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浅谈“演员的自我修养”

字体:
—2024—
06/27
09:54:56
2024-06-27 09:54:56 来源:浙江宣传

  近日,演员杨幂在C刊扩展版发表了一篇名为《浅谈影视剧中演员创作习惯——以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为例》的论文,饱受舆论关注。近年来,林更新考博成功、演员吴京评上高级职称等话题都曾引发诸多讨论。

  每当学术圈和娱乐圈发生碰撞时,总能引起热议。网友们既有认可,也不乏质疑。为何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又该如何重新看待这种跨界现象?我们也来浅谈一下。

  一

  在电影《喜剧之王》里,周星驰扮演的龙套演员时常翻阅《演员的自我修养》,凭着一腔热血和不服输的精神,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任何一个职业都讲究职业素养的提升与修炼。这里面,既有实践层面的,也有理论层面的;既有职称评定的现实需求,也有个人职业发展的理想追求。演员这一职业也不例外。如果从这一语境出发,演员在学术期刊发论文、考研考博求学深造等现象,完全可以理解。

  这无关乎名气大小,也不能简单以实践水平的高低来评价其对业务的思考总结。换一个角度看,拥有丰富从业经历的演员,在学术期刊总结业务经验、交流演艺心得,既是对自身的剖白,也是与其他从业者的互动。

  眼下此类事件之所以上热搜、引热议,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学术资源具有稀缺性,普通学者想在学术期刊上发一篇论文都难言容易,因此有人担心一些已经有较高影响力的明星会借此挤占高校师生的学术资源;另一方面,此前发生过的某明星“不知知网为何物”事件给人留下刻板印象,在大众认知中,娱乐圈多是喧嚣浮躁的,而学术圈则以严谨缜密为底色,当娱乐圈的人涉足学术圈,带来的反差很容易引爆话题。

  事实上,论文能否发表,学术期刊有一套严谨的评价标准;考研考博能否被录取,高校有一套成熟的考试和选拔规程。只要货真价实、程序正当、合乎规定,任何人都有追求学术造诣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对明星搞学术的现象不妨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

  讲到底,很多人反对的并不是明星搞学术,而是担忧其利用影响力搞“特权式学术”。

  二

  当娱乐圈刮起所谓“学术的风”,演艺界与学术界又该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当知名演员与严肃学术期刊、考研考博考编关联在一起时,我们既要看到其在学术追求上的积极态度,也确实要警惕学术的严谨专业被人拿来“蹭热度”“造话题”。

  明星的文化素养、学术能力,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客观地说,做学术研究,凭的是业务硬核实力,需要的是“坐冷板凳”的心态。而在部分网友看来,娱乐明星身处“名利场”,不乏有人靠炒作搏出位、抢C位,这显然与学术品格、学术精神格格不入。基于这种固有认知,他们对明星的学术能力持怀疑态度,也是情理之中。

  所谓学术,陈望道曾说:“学就是原理,术就是应用。”从此类事件引发的舆论焦点看,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由经验到见解再到观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明星参与业务学术研究,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过硬的业务成果和一定的研究基础,切不可用“明星光环”进行学术消费。学术界也应当恪守学术自律、秉持学术尊严、守好学术“门槛”,莫让“明星光环”玷污学术精神。网友的关切,其实是对学术“底线”与“红线”的关切。

  不过,学术底线不可破,但对演艺与学术的固有认知隔阂当可破。早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人艺首任院长曹禺就提出做“学者型的演员”。表演艺术是研究不尽的艺术课题,从来都不能坐而论道、闭门造车,鲜活实践是其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此番,就有网友评论说,演艺界需要深度,学术界需要活力,跨界会碰撞出新的火花。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从业人员,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融入学术思考,表演艺术的理论才会更加丰富、鲜活、多元。而一个演员磨砺自我修养,也需要从学术环境中汲取学问、知识和智慧。

  三

  当下每个人不可避免会碰到评职称、考证、考研等各类焦虑与烦恼。人生路上,何以解忧?从近期娱乐圈的这几个热搜事件说开来,或可得到一些启示:

  唯有学习,不会辜负自己。前有“张静初直播考研”引数十万人围观,后有“林更新考博上岸”登上热搜,有网友说,卷学历、卷学术的风还是吹到了娱乐圈。知识探索,不论身份也不问“出身”,永远无界也永远无限。明星们对学习的重视、对学问的热情,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谁的生活都不易,时间在走、世界在变,唯有付出的每一份功夫不会被辜负。学到老、活到老,不断学习、追求真知,才是我们共同的奔赴。

  唯有实力,是永恒的“王牌”。曾经,娱乐圈一些人追求流量当道、颜值至上。但当流量退潮,明星价值被重估,方知实力才是“硬通货”。“七一勋章”获得者、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曾在《论演员修养》一文中就说,只有用角色说话,才能赋这份职业以尊严。论文发了、职称评了、考研上岸了,这些只是到达理想彼岸、符合现实价值评判体系的路径与工具。知识、技能、道德等构成的过硬综合实力才是永恒的“王牌”。演员也好,普通人也罢,都需要锤炼真正的实力,找到我们在这个社会安身立命的“王牌”。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几天前,前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奥运冠军惠若琪博士毕业,当被问及打球难还是学习难时,她给出答案:“没有热爱,一切都难!”热爱,可抵万难。饰演过很多经典角色的老戏骨李雪健曾坦言,他这一路其实并不平坦,当过工人,当过兵,演员生涯也是从匪兵甲、乙演起。但年逾七旬的他始终渴望艺术、热爱艺术,即便是小角色也能演出“大名堂”,几十年来皆是如此。他用自己的演艺生涯,鲜活、具象地诠释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娱乐圈,有明星说“我愿意为成为一个好演员付出代价”,网友们期许,这是发自肺腑的热爱,而不是聚光灯下的表演。而在这个充满机遇、挑战的时代里,拥有一颗热爱的心,才能勇往直前。

  从明星到每一个普通的你我,一行有一行的难处和压力,一人有一人的艰辛和苦衷。浅谈“演员的自我修养”,谈的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修养?在修炼与耕耘之后,期待时光会待每一个全情投入的人以温柔。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