国人DNA里的偏爱。

  最近有一个流行词——“血脉觉醒”,用以指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与接纳。各地的老书场是怎么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血脉觉醒”后的打卡新地标的?

图片

图片观众在天凝书场听评书 图源:嘉善发布

  一

  从字面上看,书场缀以“老”字,不仅标注了它的历史积淀,也透露出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有网友形容老书场,“看的是台上嬉笑,品的是百样人生”“越长大越感受到老祖宗的审美有多高级”。

  那么,老书场的味道,因何能在岁月磨洗中愈加香醇?

  传统曲艺的原汁原味。传统曲艺是书场的核心与灵魂,书场因曲艺而名,曲艺藉书场而兴。其叫好又叫座的秘诀无他,唯“地道”二字。在绍兴,只需一张电影票钱,就能在书场内感受扑面而来的越风越韵。每逢节假日,越州书苑场场爆满,不仅丰富了本地人的业余生活,也成为旅客打卡晒圈的热门景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乡土味。在绝大多数传统曲艺中,使用本地方言、加入本地文化是一条“金不换”的铁律。正如浙江嵊州方言是越剧念白的源头,黄梅戏以安徽安庆地区民间音乐为基调,不使用河南“中州语”就唱不出豫剧的高亢激昂,只有“吼”出来的“关中音”才显得秦腔古朴粗犷……老书场中“保存”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无疑是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

  “快意恩仇”的江湖味。扬善惩恶是许多传统文艺的叙事母题,书场里的悠悠千秋,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善恶的价值理念。《杨家将》《说岳全传》等曲艺母题中的“忠”,《赵氏孤儿》《五女拜寿》里的“孝”,《劝人方》《锁麟囊》中的“善”……千百年来,寓教化于娱乐的曲艺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观众的是非荣辱观,赓续着经典故事中蕴藏的文化基因。

  二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老书场是时代产物,但并未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其屹立不倒的秘诀就在于它与时代相向而行。在时间的千淘万漉中,不大的老书场锤炼出新绝活,招揽八方来客。

  比如,孵化了新业态。近年来,不少老书场拥抱新技术、升级新服务,不断衍生出各具特色的业态,为传统曲艺的传承发扬增添了内生活力。像山东济南百花剧场主打“主题展览+剧场演出+文化体验”,融入汉服体验、雅集、文创、主题茶舍等业态,打造沉浸式体验剧场。书场内不仅能听书听曲,更有一条龙的文化服务,拓展了书场的“边界”。

  比如,圈粉了新票友。有京剧演员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喜欢京剧,另一种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让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曲艺的“后浪”们走进书场,从而爱上曲艺,是必须要破解的课题。

  让老书场赢得新观众,其中一把密钥就是打破所谓年轻人和传统书场之间存在的隔阂。像苏州市评弹团,创作改编了一批描述苏州美景、时代新风等主题的作品,年轻观众在评弹馆前大排长龙,走出场馆后仍津津乐道,不仅享受了艺术盛宴,还汲取了时代养分,不能不说是戳中了年轻一代的“点”。

图片

绍兴评话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

  再如,生发了新样式。左手评弹,右手脱口秀,有着70多年历史的杭州大华书场凭借横贯中西、融汇古今的“混搭”赢得了人气。在年轻观众看来,接地气、抵人心的脱口秀,就像是一种妙趣横生的“新曲艺”,老书场也俨然成为特殊的“Livehouse”。

  可以说,此类演出并非艺术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新旧语言艺术的耦合,其迸发出的新样式往往能取得“1+1>2”的效果。其实,不仅是脱口秀,话剧、歌剧、哑剧、木偶剧、情景喜剧等都曾与老书场“擦”出新火花,上演了艺术碰撞与古今对话。

  三

  门庭若市、高朋满座,老书场有其旧时辉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老书场亦有年轻风尚。款款走向未来的老书场,通过各种形式的“吐故纳新”来实现曲艺文化的“新陈代谢”。对于老书场的焕新之路,笔者想到三句话。

  只有“潮”起来,才能“传”下去。从广东举办“非遗少年说”展示活动,到00后小演员“变身”刀马旦……“潮”起来的非遗,带领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曲艺的魅力,影响着他们的审美,吸引着他们的加入,更让人们看到了传统艺术在美育中传承、在融合中创新的更多想象。

  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浙北淳民聆曩年风云变幻,江南雅韵颂今日歌舞升平”,这是嘉善天凝书场悬挂的一副楹联。在这里,在每场书的开头10分钟,评弹演员都要把老百姓关注的新闻热点编成曲艺,作为开篇进行演唱。新近发生的,也是最令人感同身受的。

  老书场是“说话”的地方,也是交流感情的平台,雅俗共赏是它既有艺术格调又格外亲民的标签。在这里,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千百年来“文以载道”的艺术准则得到实践。

  在坚守中变革,在变革中坚守。形式只是手段,精神内核才是书场的立身之本。坚守不是固守,变革也非蛮干,艺术有其魅力,或许正与其包罗万象、“日日新,又日新”的特征密不可分。艺术不囿于窠臼,敢于同老底子“叫板”,才能实现传统曲艺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成就新的经典。

  穿越千年岁月云烟,越来越多的传统书场演绎出“老树新枝更著花”的文化现象,但其承载的传统艺术始终与市井烟火紧紧相融,在声声弹奏中,讲述着善恶美丑、演绎着百态人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