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猛将”张曙

字体:
—2024—
01/22
10:57:50
2024-01-22 10:57:50 来源:浙江宣传

  1940年秋日的一天,在抗战的“陪都”重庆,一场隆重的纪念大会举办。出席纪念会的不仅有郭沫若、田汉、老舍等50余位文化界人士,还有周恩来同志。他们纪念的,是一位逝世了两周年的音乐家张曙。

  当天,周恩来同志作了两个小时的讲话,称“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和聂耳同为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两员猛将。”

  在人们一贯印象中,音乐家是浪漫、诗意的代表,张曙为什么会和聂耳一道,被周恩来称为“猛将”?这巨大反差来自哪里?今天,我们走进这员文化“猛将”的世界。

  

  1938年底,广西桂林,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中,年仅30岁的张曙倒在了炮弹之下。遇难前4天,他在街头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桂林反轰炸歌咏大会”;遇难前一天晚上,他正通宵达旦创作《负伤战士歌》。

  回望张曙短短30年的人生,既是献身于音乐的一生,也是投身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不死不休”的一生。

  他是为音乐而生的天才。在民歌民谣的耳濡目染下,张曙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8岁就能登台为徽剧伴奏。他一生共创作歌曲200余首,现存80余首,大多数是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如《丈夫去当兵》《赶豺狼》《日落西山》等。

  “七七事变”后,张曙发誓要做一名“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救亡音乐家。当时,田汉连夜创作话剧《卢沟桥》,而后张曙马不停蹄为之配乐编曲。为了让群众记得住,张曙用小放牛调等百姓最熟悉的民歌音调谱曲,作品公演风靡一时,深受百姓欢迎。

  张曙不仅精于创作,还善于演唱和演奏,冼星海的著名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便是由他和其他音乐家共同首唱的。他洪亮的歌喉、圆润的音色感人肺腑,让台下观众感动流泪,一时传为佳话。

  他更是舍身忘我的歌者。张曙长期奔走在革命前线。因积极投身救亡音乐运动,他曾两次被捕入狱。1932年,在田汉的四处奔走下,他得以被保释。这次出狱后,他经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初,在张曙、冼星海等人的呼吁组织下,“中华全国歌咏协会”正式成立,并先后在武汉组织了“七七抗战周年纪念歌咏火炬游行”等大规模的群众性音乐歌咏活动。一时间,抗日的歌声如怒潮般席卷三楚大地。

  对此,郭沫若这样回忆道,“壮烈唱《洪波》,洞庭湖畔,扬子江头,唤起了三楚健儿,同奔前线”。可以说,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张曙用歌声激发了无数国人的抗日斗志,成为那段岁月中一抹嘹亮的音色。

  

  从满腔热情投身于革命事业,到而立之年不幸遇难,革命音乐家张曙以音乐为武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这位周恩来同志口中的文化“猛将”,究竟“猛”在何处?

  他功底深厚,作品令人拍案叫绝。出生于安徽歙县的张曙,从小得到徽派音乐滋养。10多岁随父亲到了浙江衢州后,他参加了浙江省立第八中学(现衢州一中)课外音乐兴趣小组。在衢州的6年时间里,张曙深受南孔文化、民族音乐等影响,刻苦学习了国乐、京戏、昆曲,吹拉弹唱都精通。

  那段时间的学习积淀对张曙来说极为重要。在日后的创作中,他正是运用昆曲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创作了传达中国文化的情感歌剧《王昭君》等作品,《王昭君》也是中国创作最早的歌剧之一。

  他满怀炽烈,矢志投身革命事业。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谋求民族独立是张曙人生的主旋律。1925年五卅运动后,张曙等人组织了“国声社”,进行反帝宣传和募捐义演,把义演所得收入全部汇寄至上海总工会。在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之际,张曙疾书“高喊口号、疾呼救国”;北伐东路军开进衢州,他又连夜赶写家书告慰亲人,鼓励众人汇入到斗争的洪流中。

  为共产主义和革命事业而奋斗贯穿张曙人生始终。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组织先后成立,张曙积极参与其中,与其他革命音乐家共同畅谈音乐创作、国内外形势,参与革命活动。用音符吹响革命号角、助力“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的他,也由此成为左翼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三

  回望革命年代,我们发现,那是一段中国音乐创作的高峰期,不仅诞生了田汉、聂耳、冼星海、张曙等一大批革命音乐家,也涌现了许多“经典咏流传”的音乐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从以张曙为代表的文化“猛将”身上,当代艺术家可以收获许多值得深挖的“宝藏”。

  比如,心存为赤诚而作的热情。“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在南京演出时,他不顾国民党高官的威胁利诱,坚持演出反抗暴君、反对压迫的剧本。面对美国影片《不怕死》中的辱华镜头,他带头抵制,即使被带到租界巡捕房,也大义凛然、严词批驳,激起了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救援。张曙身上的这份赤诚之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至今仍深深感染着许多艺术家。

  比如,葆有为时代而歌的激情。身处战乱年代,身为艺术家的张曙没有置身事外,而是始终为民族独立解放的时代主题而歌。当时有一种声音是,“国难当头,组织演戏是为粉饰太平”。但张曙却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将个体对艺术的追求与大时代紧密相连。《卢沟桥》《保卫国土》《壮丁上前线》《洪波曲》……在他所作的每一曲篇章、每一个音符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与那个时代的血肉联系。

  再比如,秉持与人民同唱的深情。曾有人评价说,“哪里有水深火热,哪里有苦难的大众,哪里就有张曙的作品和歌声”。他的作品不仅通俗易懂、简单易学,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更代表大众发出了反抗的怒吼和团结的呼声。正因如此,“猛将”张曙的作品才成为了为人民放歌、令时代难忘的永恒经典。

  如今,烽烟已然远去,但革命音乐家们文艺救亡、“冒着炮火前进”的精神依然历久弥新。张曙的文艺生涯、革命生涯,短暂而又辉煌,当我们一同回顾、细细感受,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会被周恩来同志称赞为“猛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