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从5个故事谈记者作风

字体:
—2024—
01/31
09:07:11
2024-01-31 09:07:11 来源:浙江宣传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共识,而有时候记者的声音,似乎被淹入了内容的汪洋大海。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人皆可为记者”“记者会被机器人取代”之类的担忧和质疑。

  传播环境、舆论生态的变化,既需要记者转型调整、以变应变,也考验着记者的定力和坚守。无论时代怎么变、形势怎么变,“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的职责使命不变,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能力要求不变。

  当前,浙江不少新闻单位陆续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笔者以5个老一辈新闻人的故事为引,谈谈当下我们做记者,应该守住的初心和作风。

  第一个故事,关于判断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激荡、涌动着各类思潮,其中出现了否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声音,有人认为“政策过头了”。

  当时的《辽宁日报》记者、后来担任过《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敏锐捕捉到这一错误倾向,1979年5月13日在《辽宁日报》刊发了《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深入采访,廓清了社会上存在的模糊认识,起到了澄清是非、引导舆论的作用。随后,该文被《人民日报》以《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为题在头版头条转载,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文章背后,体现了范敬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毛主席说,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记者最重要的本领是“判断”,做到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坐标。特别是在重大问题上,怎么判断是非,采取什么态度,如何进行报道,都考验着记者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第二个故事,关于感情

  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新闻史上的经典之作。记者穆青写完报道后,在新华社内部进行了一次报告,结果焦裕禄的事迹感染了在场所有人,穆青和台下听众都泣不成声。

  穆青后来回忆,在进行稿件修改的日子里,“满脑子都是他(焦裕禄),耳朵里回响的是他的声音,眼睛里看到的是他的形象,如醉如痴一样”。他说,大家都说这篇稿子写得好,其实关键并不在于写作技巧,而是为之倾注的感情,“我们是含泪写这篇文章的,我们把自己全部的思想情感都融入焦裕禄的事迹里面去了”。

  笔力是记者的基本功,可以学习、可以修炼,但一篇好的新闻报道需有真感情,这是造不了假的。稿子好不好,在写的时候就知道,如果感动不了自己,那也不可能打动读者;反之,当真情实感被投入,有温度、有灵魂的新闻自然水到渠成。

  第三个故事,关于精神

  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在西藏工作期间,创造了新闻史上的一个奇迹——创作了总字数约1.5万字的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这是他跟随中国登山队攀登“离天最近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时写下的。

  回忆起那段采访,郭超人说:“我背着背包,扶着冰镐,跟随着长长的一列纵队,踏过山岩,走过雪坡,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整个身躯已没有足够的力量将自己近乎麻木的双腿向前移动。”写作则更加艰难。饥寒、缺氧、全身肿胀,连眼睛都肿到难以看清字的程度,因而郭超人常常只能一只手写稿子,另一只手撑开眼皮以尽力辨认。

  这种精神的背后,是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新闻理想的执着坚守。做记者,有人当“文抄公”“剪刀手”“书房记者”,赚赚工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有人奉行“经济效益至上”,拈轻怕重,眼睛向钱看。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像郭超人一样,把职业当作事业,视新闻为生命。只有后者,才能成就经典、铸就永恒。

  第四个故事,关于扎根

  关于记者的初心和作风,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有个形象的比喻。

  20多年前,南振中在河南某农村参观“无土栽培”大棚时,捕捉到了这项技术的优缺点:“它的优点是省地、省水、省肥、省时、省力,缺点是作物的根离开了肥沃的土壤,一旦营养液供应不上,叶子就会枯黄。”

  他由此想到,记者是不能“无土栽培”的,因为记者的“根”要扎在基层,不应缘木求鱼寻找所谓的“新闻营养液”,“如果我们偏离实际、远离生活、脱离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生活的沃土,我们就会营养不良,采写的新闻自然会枯黄”。

  当下,新闻行业裹挟在“流量至上”的逻辑当中,出现了一些浮躁倾向。有的记者不愿调研,觉得时间长、见效慢、不值得,从网上资料、微信采访中快速获取新闻的“营养液”。事实上,越是信息繁杂、众声喧哗,越需要记者多些钻劲、“傻劲”,扎根群众,深入生活。如此,文字方能生动鲜活、充满生气、深入深刻,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第五个故事,关于学问

  著名新闻人范长江曾说,新闻记者不是有了一支笔,就可以信口开河,也不会有什么天才记者,而是要终身不停地刻苦学习,向博与精的途上迈进。在他看来,记者不仅要不断学习,尤其要学习那些自己在报道中感到缺乏的东西。

  而他本人也是这样执行的,即便在大沙漠里骑骆驼穿行的时候,他还在认真读书,甚至因此把腰摔伤了。大量阅读和不断积累,使得历史、地理、人文、风物等等在范长江的心中生了根,要用到时可谓信手拈来。这种博学广知,在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著作中可见一斑,书中他援引了30余部著作、70多首诗词。

  有人说“新闻无学”,但更有人说“新闻并非‘无学’,而是‘学无止境’”。要写出有思想、有观点的报道,离不开勤奋的学习和长久的积累。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自己精专的业务、擅长的领域,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

  浙江新闻战线即将深入开展深化全省新闻工作者改文风行动。老一辈新闻人的故事,给予我们精神的浇筑、灵魂的滋养。心怀大局写时代,倾注真情写人民,靠专业立住脚跟,靠情怀赢得尊敬,是一代代新闻人应扛起的使命和担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