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再来算算这“三笔账”

字体:
—2024—
04/12
15:26:42
2024-04-12 15:26:42 来源:浙江宣传

  人生在世,其实“人人心里有本账”,但是算法不同,终局就可能天差地别。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学会“算账”尤为重要。

  20年前,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给浙江的党员干部算了“三笔账”。《习近平浙江足迹》中记载,时隔多年,许多当年在场的干部,至今仍将算好这“三笔账”挂在嘴边、记在心间。

  那么,当年的“三笔账”算的是什么?为何使人铭刻于心?对于当下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又有哪些启发?我们再来算算这“三笔账”。

  

  书中这样记叙这个细节:2004年7月15日,在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习近平同志给领导干部语重心长、情真意切地算了“三笔账”——“经济账”、“法纪账”和“良心账”。这“三笔账”并不难理解:

  先看“经济账”。客观而言,对于在体制内工作的领导干部来说,合法的收入、正常的待遇并不算差,足以维持体面生活。但如果贪赃枉法,没有把这笔“账”算清楚,终将“自毁长城”。据反腐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披露,辽宁省公安厅原厅长王大伟一次受贿的钱就装了22个纸箱子,把商务车都压得上不了地库的斜坡。被钱“蛀”空的灵魂,最后必然落得个被绳之以法的下场。

  再看“法纪账”。古人云,“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党员干部如果目无法纪,心中就不会有“怕”字,长此以往,思想的堤坝就会悄然失守,想问题、办事情就会不知不觉丧失了底线,出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应当时时刻刻敬畏、遵守法纪,存戒惧、守底线,多一些“边界意识”,不越雷池半步,否则,只会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最后看“良心账”。北宋名臣范仲淹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自计”一番,算一算自己拿的俸禄和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否相匹配。付出与所得如果配得上,“则鼾鼻熟寐”,反之,则会觉得亏心,夜不能寐,“明日必求所以称之者”。党员干部为政处事,应恪守良知,常修为政之德,多问问为老百姓做了什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三笔账”,九个字,深入浅出,字字珠玑,深深触及灵魂。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算账”的问题。

  比如,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一名受查处的女干部在忏悔书中给自己算了“七笔账”,包括“政治账,自毁前程永难忘”,“经济账,倾家荡产悔难当”,“名誉账,身败名裂苦酒尝”,“家庭账,夫离女散梦断肠”,等等。

  再比如,在谈到反腐败斗争时,习近平总书记又鲜明指出:“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可见,“三笔账”并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其背后本质上是如何对待权力、如何看待财富、如何涵养家风等一系列更为实际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那么,党员干部应当如何算好“账”?千丝万缕中,至少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深思:

  比如,“火车头”该怎么发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自己带头、以身作则,才能带好下级,让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习近平浙江足迹》中,还有一个细节。2004年,习近平同志代表浙江省委常委会,向全省人民作出六条廉政承诺:坚决抵制跑官要官、坚决拒收钱物、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带头坚持“两个务必”、带头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比如,“标本兼治”如何实现。要算好“三笔账”,党员干部就要怀德自重。正如有人总结,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但光靠自律还远远不够,“配套工程”必须跟上。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就提出,要不断强化“不能为”的制度建设、“不敢为”的惩戒警示和“不想为”的素质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从顶层设计上进行思考谋划,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举措、长久之策。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当此之时,我们再来算算20年前的这“三笔账”,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三笔账”对全国的党员干部来说,自始至终都是一堂深刻的党性、人性教育课,在任何时候都值得全体党员干部翻出来品一品,用来提提神、醒醒脑,并给自己打上几个问号:

  “账本”清不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因而,要常怀律己之心,以实际行动把“账本”盘好,比如公与私,比如情与法,既不能算成一笔“糊涂账”,也不能“给别人算公账,给自己算私账”,更不能精于算“歪账”“黑账”。

  “发条”紧不紧?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干事创业的“发条”。理想信念动摇是不少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落马贪官的忏悔录中,很多人都万分悔恨自己把组织的谆谆教诲当成耳旁风,不重视党纪国法学习,缺乏敬畏之心,没有把廉洁自律作为党性锻炼和品行修养,最后只能落得满盘皆输,这正是“发条”没拧紧的体现。

  “免疫”强不强?面对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必须自觉加强党纪学习,紧扣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花大力气,弄明白主旨要义,搞清楚规定要求,从而不断增强内在防御的政治免疫力。

  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全党清一清“账本”、紧一紧“发条”、提一提“免疫力”,帮助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明确衡量标尺在哪里,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能理得明明白白。这也正是20年前习近平同志告诫领导干部要算一算“三笔账”的核心要义所在。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写道,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更要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学习教育一阵子,为政修德一辈子。温故知新“三笔账”,应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修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