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国产剧在阿拉伯世界为何“真香”

字体:
—2023—
12/10
11:29:17
2023-12-10 11:29:17 来源:浙江宣传

  很多网友或许不知道,一些中国热播剧也在阿拉伯世界“出圈”。像《欢乐颂》《父母爱情》《琅琊榜》等国人耳熟能详的国产剧,近年来陆续在多个阿拉伯国家热播。

  这几日,杭州临平艺尚小镇迎来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来自15个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友人、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阿拉伯国家广播联盟两个机构的嘉宾和国内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他们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就是中阿视听作品交流。

  今天,我们借此次论坛来探讨:哪些中国影视剧是阿拉伯朋友的心头好?它们缘何“圈粉”阿拉伯市场?如何更好推动中国影视剧走进阿拉伯世界?

  一

  位于欧亚非交界处的阿拉伯地区,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处。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中阿文化交流互鉴仍自古有之。古丝绸之路将两块古老的土地早早地联系在了一起。公元651年,长安迎来了第一位阿拉伯使节,双方的文化情缘自此绵延不绝,为后世留下丰富的遗产。

  10年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双方在教育、文化、智库等领域合作频频,阿拉伯艺术节、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等各类人文交流活动多次举办。

  在影视领域,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合作尽管起步不早,但惊喜不断。10年前,第一批阿语版国产剧走上阿拉伯国家的荧屏,意外地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比如,电视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虽在埃及非黄金时段首播,却收获很高的收视率。

  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世界的观众也爱上网追剧。《长月烬明》《偷偷藏不住》等时下的国产热剧在YouTube阿语频道很受欢迎,其中电视剧《以家人之名》的点击量更是高达1亿次。如今,阿拉伯语已成为互联网平台上国产剧被翻译最多的语言之一,足见中国影视剧在阿拉伯国家的受欢迎程度。

  当然,双方未来的合作也将更深入、更紧密。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了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中第六条“文明对话共同行动”中就强调中国要与阿方共同实施50部视听节目合作工程。

  二

  那么,中国影视剧凭什么在阿拉伯国家“圈粉”,令当地观众越追越香?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原因:

  剧里有“贴近的生活”。最初,进入阿拉伯国家的国产剧主要是一些历史古装剧,但在当地反响平平。之后,贴近阿拉伯国家观众生活、反映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都市题材剧逐渐增多,比如《三十而已》《安家》等一系列都市家庭题材电视剧,因为展现中国大城市的现代化风貌和多姿多彩的生活而受到欢迎,成为现象级作品;浙江作家鲁引弓小说《小欢喜》的同名电视剧也在当地成为爆款剧,剧中营造的轻喜剧氛围让不少观众觉得“很温暖”。

  剧里有“中国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剧乘风远行,为阿拉伯国家朋友们揭开今日中国的“面纱”。近年来,一批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受到阿拉伯国家观众热捧。比如,讲述中国脱贫攻坚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先后在沙特阿拉伯、埃及、苏丹等多个国家播出。

  这些作品集中反映的,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正如一位埃及教师所言,《山海情》的故事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观众通过这部电视剧可以了解到当年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现在繁荣富强的中国对比,观众发现中国人有多么了不起,中国人的今天原来是这样的来之不易。

  剧背后还有“双向的奔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阿融媒体定制化服务平台、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等合作机制,为双方架起了沟通合作的桥梁,双方合拍出一批兼具关注度和美誉度的优质作品。

  在沙特阿拉伯掀起“中国热”的合拍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就是其中之一。去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中沙合拍的首部电视动画《孔小西和哈基姆》广受小朋友喜爱,播撒中沙友好的种子”。

  三

  中国影视剧在阿拉伯国家火热的背后,是阿拉伯国家对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热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阿拉伯国家了解中国、促进双方文化交流创造了机遇,但中国影视要更好地“走出去”、深入到阿拉伯世界的角角落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打造更好口碑,减少因观念差异带来的“文化折扣”现象等,都值得思考和改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追求人文交流的双向互动。在影视创作时,如果能够根据阿拉伯国家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等,将文化、艺术、影像转化贯通,同时加强对文化共性的挖掘,或许可以更有效地引发阿拉伯国家民众情感共鸣,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中国。

  正如有学者所提出的,中阿文化交流既需要自上而下引导,也需要自下而上参与。应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民间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民间主导”的互动格局,做到进一步的民心相通,让更多中国好剧登上阿拉伯国家荧屏。

  抓住新青年和新媒体。阿拉伯国家青年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六成。如今,新媒体平台越来越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我们也应当借助互联网,发掘更多像“埃及法老刘正曦”“ZEIN叙利亚小伙”“老王在中国”(伊拉克UP主)这样的网红,同阿拉伯国家本土平台合作开展“网红说剧”“短视频大赛”等推广活动,增强中国好剧在阿拉伯国家青年群体中的黏性,实现影视作品进一步“出海”。

  用新科技赋能影视“智”作。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文化业态,无论是视听产品的生产创作还是传播,都被赋予了更多元的选择、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超高清、人工智能、虚拟拍摄这些“黑科技”,可以成为中国影视剧“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一大法宝,也可以是中国送给每一位阿拉伯国家观众的礼物。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一直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千年以前,我们的先辈跨越层峦叠嶂,使中阿文化通过丝绸之路相互交融、熠熠生辉;今天,我们仍心怀这份期待,愿携佳作不远万里,为文化丝路增添更多生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很多网友或许不知道,一些中国热播剧也在阿拉伯世界“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