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在南方还是北方、城市还是乡村,都能找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身影。从革命历史纪念馆,到各类博物馆,再到历史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但内涵相同。正如有人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最能令人直接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地方。
今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公布,其中多处提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强调应当加强内容建设、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等。但笔者也听到了不同声音,“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来越不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也有人疑惑,“有些场馆竟然也可以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底包括什么?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这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在我国有近30年历史。早在1994年,党中央就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将“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有人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只能是与红色革命有关的场所,其实不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丰富的类别。比如文物博物馆、名人纪念馆、档案馆、自然科技馆等,又如建设成就标志地,还有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
在沉浸体验中修德。在很多名人故居、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我们可以深度了解先贤的生平事迹,或奋斗、或奉献,让我们坚定理想、矢志报国。比如雷锋纪念馆,“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激励着我们踏踏实实干事创业,继承发扬雷锋精神;再如在孔繁森纪念馆,我们体悟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壮志,感受到怎样的人是党的好干部。
在追溯历史中知来。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历史风云,比如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南湖革命纪念馆等等。来到南湖畔红船前,我们似乎能感受到百余年前中共一大召开时的紧张兴奋;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开国大典举行时的礼乐声。
在感受成就中自豪。你或许还不知道,其实身边有很多重大工程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比如南京长江大桥、秦山核电站、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重大工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组成的“国家队方阵”,让人看到“中国梦”如何照进现实,激发起浓浓的自豪之情。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种类很多,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让人内心升腾起浓浓的爱国之情,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了解伟大民族从哪里出发、又要往何处去,了解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更了解身为个体的我们,能够为祖国做些什么。
二
如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量越来越多,有一些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有一部分基地却是有了“形”,丢了“魂”,导致基地无法发挥本该发挥的作用。笔者概括了这样几种类型。
将守旧当守正。部分基地的硬件建设跟不上群众需求。打着所谓严肃、致敬的幌子,不拥抱新的展陈技术、大众的审美偏好,“基地建在本世纪,硬件留在上世纪”,导致展陈过时落伍。不仅如此,有些基地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不够到位,缺少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以硬件建设代替软件建设。部分基地越来越重视硬件建设,利用高大上的硬件设施吸引人们走进参观,但在讲解服务、宣教运营等“软件”上却仍“原地踏步”,有的连讲解员都无法保障,等着参观者“自悟”。此外,一些基地对于文化的挖掘、研究、阐释还不够,爱国主义教育只停留在面上,深不到里子,导致观众“来了之后不想再来”。
挂着牌子却没有实质内容。部分基地趁机钻空子、挂牌子,变得有名无实。比如有的基地“主角”仍是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只是“配角”,主管部门把心思大都花在了对景点的精心开发维护上,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却简单拼凑、敷衍了事。
这样的基地不缺人气和流量,但参观群众往往玩一圈出去了却还不知道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此没有太多感知度。此类基地或许能够成为“网红打卡地”,但网红效应是否可以真正转化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却还要打个问号。
用娱乐化消解政治性。有的基地不讲正史讲野史、为造噱头编段子,把爱国主义教育路走偏;还有的基地借“忆苦饭”狠狠宰客,乱象时有发生。如,某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在遗址保护区的道路两边摆满各种卖纪念品、玩具、小吃的摊位,还有算命的,更有甚者让人换上伪军服装嬉笑拍照。
基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性地点,也是支撑性地点。如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变得呆板化、空心化、泛娱乐化,那么爱国主义的种子也难以在这里生根发芽。
三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载体十分重要,但其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为关键,是不可忽视的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中心阵地的建设。《习近平浙江足迹》记载,2008年9月29日,良渚博物院向社会开放。10月31日,习近平同志视察良渚遗址保护工作,嘱咐时任院长蒋卫东“要把良渚博物院建设成为良渚文化展示普及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心”。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有中心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硬件完备的基础上,如何建用并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有三点看法。
守正也要善于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需要守好历史的正、文化的正,也需要创出活动形式的新、传播方式的新,与时俱进地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喜好,让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得更有趣味,真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比如温州市瓯海区在中共浙南一大会址演出原创红色音乐剧《青春指南》,取材于1930年6月发生在渔潭村的中共浙南一大革命历史,一对温州青年情侣走进渔潭村中共浙南一大纪念馆,“亲历”那段历史,体悟奋不顾身的燃情岁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音乐剧的梦幻联动,让基地承载的历史更加活灵活现、入脑入心。
服务需要培育队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而这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包括策划团队、运营团队、讲解团队,等等。培育一批年轻态、专业强的队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焕发生命力的关键。比如,一个好的讲解员就可能让来此参观的人真正听得进、记得住,受到熏陶。
比如在中共浙皖特委旧址,94岁的林翠娥就是一名党史的“义务讲解员”、红色旧址的“义务守护者”,40年充满深情地为年轻党员讲述福岭山当年发生的红色故事。去年“七一”前夕,她还圆梦入党,成为一名“90后”预备党员。这份执着和热爱,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故事更加鲜活、感人。
厚爱也需严格管理。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创新发展与探索,也许我们需要抱着鼓励支持的态度,但有关部门也需要做好管理和审查。就像有网友评论:“我不提倡以网络游戏接入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需要讲正史,不可以是野史;形式可以活泼,但不能偏颇。当积极的内容与恰当的形式相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才能建设得合规合法、教育得合情合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