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影视剧中“配角上桌”的现象愈发明显,俨然成为影视界的新潮流,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像《狂飙》中的陈书婷、李有田,《长月烬明》中的叶冰裳,《长相思》中的相柳……这些配角不再只是影视剧中的“点缀”,而频频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这一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配角上桌”,而当配角的热度超过主角时,便升级为“配角掀桌”。
这不禁让人好奇,配角何以逆袭“出圈”?“配角上桌”是喜还是忧?
一
“配角上桌”虽是一个新词,但这样的现象在影视行业中早已不是新鲜事。“考古”早年的电视剧会发现,像《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逆水寒》中的顾惜朝、《天下第一》里的上官海棠、《伪装者》中的汪曼春等配角,都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而近年来,这种现象似乎变得越来越常见,许多配角演员的影响力大幅提升,2023年更是被网友称为“配角元年”。那么,配角何以逆袭“出圈”?都有哪些“招式”?
配角出彩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好剧本。为了满足观众越发挑剔的眼光,编剧对配角的打造投入更多心血。配角不再只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具有多面的性格、丰富的背景故事和独特的人生观。其人设更为“带感”,富有张力,以多元化的设定引发观众共情。比如《狂飙》编剧为主角、配角都精心设置了“对照组”,像安欣与李响、孟德海与安长林等,以此凸显时代风云中有人迷失、有人坚守,既强化了戏剧性和冲击力,也让不同角色有了各自的命运沉浮,加深了观众的记忆点。正如编剧所说:“在李响身上,在曹闯身上,甚至在程程身上,其实都有对他们的追求和命运的讨论。”
演员本身演技精湛、实力过硬。在深入理解角色的基础上,许多配角演员以其精湛的演技,将角色演绎得立体生动,让观众赞不绝口。比如,《繁花》播出后,大家纷纷被游本昌饰演的爷叔这一角色深深折服。这位90岁高龄的老戏骨,仅通过一个眼神就能展现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正如网友留言所说的,他的表演赋予角色独特的魅力,堪称全剧的“定海神针”。
“二创”破圈,有梗有料。与主角相比,配角的戏份虽然相对较少,却拥有“留白”的空间,给“二创”提供了较大发挥空间。许多配角的“出圈”正是源于这些“再创作”的短视频。比如,《我的人间烟火》中男三号孟宴臣的“出圈”,正是从B站一个“二创”视频开始的,像孟宴臣反手开车门、蝴蝶墙前凝望等“名场面”,也被剪辑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大量传播。
当影视剧中的配角在“二创”作品里“晋升”为主角,观众对角色的想象和期待在“二创”中得到满足,有时一句台词甚至一个饱含情绪的眼神就可能让配角脱颖而出。
爷叔回眸,全剧经典时刻之一 图源:视频截图
二
配角“出圈”受欢迎,对作品来说本是件好事。但当配角人气大幅超越主角,演变成“配角掀桌”,似乎就偏离了影视剧创作者的初衷,也引发不少忧虑。
在笔者看来,当我们讨论配角“上桌”或是“掀桌”时,实则默认了这个“桌”只能是主角的。而如今,演技好、业务精的配角们有更多机会成为观众心目中的“主角”,这便是在呼唤“以业务论英雄”的良性演艺生态。对于观众而言,能看见更多凭本事吃饭、与角色融为一体的优秀演员,这才是真正的“喜”,无关主角还是配角。
配角之所以能够“逆袭”,有时候得益于主角的“衬托”。当主角的演技、人设或者剧情设计不够出色时,配角便有机会在对比中凸显出来。比如,在一些影视剧中,主演的演技稍显生硬,而戏份又非常多,那么在观众的“火眼金睛”下,这些缺点就会被放大、受到批评。还有的时候,主角表现已经达到了“及格分”,但配角的表演更加出彩,甚至盖过了主角,哪怕只有一两集或者十几分钟的出场,也已经足够凭借其鲜明的个性和深入人心的表演吸引观众注意。
如今的观众不再满足于脸谱化的主角设定,而更加关注角色的多样性和真实性。这“倒逼”影视剧创作者创新人物塑造方式,赋予每一个角色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比如,电视剧《繁城之下》不单单讲述一个人,而是用一群人的故事来书写一个时代,从官差衙役到市井小民都拥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然而,在一些影视剧中,“主角光环”可谓照耀全场,似乎没有挑战可以难倒主角,导致剧情缺乏冲突和悬念。对于这样的“主角绝对压制”,很多观众可能会对“主角光环”产生审美疲劳,而将目光投向一些演技“在线”的配角。特别是随着阅历增加,一些观众逐渐感受到多数的人生剧本都不是“开了挂”的主角,进而“移情”配角。
三
配角火过主角的现象以及角色间的“争奇斗艳”也给影视行业带来一定启示。笔者想到三句话。
“角色无大小,全当正戏唱”。这句话源自京剧,意思是说不管什么角色,全情的投入、扎实的演技是获得观众喜爱的根本途径。细数近年来“出圈”的配角,他们各自戏份不一、人设不同,共同点都是用演技说话,让角色的“血肉”变得丰满,而出色的演技往往让角色和演员都闪闪发光、互相成就。
比如电视剧《漫长的季节》的剧情虽然围绕主角王响展开,但剧中的不少人物都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像剧中镜头并不多的李巧云,“活脱脱”一个坚韧不拔的母亲形象,而傅卫军这一悲情角色虽然没有台词,但通过眼神和动作的表演就在观众心中激起波澜。
“把配角当主角写,把主角当人写”。没有一个角色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舞台。“配角上桌”“配角掀桌”现象的出现,其实透露出观众对鲜活人物、动人故事的渴望。在流量时代,打磨剧本、提高作品质量更应是影视剧创作者的“必修课”,创作需要力求久久为功、精益求精,而非敷衍了事、粗制滥造。
对编剧来说,打磨出更有深度和内涵的剧本,才能让每个角色有更强的生命力;对导演来说,则需要把握好整部剧的节奏和氛围,让每一个角色都能在适合的时刻展现出自己的魅力。正如一位青年编剧所说:“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一条命运线,要把配角当主角写,把主角当人写。”比如,《甄嬛传》之所以令人“久看不厌”,不仅得益于全员“演技在线”,还在于其剧情让主角和配角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并衍生出值得重新解读的价值。
“与观众共情,而不是把他们劝退”。配角频频走红,也说明社会心态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观众审美的提高和影视市场竞争的加剧,套路化、模板化的剧情正在失去观众。正如有人说,这届观众很“逆反”,也拒绝被安排。现在有的古装剧,不仅演员演技浮夸,而且剪辑混乱、台词粗浅,分分钟就把观众劝退了,评分直线下降。因此,创作者们也需要跟上观众,呈现更多鲜活饱满、熠熠生辉的角色,启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哲学家曾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以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态度去演绎,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唯有这样,才能塑造经典、收获认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