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莫用“饭圈”圈住运动员

字体:
—2024—
05/28
14:16:18
2024-05-28 14:16:18 来源:浙江宣传

  有人说,这是一个万物皆可“圈粉”的时代。李世民、苏东坡等历史人物有自己的“历史粉”,大熊猫也有专属的“站姐”和“超话”,遑论堪称“行走的荷尔蒙”的运动员们了。

  健康阳光的运动员群体近年来逐渐成为全民新偶像。特别是每逢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赛事,舆论场上的热闹程度甚至不亚于竞技场本身。但与此同时,体育领域“饭圈化”倾向也不得不引起重视和警惕。

  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明确表示,将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再度引发广大网友热议。今天,我们来聊聊体坛“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适当的距离:你在赛场,我在观众席

  不管是否热衷体育赛事本身,网友或多或少会与关注的运动员产生情感链接,因而被“圈粉”,转变为忠实粉丝,这其实也是竞技体育魅力的一部分。

  运动员和竞技体育的“出圈”,本是好事一桩,但一些粉丝的行为缺少边界感,为了与运动员近距离接触甚至失去了分寸,令人感到不安。有的运动员房间被“私生饭”闯入;有的在机场遭怼脸跟拍、被粉丝强行戴帽;有人老家被“莫名”直播;还有的个人航班行程被公开……本该聚焦于赛场的目光,转而向私人领域窥探,“追光”成“追私”,“打卡”变“打扰”,诸如此类的越界行为屡屡成为全网讨论的焦点。

  对运动员而言,最闪耀的莫过于在赛场上挥洒汗水、闪闪发光的时刻,而绝不是在登机口、酒店大堂被“围追堵截”之时。保持从“观众席”到“赛场”的距离,让赛场上“最闪耀的他们”,可以在赛场外回归“最普通的我们”,才是真正的尊重。

  、最理性的监督:不带节奏,也不要被带节奏

  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监督推动。今年3月,中国足协发布公告聘请足球社会监督员,并呼吁广大球迷和从业人员提供线索,参与“假赌黑”专项治理。网球、足球等赛事中引入“鹰眼”、VAR等技术,也是为最大限度弥补肉眼观察的缺陷,辅助判决。体育领域对公平公正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在“饭圈”逻辑之下,将自家“idol”刻画为被针对的弱势形象,激化粉丝偏激情绪“抱团发声”是常见手段。近期,“十四冬”短道速滑判罚争议、巴黎奥运乒乓名额之争等话题频频上热搜,在进行理性监督的过程中,就混入了“饭圈”恶意引战的声音。

  体育拒绝“饭圈化”,不是拒绝对运动员的喜爱与支持,不是拒绝合理的质疑,而是拒绝以监督为名,行炒作信息、煽动情绪之实。比如,恶意剪辑拼接,“带节奏”制造对立,肆意攻击“假想敌”;故意泄露“对家”运动员隐私信息……这些畸形的爱,都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已设立专区受理粉丝互撕谩骂等问题的举报,“饭圈”拉踩引战的行径当休矣。

  、最有力的支持:胜利时喝彩,失利时鼓劲

  竞技场上,没人会是常胜将军,技术战术的较量、心理素质的对抗都直接影响比赛结果;年龄增长、职业伤病,同样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从近年的观赛氛围来看,“不以胜负论英雄”已成为大众观赛心理的主流之一。

  当“饭圈”入侵体育圈后,少数情感过于投入的粉丝开始“野蛮生长”。有的对自家运动员进行无原则吹捧,尤其是对于一些“养成系”运动员,粉丝出于复杂的情感寄托往往下意识“护犊子”,将一切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比如曾有运动员比赛失利,就有极端粉丝声讨“裁判压分”;有的粉丝出现认知失调,一旦所粉偶像的完美人设与其想象有所偏差,或是自己的情感得不到回应,就会由“粉”转“黑”,对运动员进行骚扰、辱骂,甚至干扰赛场,将运动员拉下“神坛”。赢了就夸、输了就骂,先“捧”后“杀”的闹剧时有发生。为了寻求商业利益,一些平台还会借机推波助澜。

  运动员追求的不只是一朝“破圈”的登顶瞬间,而是历经风雨后更大的自我突破。如果真心支持,不妨以更理性和包容的心态看待他们的高峰与低谷、成败与输赢,将掌声送给每一位为梦想拼搏的运动健儿。

  、最纯粹的关注:竞技本身,而非流量假象

  在线上线下的应援中,体育“饭圈”运作的基本逻辑主要围绕“曝光量”展开。有的“站子”拥有文案、剪辑、管理、运营等清晰的全链条组织架构;有的乐此不疲,每天“转赞评”为运动员打榜;有的拿着放大镜“磕CP”,甚至衍生出同人文等;更有越来越多的职业“代拍”将镜头瞄准运动员,以机场到达图、比赛代拍图来获利。

  一定程度上而言,流量可以直观反映体育运动与明星运动员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其体育商业价值。但如果一味拥抱流量,让“饭圈”、资本等侵蚀体育圈,则不仅曲解了体育精神的真谛,更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认同。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8.3%的受访者认为,体育“饭圈化”让体育爱好者理性文明的表达空间被压缩;62.5%的受访者则呼吁,要斩断“偷拍”“贩卖隐私信息”等灰色利益链条。

  运动员成为焦点的背后,最核心的必然是作为支撑的竞技实力。一些粉丝和商家把运动员运营成娱乐偶像,实质上是把关注焦点带离了竞技体育本身。面对流量“双刃剑”,在红红火火的“粉圈热”“掘金热”中,要保持一份“冷思考”,构建运动员、粉丝、商家良性的互动模式,让竞技体育的流量反哺竞技体育本身才是正解。

  、最美好的奔赴:不只追逐仰望,更要共同成长

  明星运动员的火爆“出圈”,不仅推动了体育知识、体育价值、体育精神在更大范围内的普及与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公众感受到了向上的力量,“狠狠修正了大家的审美”。

  18岁的郎平亮相1978年曼谷亚运会时,16岁少年陈可辛就坐在观众席,数十年后陈可辛执导了电影《夺冠》向偶像致敬;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张家齐家中,客厅挂着的正是她5岁时偶遇“跳水女皇”郭晶晶的同框合影;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异彩的冰雪运动员带动参与冰雪运动的青少年数量呈跳阶式增长……跟着偶像,成就更好的自己,走向更大的舞台,这才是追星的最大意义。

  当然,正如有人所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追星模式并不是人人都可复制。对于粉丝来讲,若能将喜爱的运动员作为榜样,保持积极、勇敢的心态,在热爱的领域深耕细作,就不失为粉丝与偶像的双向奔赴。

  凡事须有“度”,即使是以爱之名,也要在理性的边界内“生长”。巴黎奥运会还有不到两个月就将开幕,不管是线上还是现场,文明理性的观赛生态是大家共同的期盼。请记住:莫用“饭圈”圈住运动员,让“爱”成了“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